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民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滋味”说与佛教:基于对新材料的考查被引量:3
- 2015年
- "滋味"说成因是钟嵘《诗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成果非常显著,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研究者普遍从陆机《文赋》中的"遗味"直接过渡到刘勰和钟嵘的"味"论,而忽略了佛典中的相关材料。早在西晋竺法护所翻译的《大哀经》中就有直接以"滋味"喻文的先例;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大智度论》中亦以"义味"论文;东晋僧肇《百论序》中用以论文的"风味"更是内涵丰富。这些"味"论不仅在思想上与后来钟嵘的"滋味"论非常相似,而且在渊源上也与佛经中很多种与语言相关的"味"论有关。因此,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论与佛教中的这些"味"论有着深刻的关系。
- 徐世民
- 关键词:滋味佛教
- 简论王安石散文中的“正气”被引量:2
- 2009年
- 孟子以一句"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王安石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他的散文中,字里行间充塞着股股正气,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睥睨凡众的个性、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和对史书失实的痛恨。而这种正气也是与其政治改革的魄力相左的。
- 徐世民
- 关键词:正气无私
- 论《文心雕龙》之“器写人声,声非效器”
- 2015年
- 刘勰《文心雕龙》中"器写人声,声非效器"之语与其之前本土文化中"乐由天作"的器写天地之音的传统相违,与本土文化中"轻人声"倾向亦相悖,然与六朝僧人的"重人声"之风相一致。这种"重人声"的风气又是源于佛经中佛陀"相好"之"梵音深远"对"人声美"的极度推崇。显然,佛教对刘勰的这一理论具有启发之功。《文心雕龙》与佛教之关系于此亦可得一例证。
- 徐世民
- 关键词:《文心雕龙》
- 佛陀“相好”与六朝男性审美形象女性化被引量:3
- 2015年
- 六朝时期,男性审美形象出现新变,由传统的阳刚形象朝着女性化方向发展,并得到人们的认可。这种女性化特征与汉末以来就已广泛流行的佛陀"相好"之女性化特征非常相似。佛教在六朝得到广泛传播,包含佛陀"相好"内容的译经大量出现,文人浸佛之风逐渐盛行,当时的佛教造像亦具有极强的女性化特征。这一系列现象说明,六朝时期对于男性形象的审美观念与佛教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男性审美形象女性化形成中,佛教的"非女非男"思想突破本土男女之大防的传统观念,重智能而轻武力的思想又在客观上强化这个趋势,最终使六朝男性审美形象女性化得以顺利形成。
- 张海沙徐世民
- 关键词:审美形象六朝时期女性化佛陀佛教造像
- 王安石政论文研究
- 王安石文集现存62卷,包括表、书、记、制、墓志铭、奏状、论说、杂著启、序等体裁,其中关乎政治的约有百分之七十。而其中可以划定为政论文的大约有七十来篇。这些政论当中,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有别具一格的风采。本文总共...
- 徐世民
- 关键词:政论文艺术变法
- 文献传递
- 观音女性化新论被引量:3
- 2015年
- 学界关于观音女性化成因的探讨文章很多,成果也非常丰富,然亦有所不足。佛陀"相好"之女性化这一关键因素为学界所普遍不曾提及。它不仅较早地直接影响了佛教造像的女性化,而且通过佛教造像又间接影响了人们的视觉器官。这使得菩萨形象在人们观念中越来越显现出女性化特征。随着观音菩萨在中国的广受信奉和深受膜拜,以及女性信众的增加,人们便很自然地产生了女性观音的联想。于是,人们便把佛陀"相好"及其实物化的佛教造像的女性化特征集中到观音身上并不断强化,最终导致了女观音的诞生。
- 徐世民
- 关键词:佛教造像视觉冲击观音女性化
- “宫体诗”与佛教关系新证被引量:1
- 2015年
- “宫体诗”与佛教之关系的探讨是学术界的一个重点。持肯定态度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马积高、蒋述卓、许云和等,他们都认为佛经中的“欲色”描写与“宫体诗”中对女子体态的描写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看法虽然很有启发意义,然证据并不充分,给人一种比附之感,以至于有很多论者提出反对意见。
- 徐世民
- 关键词:宫体诗《洛神赋》古代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