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代琼

作品数:50 被引量:786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俄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3篇沙棘
  • 25篇黄土丘陵
  • 24篇丘陵区
  • 24篇黄土丘陵区
  • 20篇半干旱
  • 12篇水分
  • 11篇半干旱黄土丘...
  • 9篇引种
  • 9篇蒸腾
  • 8篇土壤
  • 8篇黄土高原
  • 7篇干旱
  • 7篇草地
  • 6篇生态
  • 6篇土壤水
  • 6篇土壤水分
  • 6篇分生
  • 5篇生理生态
  • 5篇水分利用
  • 5篇水分生理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盐城工学院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宇都宫大学
  • 1篇陕西省安塞县...

作者

  • 50篇李代琼
  • 18篇阮成江
  • 16篇梁一民
  • 14篇姜峻
  • 9篇黄瑾
  • 6篇吴钦孝
  • 6篇白岗栓
  • 6篇从心海
  • 5篇刘国彬
  • 4篇黄瑾
  • 4篇郭玉孝
  • 3篇侯喜禄
  • 2篇郭忠升
  • 2篇徐炳成
  • 1篇李锐
  • 1篇李立
  • 1篇黄瑾
  • 1篇山仑
  • 1篇刘向东
  • 1篇刘文兆

传媒

  • 8篇水土保持通报
  • 8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沙棘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国际沙棘研究...
  • 3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保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宁夏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土壤侵蚀与水...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5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1
  • 5篇1990
  • 1篇1987
  • 1篇198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塞人工沙棘林地上部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被引量:24
2001年
采用收获法测定安塞沙棘人工林不同林龄林分的地上部生物量 ,分析沙棘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地上部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的变化趋势 ,建立沙棘单株地上部各器官分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沙棘人工林 4~ 5a即可郁闭 ,郁闭度为 0 .8~ 0 .9。 1~ 8龄内 ,地上部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8~ 11龄增加缓慢 ,11~ 13龄趋于稳定 ,13龄的沙棘人工林地上部生物量为 115 1g m2 ,地上部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为 :主茎 410g m2 (占 35 .6 % ) ,枝 478g m2 (占41.5 % ) ,叶 2 15g m2 (占 18.8% ) ,果 2 0g m2 (占 0 .0 2 % ) ,枯枝 2 8g m2 (占 0 .0 2 % )。 8龄沙棘人工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为 6 0 0g (m2 ·a) ,此林龄后需采取林中间种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杨树 (Populussp .)
阮成江李代琼
关键词:沙棘人工林地上部生物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吴旗沙打旺草地土壤水分及生产力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4
1990年
本研究主要在吴旗飞播沙打旺草地,由播种第2年到完全衰败后3、4年的十三四年间,土壤水分和产草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沙打旺草地土壤水分和生产力特征。沙打旺草地2~9年的产草量是同期封禁天然草地的7.6倍,而总耗水量仅为1.1倍。可见沙打旺草地使大量降水和土壤储水变为有效水用于干物质生产。沙打旺草地在生长旺盛的3~7年,根系不断下伸,使5~8m深层储水降至4%~5%,加剧了深土层水分亏缺,第8~9年后随着沙打旺衰败,土壤水分呈逐渐恢复趋势。衰败3~4年2~3m土层水分可以得到恢复,加之土壤肥力提高,所以衰败沙打旺草地中天然草类繁茂,产草量为对照荒山草地的1.6~3.2倍。文章最后提出了沙打旺合理的种植、利用方式。
梁一民李代琼从心海
关键词:沙打旺草地土壤水分生产力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5
2000年
结合1998年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对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的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沙棘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月均值为11.64CO2μmol/m2·s。(2)沙棘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及CO2浓度)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为0.7168~0.8745;沙棘光合速率与林地土壤水分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达0.9925,且沙棘光合速率的季节动态滞后于土壤水分的月变化。(3)沙棘光合速率与植物因子(气孔导度及细胞间CO2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气孔导度或细胞间CO2浓度增大,沙棘光合速率增大,反之则减小,复相关系数达0.9715和0.9708。这为分析沙棘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分析沙棘最适生理生态条件,提高沙棘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阮成江李代琼
关键词: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光合特性环境因子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4
2007年
结合1998年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沙棘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月均值为11.64 CO2μmol/(m2·s);(2)沙棘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及CO2浓度)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为0.7168~0.8745;沙棘光合速率与林地土壤水分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达0.9925,且沙棘光合速率的季节动态滞后于土壤水分的月变化;(3)沙棘光合速率与植物因子(气孔导度及细胞间CO2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气孔导度或细胞间CO2浓度增大,沙棘光合速率增大,反之则减小,复相关系数达0.9715和0.9708.这为分析沙棘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及沙棘最适生理生态条件,提高沙棘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阮成江李代琼
关键词:沙棘光合特性环境因子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野生优良牧草利用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建设中长期存在牧草品种、类型单一和适应性差等问题。野生牧草具有区域适应性强、高产、优质、抗旱、耐寒、耐瘠薄等特性,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本文简述了野生优良牧草植物的特点和合理利用的意义,并分别从种质资源调查、基础生物学、牧草种子繁育和驯化应用等4个方面概述了研究和利用野生牧草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以期促进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建设与草业科学发展。
黄瑾刘国彬徐炳成李代琼
关键词:野生牧草半干旱区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沙棘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被引量:18
1999年
根据沙棘生长因子与其地上部生物量间的相关关系,以生长因子为自变量,沙棘地上部生物量为因变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依据最优子集和平均残差平方和的优选原则,从单生长因子、双生长因子、多生长因子估测模型中,筛选出具有最优性质的沙棘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421~0.9959,经检验均达十分显著水平。这一研究结果改进了非破坏性调查沙棘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
阮成江李代琼
关键词: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地上部生物量
黄土丘陵区人工沙棘蒸腾作用研究被引量:34
2001年
通过对沙棘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测定 ,探讨黄土丘陵区安塞人工沙棘林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 :沙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明显的日变化 ,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 ,5、7月份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6、8、9月份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在生长季 ( 5~ 9月份 )中 7月份蒸腾速率最大 ,5、9月份较小 ,5月份 ( 0 .390 0 g/( g· h) )仅为7月份 ( 0 .935 0 g/( g· h) )的 4 1 .95 % ;沙棘林在生长季的蒸腾耗水量为 2 5 7.5 6 mm(占同期降雨量的 6 3% ) ,与降雨量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沙棘林的蒸腾耗水量在降雨量不同的月份有明显的差异 ,9月份 (降雨量为 4 3.2 mm)的蒸腾耗水量为 7月份 (降雨量为 1 30 .1 mm)的 2 5 .9%。黄土丘陵区安塞的环境条件基本满足沙棘生长的要求 。
阮成江李代琼
关键词:沙棘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生态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沙棘气孔导度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9
2001年
依据 1 998年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 ,对沙棘适应该地区生境的气孔运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沙棘气孔导度日均值为 2 1 4.47mmol· m- 2 · s- 1,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2 )沙棘气孔导度与 CO2 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为0 .96 3 5 ;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叶水势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为 0 .70 3 3~0 .8971 ;但与相对湿度间相关性不显著。 (3 )沙棘适应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境的气孔调节机制为反馈式反应 ,即由于叶水势降低导致气孔导度减小 ,从而减少蒸腾耗水 ,达到节约用水 ,适应干旱的目的 ;(4)沙棘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气孔限制值的增大而减小 ,二者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为了解沙棘的抗旱机理 ,选育节水抗旱品种 。
阮成江李代琼
关键词: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气孔导度抗旱机理
陕北丘陵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刘文兆梁一民侯喜禄刘国彬郑剑英李代琼苏敏张兴昌王继军白岗栓范兴科李锐吴瑞俊张晓萍陈云明
安塞试区以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持续发展为核心,在协调优化黄土丘陵沟壑区点线面三类水资源(泉水、沟道径流、雨水及土壤水)的利用方向及其相互关系、林草植被恢复建造、小流域生态稳定性健康诊断以及适用于该地区不同尺度生态环境量化评...
关键词: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黄土丘陵区沙棘抗旱性的分析被引量:26
2000年
Under drought cond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physiology,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growth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ed: (1) In dry season, leav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can keep higher relative water content, big critical saturation deficiency, higher bound water content and bigger ratio of bound water to free water, weak transpiration intensity, low leaf water potential; (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rought, transpiration intensity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weakens, photosynthetic rate goes down, it can keep exuberant vitality and normal growth through adjusting by water itself. but change range of transpiration intensity is bigger than that of photosynthetic rate for changing of water condition; (3) The way for drought\|resistance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belongs to typical dry\|hardiness,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rought, it reduces water consumption through transpiration intensity, which implie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keeping out drought. This is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dry\|resistance formed by long\|term adapting the habitat of semiarid loess hilly region, and makes it has stronger capability of drought\|resistance. These are important to forestation and drought\|resistant variety breeding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阮成江李代琼
关键词: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抗旱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