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娟

作品数:101 被引量:50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理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8篇驱油
  • 22篇油藏
  • 16篇流体
  • 14篇粘弹性
  • 14篇采收率
  • 13篇聚合物驱
  • 11篇多孔介质
  • 11篇粘弹性流体
  • 11篇渗流
  • 9篇低渗
  • 8篇乳化
  • 8篇驱油机理
  • 7篇低渗透
  • 7篇岩心
  • 7篇原油
  • 7篇微流量
  • 7篇高温油藏
  • 6篇渗透率
  • 6篇流变性
  • 6篇流量计

机构

  • 9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东北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海石油(中...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北京石大融智...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大庆油田采油...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101篇张立娟
  • 85篇岳湘安
  • 16篇侯吉瑞
  • 14篇安维青
  • 12篇方欣
  • 12篇冯雪钢
  • 11篇刘中春
  • 11篇邹积瑞
  • 8篇张雪楠
  • 7篇赵仁保
  • 5篇王楠
  • 4篇刘雄志
  • 4篇孙盈盈
  • 4篇任国友
  • 4篇孙珊珊
  • 4篇宋新旺
  • 4篇张忠智
  • 4篇罗一菁
  • 4篇吴志伟
  • 3篇丁名臣

传媒

  • 11篇油气地质与采...
  • 6篇油田化学
  • 3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大庆石油学院...
  • 3篇第七届全国流...
  • 2篇日用化学工业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石油教育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钻采工艺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流注水开发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自流注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藏能量补充方式,对于沙漠、海上等淡水资源匮乏地区的油田开发尤为重要。以中东沙漠地区x油田为例,从油层物性、水层物性、油层吸水能力及水层产水能力等角度,分析了油藏自流注水开发需满足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流注水井控制的地层水储量与其供给区域的原油储量之比及自流注水时机等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水储量与原油储量之比越大,自流注水开发效果越明显;在油田不能稳产或地层压力衰减到设计水平之前实施自流注水,有利于改善开发效果。
刘雄志张立娟杨兆平李碧宁赵方剑
关键词:流度注水时机影响因素
大庆喇萨杏三类油层注聚可行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多测点长岩心实验研究了大庆喇萨杏三类油层注聚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分子量800万和1000万聚合物溶液在长岩心注入过程中注入能力和驱油性能的变化。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溶液浓度及端面堵塞程度对其注入能力的影响,分析了注入过程中近井地带和油藏深部聚合物溶液流变性的变化,并给出了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沿程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近井堵塞和剪切吸附损失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注聚可行性两个突出且相互矛盾的因素。与短岩心相比,长岩心能够反映出聚合物的运移过程及运移距离对注聚效果的影响。以注入性和驱油性能为依据优化聚合物分子量、浓度或处理注入井附近油层是改善低渗透油藏注聚效果的两种可行途径。
张立娟岳湘安贺丰果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驱剪切降解
油膜驱替特性模拟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膜驱替特性模拟装置及系统,其中,该装置包括:玻璃棒束,包括多个均匀等长的经过亲油处理的玻璃棒;驱替模拟容器,用于密封容纳玻璃棒束;驱替模拟容器包括:上端口密封盖和下端口密封盖,上端口密封盖中心处有一第一孔...
张立娟岳湘安孙盈盈
激光微流量计量仪
本发明为一种激光微流量计量仪,包括压力系统、测量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压力系统包括压力泵,压力泵通过第一控压管线并联有第一中间容器和第二中间容器;第一中间容器通过第一管线、被测流体管线与压力舱内部的测量管相连,第二中间容器...
岳湘安安维青张立娟方欣冯雪钢张雪楠邹积瑞
文献传递
润湿性对油水渗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用亲水露头砂制备水测渗透率分别为0.030、0.197、0.508μm2的3组人造柱状岩心,每组岩心分为表面亲水(不处理)、中性润湿(经甲基硅油处理)、亲油(经胜利原油煤油混合油处理)3类,其表面润湿性经切片测定动态接触角确认。分别用矿化度19.4 g/L的模拟胜利地层水和模拟油测定岩心渗透率。相同渗透率岩心的水测渗透率,岩心表面亲水时最高,中性润湿时次之,亲油时最低,变化幅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最大达600倍;油测渗透率则在表面中性润湿时为最高,亲油时次之,亲水时最低。岩心的水驱采收率,以岩心表面中性润湿时为最高,表面亲水时大幅下降,表面亲油时最低,但与表面亲水时相比,降幅不大。认为油润湿是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高的原因之一,将油藏润湿性转为中性,可提高水(及化学驱油剂)的注入能力。表3参8。
宋新旺张立娟曹绪龙侯吉瑞岳湘安
关键词:砂岩油藏润湿性水相渗透率采收率低渗透油藏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研究
岳湘安侯吉瑞刘中春张立娟齐跃春赵风兰刘德新赵仁保等
该项目围绕预期目标开展研究,全面地完成了任务书中的4项研究内容。①通过微管流动实验,发现了水和油的微尺度流动效应;开展了微尺度水电动力效应的实验研究;研究了水在并联微管中的流量分配规律;通过微管中的油水两相驱替实验研究了...
关键词:
关键词:驱油机理油藏采收率
粘弹性流体驱替盲端油的微观机理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动该技术的应用,充分认识聚合物驱微观机理,本文利用微观仿真模型,对比研究了不同魏伯森(Weissenberg)数体系驱扫盲端油的过程与特性,揭示了粘弹性效应对...
刘中春岳湘安侯吉瑞张立娟
关键词:粘弹性微观驱油机理
文献传递
碱剂对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流变性的影响
大庆油田已经开始了较大规模的ASP复合驱油矿场试验.随着试验区的扩大,逐渐暴露出了因使用高浓度的碱剂而造成的不利影响.针对大庆油田的具体情况,利用Haake流变仪,系统地研究了复合体系的流变性,结果表明碱剂的加入明显地破...
侯吉瑞岳湘安刘中春张立娟
关键词: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
文献传递
外加电场作用下水驱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被引量:4
2005年
用非稳定法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研究了外加直流电场对水驱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直流电场下岩心水湿性增强,束缚水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影响这种渗透率变化的因素有油相和水相的渗流特性、油藏壁面的双电层结构以及油藏中原油的电粘效应等。10 V/cm正向电场作用时水驱采收率提高约10%;7 0 V外加电压下,45°C原油在剪切速率0 036 s-1时的视粘度由771 mPas降至310mPas,这对油层中原油流动十分有利。
张继红岳湘安侯吉瑞刘德新张立娟
关键词:水驱油藏直流电场相对渗透率
用于高压实验的微压差计量装置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高压实验的微压差计量装置,将耐高压测压管置于环形电感传感器之中;环形电感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控制处理系统相连,并与丝杆升降机上的滑块相连,通过升降机带动滑块上下移动,从而控制环形电感传感器在耐高压测压管外壁上...
岳湘安安维青张立娟方欣冯雪钢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