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杭军

作品数:48 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122工程”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课题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内镜
  • 12篇手术
  • 11篇解剖学
  • 10篇入路
  • 9篇内窥镜
  • 9篇窥镜
  • 8篇乙状窦
  • 6篇锁孔
  • 6篇锁孔入路
  • 6篇小脑
  • 6篇面神经
  • 5篇神经内窥镜
  • 5篇眶上锁孔
  • 5篇眶上锁孔入路
  • 4篇岩斜坡区
  • 4篇入路治疗
  • 4篇临床解剖学
  • 4篇迷路
  • 4篇内耳
  • 4篇内耳门

机构

  • 31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解放军第10...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82...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灌南县人民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48篇朱杭军
  • 26篇廖建春
  • 18篇丁学华
  • 14篇王志潮
  • 14篇秦时强
  • 8篇王海青
  • 6篇杜云翔
  • 6篇孙爱华
  • 5篇郎军添
  • 5篇张建东
  • 4篇彭玉成
  • 4篇马新军
  • 3篇范静平
  • 3篇袁林杰
  • 3篇陈丽
  • 3篇孙秀兰
  • 2篇胡国汉
  • 2篇徐敏
  • 2篇黄杰
  • 2篇殷敏

传媒

  • 17篇中国临床解剖...
  • 9篇中国耳鼻咽喉...
  • 5篇解剖与临床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第十四届全军...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肺通气功能、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肺通气功能、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1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开思亭及立复汀鼻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峰值呼气流速(PEF)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及PEF水平分别为(2.97±0.09)L、(3.96±0.07)L和(6.61±0.03)L/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特异性IgE(sIgE)及总IgE(T-IgE)水平均显著降低,特异性IgG4(sIgG4)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后sIgE、及T-IgE水平分别为(12.22±1.08)kUA/L及(155.32±9.51)kUA/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sIgG4水平为(434.17±12.3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对比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分别为(65.90±2.11)%、(39.18±0.33)%及(1.75±0.0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后CD8^+水平为(24.13±0.77)%,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肺通气功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刘洋君朱杭军卫来沈娟
关键词:粉尘螨滴剂过敏性鼻炎肺通气功能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
耳内镜手术相关的面神经解剖
朱杭军张建东孙秀兰马新军袁林杰
内窥镜下侧脑室前角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的侧脑室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1例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前角入路侧脑室的解剖观测 ,并对 9具新鲜尸头分别进行内窥镜下眉上前额入路及冠状缝前入路的解剖学观察。结果 :侧脑室前角、前下角到室间孔距离为 (3 0 .5± 2 .4)mm、(9.9± 2 .1)mm ,室间孔长、宽径为 (5 .4± 1.2 )mm、(2 .7± 0 .9)mm ,侧脑室在前角、室间孔以及侧脑室体中部的顶宽及内、外壁高度分别为 (18.7± 3 .1)mm、(15 .1± 3 .5 )mm、(2 4.0± 4.6)mm和 (16.0± 1.8)mm、(14 .0± 1.9)mm、(2 3 .1± 2 .5 )mm以及 (12 .1± 1.7)mm、(8.9± 1.3 )mm、(15 .2± 1.6)mm ,眉上及冠状缝前穿刺点到脑室、室间孔距离分别为 (2 9.5± 2 .5 )mm、(5 5 .3± 2 .6)mm和 (2 8.4± 2 .8)mm、(5 4.4± 3 .0 )mm。前额眉弓上入路及冠状缝前入路内窥镜下均可看清前角及体部结构 ,但硬镜下后者操作空间稍小 ,而软镜甚至可看清三角部结构。结论 :在内窥镜下前角入路进行侧脑室手术有一个理想的操作空间。
王志潮丁学华廖建春秦时强朱杭军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侧脑室手术入路
内窥镜下侧脑室后角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的侧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1例成人头部防腐标本进行经后角入路侧脑室的解剖观测 ,对 9具新鲜尸头在神经内窥镜下进行后角入路侧脑室的解剖学观察。结果 :侧脑室后角到前角、颞角及室间孔的距离分别为 (86.0± 6.9)mm、(5 9.5± 6.7)mm、(5 7.3±5 .4)mm ,侧脑室三角部脉络丛球到室间孔距离为 (4 0 .5± 2 .3 )mm ,脉络丛球与室间孔之间侧脑室底弓形隆起的高度为 (9.9± 1.6)mm ,三角部的最大宽度 (9.1± 2 .1)mm ,三角部上、下方宽度分别为 (8.5± 2 .0 )mm、(9.3± 1.8)mm。神经内窥镜进行侧脑室后角入路手术时 ,硬镜下可看清侧脑室三角部及体部的后半部分 ,而软镜甚至可看清室间孔及前角结构 ,颞角结构硬镜下观察困难 ,软镜可看清局部结构。结论 :内窥镜下后角入路侧脑室手术可有一个理想的侧脑室后半部分的操作空间。
王志潮丁学华廖建春秦时强朱杭军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侧脑室后角手术入路
内窥镜下第三脑室手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为神经内窥镜下进行第三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1例成人尸头固定标本进行第三脑室的解剖观察和测量 ,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经室间孔入路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的解剖学观察。结果 :室间孔长径、宽径为 (5 .4± 1.2 )mm、(2 .7± 0 .9)mm ,中间块长径、宽径为 (6.8± 2 .3 )mm、(3 .8± 1.0 )mm ,前后联合间距 (2 1.8± 2 .1)mm ,前、后联合到中间块为 (6.3± 0 .8)mm、(8.8± 1.3 )mm ,前后联合中点处第三脑室高度 (13 .8± 1.4)mm ,室间孔下、后联合前及中间块上、下第三脑室宽度分别为 (6.3±2 .2 )mm、(4 .9± 1.8)mm、(3 .4± 1.6)mm和 (4 .3± 1.8)mm ,中间块上、下最小高度为 (4 .4± 1.3 )mm和(4 .3± 1.3 )mm。内窥镜可较清晰显示第三脑室内结构 ,但中间块可影响显露。结论 :内窥镜下经室间孔入路进行第三脑室手术有一个理想的操作空间。
王志潮丁学华廖建春秦时强朱杭军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第三脑室手术入路
内耳门周结构对内镜下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内耳门周结构对颞骨径路内镜下处理脑桥小脑三角区病变手术的影响 ,为临床开展相应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在 2 0例 4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颞骨径路内窥镜手术 ,观察小脑下前动脉及内耳门后唇的变异 ,了解其对内窥镜导入及其手术的影响。结果 :内耳门后唇隆起超过面神经脑桥小脑角段 1/3以上者占 2 7.5 % (11侧 )。小脑下前动脉在Ⅶ、Ⅷ脑神经外侧成袢者占 2 2 .5 % (9侧 )。内耳门后唇隆起合并小脑下前动脉袢在Ⅶ、Ⅷ脑神经之外侧者占 7.5 % (3侧 )。结论 :当内耳门后唇隆起超过面神经脑桥小脑角段 1/3或小脑下前动脉弓在Ⅶ、Ⅷ脑神经之前时将对内窥镜导入有阻碍 ,当两种情况合并存在时要将内窥镜导入脑桥小脑三角区相当困难 ,不宜采用此种手术方式。
廖建春朱杭军丁学华秦时强王志潮
关键词:小脑下前动脉内窥镜手术
迷路后径路内镜下行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为临床上保留迷路在内镜下行桥脑小脑三角区病变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 2 0例 4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颞骨径路保留迷路内镜手术 ,测量乙状窦内侧至总骨脚、岩上窦下缘至外半规管在岩部后骨板延长线之间距离 ,对可操作范围进行评估 ,对内镜的导入角度进行研究。并就如何避免损伤半规管、颈静脉球、面神经、乙状窦、岩上窦等结构提出看法。结果 :岩上窦下缘至内淋巴囊上缘距离为(9 .5 3± 2 .64 )mm ,乙状窦内侧至总骨脚距离为 (13 .89± 2 .3 4)mm ,至内淋巴管距离为 (10 .62± 2 .0 9)mm ;由该三条线构成的上底为 13 .89mm ,下底为 10 .62mm ,高为 9.5 3mm的梯形为内镜操作范围。乙状窦距颞骨表面距离 (以乙状窦上膝为标准 )为 (5 .2 7± 1.60 )mm ,乙状窦宽度为 (11.97± 2 .10 )mm ,上下膝长度为 (2 4.78± 4.2 1)mm ,乙状窦与外耳道后壁距离为 (13 .5 9± 3 .0 3 )mm ,岩骨后骨板至后半规管后缘、总骨脚后缘距离分别为 (4 .0 7± 1.2 6)mm和 (5 .5 8± 1.49)mm ,内镜的导入角度应力争与岩部上嵴平行 ,这样的角度最便于观察和操作 ,且不易损伤内部重要结构。我们测得的岩部上嵴与矢状线之间角度为 (63 .87± 9.3 1)°。结论
朱杭军廖建春丁学华秦时强王志潮
关键词:迷路内镜半规管乙状窦手术
颞骨岩部后骨板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2003年
目的 :了解颞骨岩部后骨板的解剖及其变异情况对颞骨相关手术的影响。方法 :在 2 0例 40侧成人尸头上进行颞骨解剖 ,观察颞骨岩部后骨板成角变异的发生情况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颞骨岩部上嵴与面神经水平段之间夹角为 (4 .61± 1.99)°、与矢状线之间夹角为 (63 .0 7± 9.3 0 )°。气化程度高的乳突其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距离相对较大 ,相对而言发生乙状窦前移的几率较小。颞骨岩部后骨板成角变异发生率为 17.5 %。结论 :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于颞骨岩部上嵴 ,气化的乳突其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后壁之间距离较大 ;当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后壁距离较小时 ,乙状窦位置更靠前 ,更易出现高位颈静脉球。
朱杭军廖建春丁学华孙爱华秦时强王志潮
关键词:乙状窦面神经颈静脉球
环咽肌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9年
了解环咽肌的形态特征,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用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探讨与环咽肌相关疾病的机理等。对40具正常成人尸体标本环咽肌的形态和解剖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测量。结果环咽肌在咽后壁的形态略呈菱形,其上、下角的形态均分为弧形和三角形两种,上角的平均角度为91.95度,下角的平均角度为46.2度。结论对于开展环咽肌切断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彭玉成朱杭军叶青陆书昌党瑞山纪荣明
关键词:环咽肌
后半规管切除处理岩斜坡区病变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为临床上处理岩斜坡区病变时保留外上半规管功能及听力提供参考。方法 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后半规管切除处理岩斜坡区病变,对后半规管切除后可以得到的暴露范围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一些解剖测量,就如何避免损伤外、上半规管、颈静脉球、面神经、乙状窦、岩上窦等结构提出看法。结果 岩上窦下缘至颈静脉球顶之间的距离为(15.02±3.69)mm,乙状窦内侧至内淋巴管的距离为(10.62±2.09)mm;硬脑膜至外半规管后缘的距离为(6.21± 1.78)mm,至后半规管中点后缘距离为(4.07± 1.26)mm。结论 对于不超过1.0×1.0cm大小的岩斜坡区病变完全可以经此径路切除;对于侵及内听道的病变用此径路无法处理。
朱杭军廖建春丁学华孙爱华范静平郎军添
关键词:半规管组织学岩斜坡区颈静脉球乙状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