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发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第1跖背动脉显微外科解剖类型观察和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观察国人足部第1跖背动脉的解剖类型及所测得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显微外科进行修复手和足部合并骨和肌腱外露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以及手拇指再造时,以取用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6具成人尸体双侧足部标本32例,对其第1跖背动脉用游标卡尺进行解剖测量,并对第1跖背动脉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32例足部标本的测量,第1跖背动脉可分为5种类型。Ⅰ型(肌上型):第1跖背动脉走行于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共13例(40.6%);Ⅱ型(肌内型):第1跖背动脉穿行于第1骨间背侧肌内部,共11例(34.4%);Ⅲ型(肌下型):第1跖背动脉走行于第1骨间背侧肌深面,共6例(18.8%);Ⅳ型(细小型):第1跖背动脉极其细小,共1例(3.1%);Ⅴ型(缺如型):第1跖背动脉缺如,共1例(3.1%)。第1跖背动脉发出的前、后穿支与跖骨和跖趾关节的距离:后穿支起点至第1跖骨底中点距离为(2.4±0.3)mm;后穿支起点至第1跖骨头中点距离为(10.1±1.0)mm;前穿支起点至跖趾关节中点距离为(7.6±2.7)mm。结论第1跖背动脉对手和足部创伤及拇指再造等皮瓣移植有重要临床参考意义。
- 张依生孟镔宋峰亮储博书崔英健孟珩徐江发路小欢孙玉献余滨
- 关键词:第1跖背动脉皮瓣移植动脉变异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对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8例,按AO的分类标准A型24例、B型16例、C型8例。结果最终4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6~24个月)。X线摄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有1例早期局限性浅表性感染,经过换药抗感染治疗后愈合,本组无骨髓炎、无骨折不愈合及断钉断板现象发生。按照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优36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90.9﹪。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内固定简单可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 汪俊平徐江发鲁木柏文昆
- 关键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胫骨骨折疗效
-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采用内固定治疗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26例,PFN组(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15例组,LCP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34例。比较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关节功能评分。结果75例患者随访18-36个月。DHS组有4例出现髋内翻,PFN组1例近端锁定断裂,出现髋内翻,LCP组3例出现髋内翻。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25,X^2=0.032,均P〉0.05)。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近,但各有特点和适应证,应注意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 汪俊平柏文坤徐江发鲁木
- 关键词:股骨骨折内固定术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监视下对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Schatzker Ⅰ~Ⅳ型)进行复位固定。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39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未出现关节内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强直等并发征。术后9个月关节功能按HSS评分:优25例,良7例。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和微创钢板接骨术损伤小,复位固定确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疗效满意。
- 江涛高飞王怀波徐江发
-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骨折
- 家兔显微血管横断优先吻合动静脉选择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采用家兔的股动静脉为模型进行血管吻合,探讨在断肢或断指时优先吻合动脉还是静脉通畅率更高,为临床外科医生在动静脉吻合优先选择上提供参考。方法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幼龄家兔56只分为优先吻合股动脉(A组)与优先吻合股静脉(B组)2组,每组各28只。每只家兔切断股动脉和股静脉,血管断端暴露20 min后再行血管端端吻合术;记录所用时间和针数;72 h后观察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A组中动静脉均通畅者16例;动脉通畅静脉不通畅8例;动静脉均不通畅者2例;术中致死2例;手术总用时间平均(51.21 8.46)min。B组中动静脉均通畅者22例;动脉通畅静脉不通畅者4例;动静脉都不通畅者2例;手术总用时平均(42.42 2.90)min。A组总通畅率是71.43%;动脉总通畅率是85.71%,静脉总通畅率是57.14%。B组总通畅率89.29%;动脉总通畅率是92.56%;静脉总通畅率是85.71%。B组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无论动脉先吻合还是后吻合对动脉通畅率无影响,但是优先吻合静脉血管比后吻合静脉血管的静脉通畅率要高。本实验提示在断肢或断指手术时应优先吻合静脉,可以保证通畅率和血管吻合的质量。
- 王立宇孟镔崔英健张丽康徐江发
- 关键词:动静脉通畅率显微外科
- 背阔肌皮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背阔肌重要血管、神经及优势穿支血管的定位范围、大小,为临床设计背阔肌皮瓣及穿支皮瓣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缩短寻找相应血管的时间,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传统解剖组,对12具24侧(男10、女2)红色乳胶灌注成人标本的背阔肌进行解剖,在直视和手术显微镜下对胸背血管及背阔肌优势穿支血管(直径>0.5 mm,下同)、胸背神经的起止、走行、直径进行显微解剖及观测。高频彩超组,运用高频彩超对30例健康志愿者(男25、女5)双侧背阔肌穿支动脉的出肌点位置进行验证和探测,测量胸背动脉及内外侧分支的直径走行,进一步明确其体表投影位置。结果传统解剖组测的胸背动脉及伴行静脉起始处直径分别为(2.51±0.61)mm、(2.72±0.56)mm,肩胛下动脉起点至旋肩胛动脉处、胸背动脉起始点至发出内外侧支分叉处、分叉处至内侧支最远入肌点及外侧支最远入肌点的距离分别为(3.31±0.81)cm、(5.26±1.95)cm、(4.5±1.13)cm、(6.76±1.81)cm。胸背动脉外侧支和内侧支起始处直径分别为(1.53±0.22)mm、(1.560.15)mm,内外侧支伴行静脉分支起始处直径为(1.71±0.16)mm,(1.52±0.24)mm。俯卧位上肢外展90°时胸背动脉起始点投影约为腋中线与第二肋间交点处或肩胛下角外上方约四横指处(笔者一横指约1.8 cm)。胸背动脉内外侧分支处约为腋后线与第四肋下缘交点处。本组24侧标本中共测得外经大于0.5 mm的穿支动脉181支,其中来自胸背动脉分支以上9支,外侧支56支,内侧支49支,发自肋间后动脉67支。腋后线前后一横指与肩胛下角上一横指和下两横指的区域内、T8~T9棘突旁约三至五横指区域内、T10~T11棘突旁约两至三横指区域内、T12~L1棘突旁约两至三横指区域内易寻得穿支血管,上述定位区在高频彩超下能较快探测到理想的穿支血管。结论通过对背阔肌的详细解剖研究对高频彩超探查胸背血管及重要
- 王立宇崔英健范元军杨小康肖霞许小冬徐江发刘加邢正文
- 关键词:背阔肌胸背动脉肋间后动脉肌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