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向忠

作品数:33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9篇玻璃体
  • 7篇黄斑
  • 6篇视网膜脱离
  • 6篇术后
  • 5篇植入
  • 5篇近视
  • 5篇玻璃体切割
  • 4篇植入术
  • 4篇手术
  • 4篇人工晶状体
  • 4篇裂孔
  • 4篇内界膜
  • 4篇界膜
  • 4篇晶状体
  • 4篇黄斑裂孔
  • 4篇高度近视
  • 3篇眼底
  • 3篇手术治疗

机构

  • 3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31篇徐向忠
  • 20篇姚进
  • 18篇蒋沁
  • 9篇沈轶
  • 6篇曹国凡
  • 5篇徐英男
  • 4篇李柯然
  • 3篇钱晶
  • 3篇孙光丽
  • 2篇李巧林
  • 2篇陈楠
  • 1篇王蓓
  • 1篇袁松涛
  • 1篇宋雨晨
  • 1篇龙潭
  • 1篇王瑜
  • 1篇袁南荣
  • 1篇李颖
  • 1篇张晓茜
  • 1篇蒋顺

传媒

  • 6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江苏省第十五...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医院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实用防盲技术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四届全球华...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2篇2022
  • 8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双焦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表现及主观满意度的比较分析
2022年
探讨两种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双焦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表现及主观满意度的比较。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并经过经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40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讨对象,根据植入IOL不同类型分为将其分A组和B组,各20例(20眼),A组接受白内障手术+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双焦人工晶状体SBL-3治疗,B组接受白内障手术+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双焦人工晶状体MF30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状况、术后满意度等。结果:两组间术后远视力下矫正下的远视和中视力、裸眼远视力和中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裸眼近视力比B组更好(P<0.05)。A组患者术后OV 20%、OV 100%略高于B组(P<0.05),OV9%、OSI、客观调节幅度、SR、MTF cut of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主观满意度评分,在近距离工作上A组高于B组(P<0.05),在其余的夜间视力、色彩视觉、眼痛、炫光及光晕等满意度上的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白内障手术+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双焦人工晶状体SBL-3和MF-30均可提供令人满意的远中近视力,术后均具有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及主观满意度,植入SBL-3具有更好的近视力。
张亮徐向忠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体视力
光相干断层扫描在硅油填充眼后部葡萄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对于硅油填充眼患者来说,后部葡萄膜炎常常不能被及时发现.因为后部葡萄膜炎患者眼前段常无明显异常,同时由于其视网膜本身疾病的影响和硅油填充屈光度改变的原因往往也不能及时发现视力的下降.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具有无损伤、分...
姚进徐向忠沈轶蒋沁
光动力疗法和bevacizumab联合治疗几种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
姚进蒋沁徐向忠沈轶王瑜
三焦点与双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比较
2019年
目的对比双焦点IOL以及三焦点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97例白内障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双焦点组(34例43眼)采取SBL-3双焦点IOL植入治疗;三焦点组(63例88眼),采取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IOL植入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UDVA、UNVA、BCDVA、DCIVA、DCNVA等视力指标、VF-14-CN评分、脱镜率、对比敏感度、满意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焦点组患者UIVA明显高于双焦点组(P<0.05),且离焦曲线中间焦段略有抬高,且下降更为平缓。结论双焦点IOL植入与三焦点IOL植入术后远近视力、视觉质量、生活质量相近,但三焦点IOL植入患者可获得更佳中间距离视力。
丁喜艳徐向忠蒋沁姚进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
氧化应激反应性miRNA靶向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在眼底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原件复合体(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应激通路,能够调节细胞内众多抗氧化物的表达,具有维持细胞氧化-抗氧化平衡、抑制凋亡、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能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类非编码、极短小RNA分子。多种氧化应激反应性miRNA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Nrf2-ARE信号通路并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或抑制视网膜氧化损伤及眼底退行性变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国际眼科纵览,2020,44:443-447)
徐向忠蒋沁李柯然
关键词:微小RNA氧化应激靶向调控眼底疾病
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疗效。方法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7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成功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内界膜翻转填塞16只眼(内界膜填塞组),其余21例(22只眼)行常规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内界膜剥除组)。两组患者均行硅油填充。手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内界膜剥除组,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者20只眼占90.91%,黄斑裂孔闭合者7只眼占31.82%。内界膜填塞组,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者16只眼占100%,黄斑裂孔闭合者16只眼占100%;内界膜剥除组术眼Log MAR视力由术前的1.95±0.44增加到术后的1.57±0.46,内界膜填塞组由术前的1.98±0.39增加到术后的1.48±0.33。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填塞组手术后Log MAR视力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4.43,P<0.05)。两组手术后Log 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内界膜反转填塞手术较单纯内界膜剥除,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网膜复位率均高,但术后两组视力恢复无明显差异。
孙光丽徐向忠沈轶姚进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填塞及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注射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8-05/2020-05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的大直径IMH患者16例16眼纳入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经睫状体扁平部三通道23G 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治疗。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裂孔闭合率、分析黄斑裂孔闭合的OCT分型、中心凹外层结构包括椭圆体带(EZ)、外界膜(ELM)的连续性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患者术前BCVA为1.15±0.21,术后3、6mo BCVA分别为1.02±0.19、0.87±0.24(F=34.966,P<0.01);术后3、6mo BCVA较术前均有改善(P<0.01),且术后6mo BCVA较术后3mo改善(P<0.01)。术后患者裂孔闭合率为100%,OCT所显示的闭合形态中,11眼为U型闭合(69%);3眼为V型闭合(19%);2眼为不规则闭合(13%)。术后6mo,U型、V型及不规则闭合组眼的BCVA分别为0.75±0.18、1.1±0.19、1.20±0.00(F=6.937,P<0.01),其中U型闭合组的BCVA恢复明显优于V型闭合组和不规则闭合组(P=0.027、0.007)。术后6mo,U形闭合组中有10眼(91%)ELM恢复连续性、7眼(64%)EZ恢复连续性,V型闭合组中有2眼(67%)ELM恢复连续性、1眼(33%)EZ恢复连续性,不规则闭合眼中未见ELM、EZ连续性恢复(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治疗对大直径IMH安全有效,NGF与ILM的协同作用可促进裂孔的闭合,有利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完整性恢复及术后视功能的改善。
李巧林周云帆徐向忠蒋沁李柯然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鼠神经生长因子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硅油填充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1例22眼纳入研究,其中10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术眼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Log MAR视力、眼压、OCT、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接受23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者20眼占90.91%;一次手术后黄斑裂孔闭合者7眼占31.82%;术眼Log MAR视力由术前的1.95±0.44增加到术后的1.57±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短期低眼压者5眼占22.73%;随访中发生高眼压者8眼占36.36%;并发黄斑前膜1眼占4.55%;并发晶体混浊6眼占27.27%。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视网膜复位率较高,但黄斑裂孔闭合率相对较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安全有效。
孙光丽徐向忠沈轶姚进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
OCTA观察高度近视眼ICL植入术后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高度近视眼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25例(43眼),术眼等效球镜度(SE)>-6.00 D。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眼压、拱高及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0.975,P<0.001;F=16.032,P<0.001),术后各时间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01)。术后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均较术前减少(均P<0.001),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无明显改变。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黄斑旁中心凹、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各区域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颞侧、上方及下方各区域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黄斑旁中心凹、鼻侧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较术前均有所降低(均P<0.05)。结论:OCTA观察显示高度近视眼行ICL植入术对鼻侧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有影响,同时FAZ面积降低,但对其余视网膜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无影响。
徐英男姚进龙潭李颖田莎徐向忠
关键词:高度近视
微视野联合OCTA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手术后微视野联合OCTA分析视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IMEM 42例(46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手术,术后进行微视野计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等检查并加以分析。随访1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logMAR,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t=5.056,P<0.001);黄斑中心区厚度(CMT)较术前明显减小(t=7.766,P<0.001)。微视野联合OCTA结果显示:视网膜敏感度阈值、2°注视率及4°注视率均较术前明显增加(t=-7.500,-6.577,-7.759;均P<0.001);由注视点组成的63%二元轮廓椭圆面积和95%二元轮廓椭圆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减小(t=5.414,8.615;均P<0.001);黄斑中心区浅层和深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围绕黄斑中心凹血管密度值与术前相似(t=-0.089,-1.717,-1.552;P=0.929,0.093,0.128),但面积较术前增加(t=-2.257,P=0.029)。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通过微视野联合OCTA评估能有效提高IMEM患者的视功能。
葛慧敏蒋沁徐向忠
关键词:黄斑视敏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