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敦颀

作品数:28 被引量:131H指数:11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化学工程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9篇冷凝
  • 17篇传热
  • 14篇滴状冷凝
  • 8篇冷凝传热
  • 6篇蒸汽
  • 4篇水蒸汽
  • 4篇PTFE
  • 4篇超薄
  • 4篇传热研究
  • 3篇碳酸钙
  • 3篇强化冷凝传热
  • 3篇冷冻
  • 3篇冷冻过程
  • 3篇换热
  • 3篇CACO
  • 2篇等离子体
  • 2篇等离子体聚合
  • 2篇蒸汽冷凝
  • 2篇食品
  • 2篇离子

机构

  • 27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吉林工学院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工学院
  • 1篇辽阳石油化工...

作者

  • 28篇徐敦颀
  • 14篇马学虎
  • 14篇林纪方
  • 3篇陈嘉宾
  • 3篇沈自求
  • 3篇杜长海
  • 3篇杨传芳
  • 2篇王补宣
  • 2篇崔占峰
  • 2篇龙振湖
  • 2篇宋永吉
  • 1篇王世卓
  • 1篇钱士雄
  • 1篇王世杰
  • 1篇赵起
  • 1篇张东昌
  • 1篇朱晓波
  • 1篇任春生
  • 1篇白涛
  • 1篇刘天庆

传媒

  • 10篇化工学报
  • 4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东北电力学院...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表面技术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第六届化学工...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2篇2002
  • 4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4
  • 6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6
  • 1篇198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蒸汽冷凝型态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被引量:19
2002年
提出了蒸汽在固体表面上冷凝方式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即冷凝温度下液体表面自由能与固体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差大于 33.3mJ·m-2 时蒸汽在该表面上呈现滴状冷凝的必要条件 .当表面自由能差在 0与 33.3mJ·m-2范围内 ,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效果将取决于表面自由能差值的大小 ,差值越大 ,强化效果越明显 .这对深化表面涂层强化冷凝传热的机理以及选择传热表面涂层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与文献报道实验结果的比较证实 ,该判据排除了静态接触角判据中测量温度的影响 .
马学虎陈嘉宾徐敦颀林纪方
关键词:强化冷凝传热
食品冷冻过程的传热分析
对极座标下一维食品冷冻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实验测定。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引入了相介面附近温度分布线性化的假设,对传统的焓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柱形食品的一维周向相变冷冻过程;应用控制容积法进行了有限差分离散,建立了该...
崔占峰徐敦颀林纪方
关键词:冷冻食品传热
流动水系统中CaCO_3在换热表面上结垢机理的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设计了一种新的测垢实验装置,研究了模拟硬水CaCO_3在加热表面的结垢机理.提出了沉积-自由移去的结垢机制,并用湍流猝发理论结合Hasson的离子扩散模型,导出了碳酸钙结垢速率的数学模型,模型预测速率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杨传芳徐敦颀沈自求
关键词:结垢碳酸钙换热表面
等离子体聚合物表面上实现滴状冷凝的研究
马学虎宋永吉徐敦颀
关键词:滴状冷凝表面能聚合物膜分析(化学)传热
柱形食品冷冻过程的传热研究被引量:5
1989年
本文对极坐标下一维食品冷冻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实验测定.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引入了相界面附近温度分布线性化的假设,对传统的焓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柱形食品的冷冻过程,应用控制容积法进行了控制方程的离散化,建立了该冷冻过程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焓法的阶跃性,是令人满意的.为了验证计算模型,本文进行了柱形食品冷冻过程的实验测定,并将中心温度实验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较大部分区域内,二者符合较好.
崔占峰徐敦颀林纪方
关键词:食品柱形冷冻传热分析
一种实现有机蒸汽滴状冷凝的方法
在制作传热元件的金属表面上,采用L-B制膜技术,制备含-CF<Sub>3</Sub>,-CF<Sub>2</Sub>H或-CH<Sub>3</Sub>基团的表面活性物质的奇数层单分子膜,这类表面可用于有机蒸汽滴状冷凝传热...
赵起张东昌徐敦颀林纪方
文献传递
水蒸气在铬表面上的冷凝传热被引量:2
1997年
关于水蒸气在金属铬表面上能否形成滴状冷凝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结论.本文研究了水蒸气在三种不同铬表面上的冷凝情况,这三种铬表面分别是采用离子镀、电镀及离子镀与离子束混合技术(即离子注入)制备的.
胡国强宋永吉徐敦颀林纪方
关键词:滴状冷凝水蒸气传热冷凝
一种利用磁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低表面能换热管的加工炉
属于金属表面改性领域的一种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改性换热管的加工炉。主要是由炉体[7]、真空系统、供气系统、供电系统和支座[9]所构成。特点是其内壁作为沉积过程靶源的炉体是由一个穿过可调激磁线圈[5]的圆筒状结构。可调激...
徐敦颀朱晓波白涛
文献传递
蒸汽冷凝型态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该文从润湿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蒸汽在固体表面上冷凝方式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即冷凝温度下液体表面自由能与固体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差大于33.3mJ/m<'2>时蒸汽冷凝呈滴状的必要条件。当表面自由能差在0<'~>33.3mJ/m...
马学虎陈嘉宾徐敦颀林纪方
关键词:蒸汽冷凝冷凝传热强化传热
文献传递
复合沉积(PTFE)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本文以实验的方法对复合沉积表面进行传热研究,认为采用复合沉积将低表面能的聚四氟乙烯复合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方法,降低了金属表面能。实验证明,聚四氟乙烯复合沉积表面能使水蒸气形成滴状冷凝,提高冷凝传热膜系数。本文研究了个同聚四氟乙烯含量、试件放置时间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及冷凝传热膜系数与表面过冷度的关系。
何平王立业王浩然徐敦颀
关键词:滴状冷凝传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