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祯

作品数:52 被引量:62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5篇棉花
  • 10篇作物
  • 9篇玉米
  • 9篇水分
  • 8篇利用效率
  • 7篇作物模型
  • 7篇间作
  • 6篇套作
  • 6篇间套
  • 6篇间套作
  • 6篇春玉
  • 6篇春玉米
  • 5篇中国棉花
  • 5篇水分利用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土壤
  • 5篇花生
  • 4篇氮肥
  • 4篇株型
  • 4篇纤维

机构

  • 49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辽宁省农业科...
  • 5篇中国纤维检验...
  • 4篇内蒙古农牧业...
  • 4篇四川省气候中...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瓦格宁根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技...
  • 2篇北京市交通委...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作者

  • 52篇张立祯
  • 12篇潘学标
  • 8篇董宛麟
  • 7篇周治国
  • 7篇孙占祥
  • 6篇陈超
  • 6篇白伟
  • 6篇顾生浩
  • 6篇蔡倩
  • 6篇王旗
  • 6篇于洋
  • 6篇苟芳
  • 5篇杜明伟
  • 5篇熊宗伟
  • 5篇张思平
  • 5篇王雪姣
  • 5篇李召虎
  • 5篇毛丽丽
  • 4篇田晓莉
  • 4篇赵沛义

传媒

  • 8篇棉花学报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中国棉花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作物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棉麻流通...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文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节水灌溉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方农牧交错带间套作资源利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沙化面积大、农田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粮食安全面临威胁。本文以该地区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生产和科学问题入手,探讨了间套作种植模式应用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的旱作农作系统,对于有效增加地表覆盖度和粗糙度以减少风蚀,减少水肥淋溶且加快有机物质分解以改善土壤可持续性,形成独特的冠层和根系结构的时空分布及不同作物组合的相互作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农田生产力的作用;分析了间套作系统生产力的限制因子和种间相互作用提高生产力的机理。在今后研究中应重点探明气候变化对当地间套作系统潜在产量、产量差及土壤可持续性的影响,并将田间试验、基本过程的作物模型和结构与功能模型有机结合,利用大田试验结果和结构与功能模型在器官尺度上阐明资源高效利用的机理,并在区域尺度定量评估间套作在减缓农业气候风险中的作用。
张悦邸万通王晶晶董宛麟于洋苟芳王旗张东升顾生浩张立祯
关键词:间套作生产力资源利用作物模型
西北干旱区利用间套作促进能源植物的高产高效被引量:5
2014年
在全球性能源紧缺和我国能源植物大规模种植困难等大背景下,优质、充足的原料供应已成为制约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确保能源植物高效生产和克服"与粮争地、与人争粮"现实的同时,挖掘我国边际土壤高产高效生产能源植物的土地优势和增产潜力。通过筛选评价适宜西北干旱地区高抗逆的新型能源植物种类,开发应用能源植物与粮经作物间套作栽培技术,实现新型能源植物对逆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规模化种植,提高能源植物的生产力和优化能源物种的区域配置,增加土地产值和农民收入,缓解能源紧缺,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多赢,为我国能源和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左元梅张立祯李隆
关键词:高产高效
耕层土壤虚实结构优化春玉米根系形态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探明耕层构造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形态的影响,该文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虚实并存耕层(furrow loose and ridge compaction plough layer,FLRC)、全虚耕层(all loose plough layer,AL)、全实耕层(all compaction plough layer,AC)、上虚下实耕层(up loose and down compaction plough layer,ULDC,CK)4种耕层构造方式,开展了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形态影响的研究。2015和2016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虚实并存耕层可以显著增加春玉米籽粒产量(P<0.05),增幅18.19%~34.86%,增产的原因是行粒数显著提高;显著提高单株干物质量(P<0.05),增幅5.18%~11.30%。虚实并存耕层能够显著提高春玉米耗水量、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利用效率(P<0.05),增幅分别为1.20%~5.42%、2.74%~6.23%和18.23%~31.49%,且不同降雨年型下表现不同,干旱年份以虚实并存和全实耕层构造为宜,丰水年份以虚实并存和全虚耕层构造为宜。虚实并存耕层对春玉米灌浆期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等形态指标影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虚实并存耕层提高春玉米产量的根系形态指标主要是根重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提高春玉米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生育期降水利用效率的根系形态指标主要是根重密度。综合分析认为,虚实并存耕层是提高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促进根系形态发育的最优耕层结构,在辽西旱作农田合理耕层构建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白伟孙占祥张立祯郑家明冯良山蔡倩向午燕冯晨张哲
关键词: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春玉米根系形态
农林间作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7
2011年
简要叙述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间作研究进展及农林间作系统中各生态因子的特征。归纳了国内外不同农林间作系统中光能、温度、湿度、土壤水分、风速、土壤养分以及农林间作系统的经济生态效益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农林间作系统中生态因子方面的研究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农林复合间作系统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
董宛麟张立祯于洋苟芳毛丽丽
关键词:农林间作生态因子作物模型生产力
棉花氮肥和水分运筹的动态知识模型被引量:14
2004年
通过分析和提炼棉花氮肥运筹和水分管理的最新研究资料 ,在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质、产量目标、品种特性等影响因子的基础上 ,根据养分平衡原理和水分需求规律 ,建立了棉花氮肥和水分运筹的动态知识模型 .模型可用于精确定量不同环境和不同产量目标下的氮肥和水分需求总量及其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分配比例等 .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产量目标等资料对氮肥和水分运筹知识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适应性 .
张怀志朱艳曹卫星周治国张立祯
关键词:棉花氮肥运筹水分管理知识模型
新疆数字棉花技术+收入保险新模式及应用前景分析
2023年
首先,概述了新疆棉花生产问题,归纳了数字棉花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棉花保险和贷款业务的难点和不足。其次,介绍了基于上述实际和数字棉花技术及收入保险等的融合推广理念,在已开发的棉花功能与结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集数字种植、智能农机、肥水一体化、产品质量追溯、收入保险和金融产品管理功能,涉及产业链多方的数字棉花管理系统。再次,对新疆推行“数字棉花技术+收入保险”科技服务新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效益等进行了探讨,认为通过数据转换应用和农户链接,提升棉花种植的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可推动新疆棉花可持续绿色发展,有利于当地政府、银行、保险、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合作共赢。最后,对“数字棉花技术+收入保险”的新模式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及其推广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展望。
胡艳萍张立祯孙帅王森王雪姣朱明成帕尔哈提·买买提巴特尔·巴克
关键词:收入保险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被引量:14
2013年
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方法测定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氮吸收量,探讨间作中作物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从系统角度出发,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系统的氮吸收当量比(NER)为0.95~1.02,差异不显著,这种间作模式对作物氮的吸收效率没有影响。从作物角度出发,间作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却降低了系统中马铃薯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间作中,向日葵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53~0.74,大于其种植比例(50%),说明间作向日葵具有显著的氮素竞争和吸收优势;而马铃薯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28~0.42,低于其在间作中所占的比例(50%),处于显著劣势。间作马铃薯产量(鲜薯质量,80%含水率)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为249.2g/g,略低于单作(269.8g/g),其中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间作马铃薯的NPE为238.2g/g,显著低于单作。4P:4S间作向日葵产量(籽粒质量,12%含水率)的NPE为30.1g/g,高于单作(25.9g/g)和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间作的NPE(22.8g/g)。在4P:4S间作模式中,向日葵的NPE有所提高,作为代价,降低了马铃薯的NPE。间作中马铃薯的收获指数HI(0.83)低于单作(0.87),间作向日葵的HI(0.40)高于单作的HI(0.33)。间作作物NPE的变化主要受作物收获指数HI的影响。
董宛麟于洋张立祯潘志华苟芳邸万通赵沛义潘学标
关键词:氮素间套作氮素利用效率
基于COSIM模型的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指标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应用新疆石河子和莎车两地的棉花试验资料,对棉花模型COSIM进行参数调试及有效性验证,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石河子和莎车两地的棉花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水平。利用COSIM模型45年连续模拟结果及2004年不同播种期的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12℃有效积温、开花期和子棉产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提出:棉花生育期≥12℃有效积温较多年平均的减少量和开花期较多年平均的推迟日数是定量评估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的指标。通过检验,延迟型冷害指标对严重气候减产年的拟合率达到80%。
陈超潘学标李慧阳张立祯龙步菊
关键词:棉花延迟型冷害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棉花生育期模拟模型被引量:79
2003年
棉花生育期模拟是研究棉花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春播中(中早)熟常规棉、中(中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和夏播早熟短季棉三种类型16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与环境因素的动态关系,建立了以棉花生理发育时间(PDT)为基础的棉花生育期模拟模型。模型考虑了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品种早熟性及地膜覆盖地积温对气积温的补偿效应。利用不同年份、生态区、基因型品种、栽培措施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育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较好,各生育进程的RMSE在1.4~4.9d。模型既有较强的机理性,又有较好的适用性。
张立祯曹卫星张思平罗卫红
关键词:棉花生理发育时间基因型生育期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的生育期模拟模型被引量:10
2012年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准确模拟其间套作的发育时期对评价和优化间套作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基础建立了向日葵和马铃薯单作、间作的生育期模拟模型,并利用2010—2011年的大田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生育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较好,播种—出苗期、出苗—开花期、开花—成熟期和全生育期的均方差根(RMSE)分别为1.2、2.9、2.4和2.6d,误差<5%.模型既有较强的机理性,又有较好的适用性,为探索间套作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了良好工具.
苟芳张立祯董宛麟于洋邸万通沈姣姣
关键词:间套作马铃薯向日葵热效应作物模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