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占祥

作品数:262 被引量:1,706H指数:23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40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3篇农业科学
  • 18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8篇玉米
  • 64篇干旱
  • 62篇土壤
  • 60篇半干旱
  • 55篇水分
  • 53篇干旱区
  • 53篇半干旱区
  • 52篇旱区
  • 38篇作物
  • 32篇利用效率
  • 31篇水分利用
  • 29篇水分利用效率
  • 26篇旱地
  • 25篇间作
  • 24篇土壤水
  • 23篇农业
  • 21篇风沙半干旱区
  • 19篇土壤水分
  • 19篇秸秆
  • 19篇还田

机构

  • 248篇辽宁省农业科...
  • 9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7篇辽宁省水土保...
  • 1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辽宁省果树科...
  • 3篇农业农村部农...
  • 3篇辽宁省旱地农...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东港市农业技...
  • 2篇宁河县农业技...
  • 2篇辽宁省农业科...
  • 2篇沈阳市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62篇孙占祥
  • 126篇冯良山
  • 102篇白伟
  • 95篇郑家明
  • 91篇杨宁
  • 61篇刘洋
  • 50篇侯志研
  • 48篇张哲
  • 47篇冯晨
  • 43篇蔡倩
  • 31篇李开宇
  • 24篇杜桂娟
  • 22篇肖继兵
  • 20篇张玉龙
  • 20篇李颖
  • 13篇于希臣
  • 12篇孙文涛
  • 9篇惠成章
  • 9篇董智
  • 8篇宫亮

传媒

  • 33篇辽宁农业科学
  • 14篇干旱地区农业...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玉米科学
  • 8篇杂粮作物
  • 6篇土壤通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中国土壤与肥...
  • 6篇中国农学会耕...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新农业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作物杂志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农药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

  • 12篇2023
  • 14篇2022
  • 17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15篇2017
  • 24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13篇2012
  • 17篇2011
  • 20篇2010
  • 18篇2009
  • 2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2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促进东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持续增产以及秋覆膜技术的推广,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的定位试验地,设置了裸地种植(B),春季覆膜种植(SM)和秋季覆膜种植(AM)3个处理,研究覆膜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其中,AM处理优势明显,可以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促进干物质积累;2014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4 28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8.76%和14.51%,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均大于其他2个处理;2015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2 12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0.79%和76.93%,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的显著增加;AM处理连续2年均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综合本研究结果,在半干旱地区雨养农田连续应用秋覆膜技术,即使在较为干旱的年情下仍可以实现作物的高产,该技术是提高本地区春玉米产量和农田降水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郝卫平司鹏飞
关键词:春玉米旱作农田覆膜处理产量构成因素
水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采用“311-B”最优混合设计,探讨了水肥交互作用对玉米株高、茎基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的株高与氮肥、灌水量、磷肥用量都呈正相关。其中氮肥用量影响最大,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影响最小;但氮肥用...
孙占祥孙文涛
关键词:玉米水肥交互作用
文献传递
一种秸秆捡拾错位还田机
一种秸秆捡拾错位还田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捡拾护板、捡拾粉碎装置、变速箱、绞龙壳体、绞龙输送装置、风机和输秸软管,其中,捡拾粉碎装置、绞龙输送装置、风机由工作前端至工作后端依次设置在机架上,捡拾护板罩置于捡...
冯晨孙占祥董智尤晓东冯良山向午燕张悦张哲杜桂娟马晓慧王宝荣娄义晟王美文
一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塑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塑构方法,包括步骤一、施撒土壤改良肥并铺设作物根系和残茬,步骤二、铺洒膨润土并进行翻耕后进行种植间隔标记,步骤三、栽植林果种苗并进行种植后管理,期间定期松土,步骤四、土壤分区采样后筛分水稳性...
孙占祥冯良山杨宁门阅邹晓锦冯晨赵凤艳孙翔龙
辽宁省三种类型作物产区饮用水硝态氮污染状况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对辽宁省水稻、玉米、蔬菜3类作物产区189个地下水饮用水井的硝态氮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原农区饮用水硝态氮含量平均为4.63 mg/L,其中10.6%的饮用水井硝态氮含量超标(硝态氮含量≥10 mg/L),2.1%的饮用水井硝态氮含量严重超标(硝态氮含量≥20 mg/L),超过国家Ⅲ类饮用水质量标准。3种类型作物产区中,玉米产区饮用水硝态氮污染情况最轻,硝态氮平均含量为2.49 mg/L,超标率为4.2%,无严重超标率,87.5%采样点井水水质良好;蔬菜产区饮用水质量相对较差,硝态氮平均含量为4.48 mg/L,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1%和1.8%,71.4%采样点井水水质良好;水稻产区饮用水硝态氮污染情况最为严重,20.8%采样水井硝态氮含量超标,3.8%水样严重超标。化学氮肥的施用对辽宁省不同作物产区饮用水中硝态氮含量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由于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辽宁省水稻产区饮用水硝态氮污染呈恶化趋势,而蔬菜产区饮用水硝态氮含量在田间氮肥用量减少之后呈明显降低趋势,玉米产区饮用水硝态氮含量变化略有波动,但随着氮肥的增施已然出现了超标现象。
刘晓晨汪仁孙占祥
关键词:饮用水硝态氮污染氮肥
间作群体作物根系营养竞争与互作效应研究
综述间作群体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竞争效应和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根系形态、间作作物养分需求差异、根系分泌物及土壤微生物变化等因素引起的间作作物营养互作效应。提出三方面的研究展望:开展间作作物根系错位效应及根系空...
冯良山孙占祥郑家明刘洋杨宁白伟
关键词:间作
文献传递
基于农作制度层面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2016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2028亿美元,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人均达到8126美元,位列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众多严重挑战,在这种大的经...
孙占祥白伟
关键词:农作制度结构性改革
文献传递
碳氮同位素结合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沉积土壤碳源
2021年
【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献。通过GIS结合GPS技术对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沟渠)表层土壤及小流域拦沙坝3个位点(S1坝前、S2坝中、S3坝后)0-100 cm土壤剖面进行取样,结合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沉积土壤碳源进行解析。【结果】利用^(13)C和^(15)N同位素特征及其元素组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辽西丘陵沟壑区侵蚀沉积物土壤有机碳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为耕地,其次是沟渠、草地和林地。耕地贡献平均为58.75%,沟渠25.49%,草地6.49%,林地9.2%。【结论】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纹"工具可以成功应用于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土壤碳来源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受水力侵蚀的小流域的土壤保护和养分流失控制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李娜孙占祥张燕卿刘恩科李凤鸣李纯乾李菲
关键词:有机碳水土流失拦沙坝沉积物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辽宁阜新地区玉米品种评价被引量:23
2010年
品种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区域选择适宜的品种对玉米高产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辽宁阜新地区品种混杂多样的特点,在2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该区域12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单565、郑单958、沈玉21、金玉228、良玉11、世宾28、辽单632、沈农T19、东亚56、铁丰88、东单90、登海3686的关联度分别为0.8999,0.8520,0.8271,0.8257,0.7863,0.7761,0.7592,0.7584,0.7505,0.7490,0.7371,0.7136,说明适宜阜新地区的玉米品种为辽单565、良玉11、金玉228和郑单958。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刘洋侯志研冯良山杨宁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玉米品种
“三看三定”早播法(上)
2000年
适时早播是辽宁省农科院“六五”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六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阜新及其类似地区推广,具有可行性。我们总结10年来推广适时早播的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性东西,提出了旱粮作物“三看三定”早播法。一、何谓适时早播我国传统农业向来重视播种保苗。“见...
刘萃文孙占祥于希臣侯志研孙贝烈
关键词:早播底墒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