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小锋

作品数:14 被引量:428H指数:10
供职机构:奥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生态系统
  • 5篇土壤
  • 4篇湿地
  • 3篇碳循环
  • 3篇涡度
  • 3篇涡度相关
  • 3篇陆地生态
  • 3篇陆地生态系统
  • 3篇根际
  • 3篇CH
  • 2篇有机碳
  • 2篇沼泽
  • 2篇沼泽湿地
  • 2篇三江平原
  • 2篇森林生态
  • 2篇森林生态系统
  • 2篇碳通量
  • 2篇全球变化
  • 2篇微生物
  • 2篇涡度相关法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奥本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14篇徐小锋
  • 7篇宋霞
  • 3篇田汉勤
  • 3篇刘允芬
  • 2篇张金波
  • 2篇杨文燕
  • 1篇于贵瑞
  • 1篇温学发
  • 1篇徐惠风
  • 1篇王毅勇
  • 1篇王德宣
  • 1篇吕超群
  • 1篇阎百兴
  • 1篇娄彦景
  • 1篇宋新山
  • 1篇王跃思
  • 1篇任巍
  • 1篇金研铭
  • 1篇张丽华
  • 1篇万师强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江西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际微生态系统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碳素是生命有机体的关键组成成分,根际微生态系统是物质循环的核心区域。论述了根际微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及其发展历程,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根际微生态系统及其各部分有机碳动态研究现状,根际微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金研铭徐小锋徐惠风
关键词:根际微生态系统有机碳碳循环
两种方法评价不同高度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结果(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主要通过常规气象参数、湍流特性和能量闭合度对 2套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 2层高度湍流特性的研究中 ,以相似理论为基础 ,分析了垂直风速的标准差和稳定度参数z L(观测高度与莫宁霍夫长度比值 )的关系 ,2层观测结果对垂直风速的标准差和稳定度参数z L的模拟方程显示 2 3m观测数据的模拟结果更符合通用方程的经验参数 .最后对 2层高度的半年时间内 ( 2 0 0 3 0 1 0 1 )~ ( 2 0 0 3 0 6 30 )总体能量闭合度和能量闭合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作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39m观测结果的总体能量闭合度要高于 2 3m的总体能量闭合度 ;但从各自的能量闭合度的时间变化来看 ,2 3m在冬季的能量闭合度要高于 39m ,而在春季 39m的能量闭合度要高于 2 3m .
宋霞刘允芬徐小锋
沼泽垦殖前后土壤呼吸与CH_4通量变化被引量:14
2005年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的储存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垦殖后,在相同季节根层土壤温度明显高于沼泽湿地土壤,但垦殖后土壤有机碳、氮素含量明显降低,C:N比值减小,土壤呼吸通量增大,且具有季节性变化。垦殖8年的农田土壤,呼吸通量大于垦殖15年的农田土壤,弃耕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呼吸强度有所增加,土壤呼吸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沼泽湿地土壤为大气CH4的重要源,通量季节性变化明显,沼泽垦殖后农田土壤成为CH4的汇,不同垦殖年限土壤间CH4通量差异性不大。
宋长春王毅勇王跃思阎百兴徐小锋张金波杨文燕
关键词:沼泽湿地土壤呼吸CH4通量
小叶章生态系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CO_2、CH_4、N_2O动态(英文)被引量:9
2005年
研究了培养 4 5 d的小叶章根际土壤微生物和二氧化碳 ,甲烷及氧化亚氮产生与消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的空间分布与甲烷 ,二氧化碳及氧化亚氮的产生和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好氧微生物与甲烷产生呈负相关 ,与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的产生呈正相关关系。厌氧微生物与甲烷的产生呈正相关 。
徐小锋宋长春宋霞
关键词: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氧化亚氮
全球碳循环研究中“碳失汇”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04年
全球碳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其重点集中在“碳失汇”(missingsink)问题的研究上 .最近的研究表明 ,“碳失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对碳的固定、海洋对碳的吸收、岩石圈中CaCO3 H2 O CO2 系统 (岩溶动力系统 )对碳的吸收 ,以及陆地上碳库的转移 .寻找“碳失汇”的技术手段为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和全球统一的野外定点监测相结合 ,加以模型研究 .
徐小锋宋长春
关键词:碳循环森林生态系统岩石圈
箱法和涡度相关法测碳通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0
2003年
对箱法和涡度相关法测定碳通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实际应用等各方面的优缺点。其箱法原理简单、仪器价格便宜、操作容易、移动便利、灵敏度高,适宜进行小尺度测量,是生态系统机理方面研究的有力工具,是农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碳通量测量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箱法效应的存而削弱了观测气体的空间变化性,箱体本身会扰动土壤环境而改变CO2浓度梯度、气压梯度、湍流震动和气流,从而影响测定的通量值。涡度相关法对观测环境不会造成扰动,能够得到长期连续的通量数据,可以用来测定较大尺度的下垫面通量;但是涡度相关技术在观测时仍然受限于一些环境条件:上风向没有足够的下垫面,晚间大气比较稳定,湍流较弱,测定仪器下方存在点源等因素都可以造成涡度相关技术测定精确性的降低。
宋霞刘允芬徐小锋
关键词:涡度相关法碳通量森林生态系统
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CO_2和CH_4排放动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6
2004年
湿地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CO2 和CH4排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沼泽湿地CO2 和CH4的产生和排放与土壤有机碳、溶解有机碳及氮素含量有密切关系 ,同时受土壤温度和水文条件的影响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中CO2 和CH4具有较高的浓度值 ,浓集中心位于植物根层 (1 0~ 35cm) ,9月下旬到 1 0月中旬沼泽湿地植物地上部分枯死后 ,土壤中CH4和CO2 浓度有阶段性增加的趋势 ,且土壤中CO2 与CH4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呼吸及土壤呼吸对CH4排放通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
宋长春杨文燕徐小锋娄彦景张金波
关键词:沼泽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有机碳生态系统呼吸
湿地根际土壤碳矿化及相关酶活性分异特征(英文)被引量:20
2004年
研究了中国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及相关酶活性,以了解碳矿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均为碳循环的良好指示酶,它们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异。从表层土向下,由根表土向外,碳矿化速率及其相关的各种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当从田间取出土壤样品时,土壤样品在取出后的最初阶段碳矿化速率较高,2.5 h以后达到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然后呈平缓降低的趋势。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是碳循环的真正催化剂,而土壤有机碳则是此反应的低物。
徐小锋宋长春宋霞宋新山
关键词:湿地碳矿化三江平原空间分异特征
全球变化与陆地系统综合集成模拟——新一代陆地生态系统动态模型(DLEM)被引量:34
2010年
人类社会从陆地生态系统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作为一种干扰形式改变着地气之间的动态平衡。这三个既独立又相互耦合的子系统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陆地系统。如何深入理解这一系统的过程和机制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条件。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作为一种集成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各个领域,但从输入数据到模型结构和过程等诸多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大气和地面生态观测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遥感等空间技术的不断强大,使陆地生态系统模型进一步发展和突破成为可能。新一代多因子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动态模型(DynamicL and Ecosystem Model,DLEM)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旨在介绍DLEM的主体框架、输入输出变量、关键过程、主要功能和特点。
田汉勤刘明亮张弛任巍徐小锋陈广生吕超群陶波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系统全球变化动态模型
氮输入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6年
碳氮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的重要过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中氮含量增加,影响土壤和植物体中碳的积累与重新分配,对陆地生态系统不同的碳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氮输入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提出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张丽华宋长春王德宣徐小锋
关键词:氮输入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