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永

作品数:2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教学
  • 7篇病理
  • 6篇内皮
  • 6篇病理学
  • 3篇心肌
  • 3篇血管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套细胞
  • 3篇套细胞淋巴瘤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内皮细胞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癌
  • 3篇肠癌
  • 2篇蛋白
  • 2篇心肌病

机构

  • 2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冈山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曹永
  • 15篇于建渤
  • 13篇李志强
  • 10篇郭素芬
  • 10篇颜彬
  • 7篇郑慧哲
  • 6篇成永霞
  • 6篇王洪伟
  • 6篇金在顺
  • 5篇陈丽丽
  • 5篇安锦丹
  • 5篇展涛
  • 5篇张晓莉
  • 4篇冯玉宽
  • 4篇王宏伟
  • 4篇刘贵波
  • 4篇岳辉
  • 3篇刘星
  • 3篇李恒柱
  • 3篇朱雁飞

传媒

  • 7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学教育...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国高校科技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40配体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2007年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表达CD5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以中等大小B细胞侵入外套层为特征。CD40L与CD40间的相互作用对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同阶段的B细胞,CD40L的刺激可产生抑制或诱导分化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利用SP49和SP53这两个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对CD40L反应作了研究。与表达CD40L的鼠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BrdU结合的SP49及SP53细胞减少了1/2~1/3,而BrdU结合的对照细胞系(包括Ramos,BJAB and BALL-1)无反应或增加。抗CD40L抗体在0~20 ng/ml时能封闭CD40L对SP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CD40L在活体内可能对MCL增殖有抑制作用。
金在顺金秀东寺本典弘李志强安锦丹曹永吉野正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CD40CD40配体
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中黏蛋白MUC2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中黏蛋白MUC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的黏蛋白MUC2的表达。结果:(1)交界性与恶性卵巢肿瘤中黏蛋白MUC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显著性(P=0.0001);黏蛋白MUC1与WHO病理分级、FIGO临床分期、大网转移显著相关(P<0.05)。(2)黏蛋白MUC2与组织学类型、WHO病理分级相关(P<0.05)。结论:黏蛋白MUC2与恶性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的浸润、转移相关。
安锦丹李志强曹永颜彬展涛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肿瘤黏蛋白MUC2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5
2016年
为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硬件现代化建设,降低基础性实验的比例,改善基础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不断优化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环节,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于建渤曹永刘星朱梅张绪冬朱雁飞唐小云张晓莉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课程整合
胶质瘤干细胞的内皮分化和管腔形成能力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内皮分化和形成管腔的能力。方法以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U87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再用免疫磁珠法结合"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分离胶质瘤干细胞,先行形态学观察,然后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133、Nestin和GFAP表达,鉴定胶质瘤干细胞。将分离所得的胶质瘤干细胞在添加20μ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μg/ml FGF和2μ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10%DMEM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分别取培养3 d和7 d的细胞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内皮特定蛋白的表达。同时将诱导培养7 d的细胞接种于涂有Matrigel的24孔板中,12 h和24 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结果免疫磁珠法结合"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分离出的胶质瘤细胞团呈现明显的CD133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但GFAP未显示荧光染色;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被诱导的胶质瘤干细胞随着时间延长,CD133的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CD31和v WF表达由弱到强;Matrigel结果显示被诱导7 d的胶质瘤干细胞明显形成了完整的管腔。结论胶质瘤干细胞在内皮细胞生长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内皮样细胞并且具有形成管腔的能力。
展涛陈丽丽颜彬曹永马志红岳辉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胶质瘤
普罗布考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脱耦联与NADPH氧化应激途径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脱耦联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0 mg·L-1牛血清清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BSA-AGEs)与5,10,20μmol·L-1普罗布考作用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24 h,检测四氢生物喋呤(BH4)、一氧化氮(NO)和超氧阴离子(O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NOS蛋白表达情况,荧光染色检测活性氧簇(ROS),Western blot检测p47phox蛋白。结果随着普罗布考浓度增加,NO生成增加,O2-生成减少,eNOS表达减少,BH4含量增加,ROS表达降低,p47phox表达减少(P<0.01或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抑制AGEs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脱耦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ADPH氧化应激有关。
成永霞郭素芬刘贵波冯玉宽颜彬王洪伟于建渤曹永李志强金在顺陈丽丽杨向红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CEA和PCNA在胃肠癌表达的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CEA和PCNA在胃肠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EA和PCNA在胃肠癌石蜡切片的表达情况。结果:CEA在胃肠癌的表达率均在80%以上,CEA表达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CNA在胃肠癌均呈高表达,胃癌的肿瘤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肠癌,肿瘤侵袭前缘区域的肿瘤细胞高表达PCNA蛋白。结论:CEA和PCNA是胃肠癌较好的辅助诊断标记,对肿瘤的恶性程度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于建渤贾少勋张敏刘婧媛张蕾郭峰孔阳路曼李恒柱曹永李志强张晓莉
关键词:癌胚抗原增殖细胞核抗原结肠癌
结肠癌MMP-9和nm2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MMP-9和nm2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MMP-9与nm23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1例结肠癌和5例正常结肠组织做MMP-9和nm23的抗原标记。结果:MMP-9和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1);MMP-9和nm23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有明显相关(P<0.01);MMP-9与nm23在结肠癌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MMP-9和nm23的表达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指标。。
曹永高唐鑫子杨静孙超张荣欧阳苏珊王钊李凤英李恒柱于建渤李志强张晓莉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
病理学融合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被引量:1
2011年
为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展以分析临床病理案例和整合基础医学知识为主要教学方式的病理学融合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形成以器官病理改变为核心的"正常形态→正常功能→病理变化→功能变化→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整体知识体系,并掌握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于建渤曹永王洪伟郭素芬张晓莉李志强
关键词:病理学案例分析教学
36例心源性猝死尸检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心源性猝死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6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尸检解剖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36例心源性猝死者中,冠心病21例,占心源性猝死者总数的58.33%;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猝死者3例,占心源性猝死者总数的8.33%。结论:科学系统的尸检可以明确猝死原因,为医疗纠纷鉴定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提高医疗质量,早期诊断、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减少猝死发生起有重要作用。
李志强于建渤成永霞郑慧哲颜彬王宏伟郭素芬曹永展涛岳辉金在顺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尸体解剖病理学
EB病毒感染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表型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建立EBV潜伏感染的体外理想模型。方法:我们利用新霉素耐性的重组遗传基因EBV(NeoR EBV)对套细胞的细胞株SP53进行感染,用G418筛选,选出100%EBV阳性的MCL细胞株SP53/EBV。结果:此细胞株表达EBER1、EB-NAs、LMP1,表现出LCL型的EBV潜伏感染的免疫表型.结论:这次我们建立的SP53/EBV细胞株,具有低增殖功能,没有诱导出活性指标等特点,可考虑为机体内EBV休眠期B细胞具有的特征,期待此细胞株可成为研究体内EBV潜伏感染的良好模型。
金在顺马璨粲徐晓焱寺本典弘李志强安锦丹曹永吉野正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EB病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