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刚

作品数:43 被引量:36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滑坡
  • 8篇公路
  • 6篇灾害
  • 6篇崩塌
  • 5篇川藏公路
  • 4篇滑坡崩塌
  • 4篇固砂
  • 3篇地震
  • 3篇岩土
  • 3篇应力
  • 3篇整治
  • 3篇树根桩
  • 3篇铁路
  • 2篇道路工程
  • 2篇东南
  • 2篇岩土类材料
  • 2篇预应力
  • 2篇预应力锚
  • 2篇预应力锚索
  • 2篇灾害特征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重庆交通学院
  • 3篇中铁二院工程...
  • 2篇三峡大学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43篇张小刚
  • 16篇王成华
  • 12篇何思明
  • 5篇李秀珍
  • 4篇程尊兰
  • 3篇徐骏
  • 3篇钟卫
  • 3篇黄栋
  • 3篇乔建平
  • 3篇强巴
  • 3篇陈晓清
  • 3篇阙云
  • 3篇汪阳春
  • 3篇崔云
  • 2篇刘维明
  • 2篇刘建康
  • 2篇崔鹏
  • 2篇刘大翔
  • 2篇孔纪名
  • 2篇黄金辉

传媒

  • 5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中国地质灾害...
  • 4篇山地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灾害学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西藏科技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第八次全国岩...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4
  • 1篇198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部山区重大道路工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崔鹏姚令侃朱颖彦蒋忠信何思明王成华游宏王云杨林张小刚马东涛陈晓清徐佩苏凤环徐骏
项目时间:2003.01 - 2005.12 通过对西部山区典型铁路、公路干线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灾害以及山地环境对道路工程及运营影响的研究,探索道路工程建设与山地环境相互影响规律,建立受工程影响的环境变化预测模型、与环境...
关键词:
关键词:道路工程相互作用
西藏公路滑坡灾害治理工程的现状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西藏地域辽阔,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上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加上人类工程活动,滑坡灾害广布全区。西藏滑坡对公路的危害十分严重。据资料,全区已知崩塌有2732处,滑坡有2572处。西藏地区对公路滑坡的防治主要集中在几条干线公路上。采用的治理工程类型主要有:1排水工程(地表及地下)为主体的治理工程;2抗滑挡墙为主体的治理工程;3抗滑桩为主体治理工程;4框架或肋板预应力锚索为主体的治理工程和5组合抗滑结构治理工程等类型。在分析西藏公路滑坡灾害治理工程措施的现状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强巴钟建张小刚
关键词:西藏公路滑坡
溜砂坡的形成诱发因素及失稳破坏条件被引量:17
2006年
通过对溜砂坡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分析,得出溜砂坡形成的3个必备条件是物质条件、地形条件和堆积条件;溜砂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地表水、地下水、河流冲刷、动荷载作用、风荷载作用、冻融作用、植物及人为因素。对溜砂坡砂样进行有关物理与力学试验,得出溜砂坡的粒度成分以中、粗砂和角砾为主;内摩擦角总体上是烘干状态大于天然状态,天然状态又大于饱和状态;粘聚力则呈现出天然时的大于饱和时的,而饱和时的又大于烘干时的规律。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将双因素方差分析原理运用到砂粒粒径、含水量对溜砂坡天然休止角大小的影响分析中,结果说明这2种因素对溜砂坡天然休止角的影响都很大,并且含水量因素对天然休止角的影响,与砂粒粒径因素相比要大得多。运用线性回归理论对砂粒粒径、含水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等4个影响砂坡天然休止角的因素进行线性拟合,所得到的公式可用于天然休止角大小的估算。
吴国雄曾榕彬王成华阕云张小刚
关键词:破坏条件天然休止角
川藏公路102滑坡遥感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102滑坡位于川藏公路(国道318线)波密至林芝之间,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有明显活动迹象,多年来崩塌、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常年断道阻车,严重影响了西藏同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与经贸交流。本文利用高分辨率Quick Bird、IKONOS、Pleiades以及Landsat TM/ETM+遥感卫星数据,解译出102滑坡2000年、2006年、2013滑坡破坏范围、冲沟、滑坡后壁等参数,结合1989-2014年102滑坡植被覆盖指数(NDVI),分析102滑坡近15年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显示:(1)102滑坡整体破坏范围呈逐年递减趋势,2014年破坏范围与1992相比减小79%;(2)2000-2013年滑坡右侧逐步稳定,滑坡左侧后壁向北扩展了约32 m,向东约47 m;(3)经过多年滑坡治理,102滑坡发展趋势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受滑坡后壁地下水以及强烈地形变化,滑坡左侧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4)受帕隆藏布江冲刷,滑坡前缘有向后退缩趋势。
何兵张小刚
关键词:自然灾害时间序列数据影像配准
粒状碎屑溜砂坡树根桩固砂防护技术被引量:6
2007年
粒状碎屑溜砂坡综合加固防护技术包含控制封闭砂源区、稳定砂坡体和保护砂坡脚3部分措施。从稳定砂坡体和保护砂坡脚的一般措施入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模型试验,探讨花管微型树根桩固砂机制、设计要点及固砂技术。
王成华徐骏何思明张小刚周麟
带抗滑键的挡土墙设计被引量:32
2003年
系统地研究了带抗滑键挡土墙的设计理论,给出了带抗滑键挡土墙设计的新方法,建议了描述墙后土压力随挡墙位移变化而变化的非线性土压力系数计算公式,讨论了嵌岩桩承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带抗滑键挡土墙的设计理论之中,给出了挡土墙的设计步骤。根据具体的工程实例的计算,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
何思明朱平一张小刚
关键词:土力学挡土墙土压力非线性
粒状碎屑溜砂坡运动特征与动力数值分析——溜砂坡系列研究之二被引量:11
2007年
通过现场观察和模型试验,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平面上砂粒具有滑动、滚动和滑动-滚动相互转换的运动方式;砂粒运动具有牵引式和推动式的力学特征。砂粒牵引式运动平面上多为滚动,剖面上具有从上至下、从前至后带动运动的特征;砂粒推动式运动平面上多为滑动,剖面上具有从上到下、从后至前推动滑移的特征。从单个砂粒起动时的受力特征和条件,研究了砂粒滑动、滚动和碰撞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学模型。
王成华阙云李新坡张小刚
关键词:碰撞
岩土类材料各向异性弹性损伤模型
本文针对岩土类材料的变形特点,提出一个描述岩土类材料的各向异性弹性损伤模型.将岩土类材料看成是两种材料的复合体,一种材料的柔度矩阵仅与岩土类材料的弹性模量有关(E材料);另一种材料的柔度矩阵仅与岩土类材料的剪切模量有关(...
何思明张小刚王成华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各向异性
川藏公路特殊碎屑流灾害综合防治技术被引量:8
2013年
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沿岸路段广泛发育一种特殊的碎屑流灾害——溜砂坡,危害十分严重。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溜砂坡灾害的防治对策可归纳为避让与清除、砂源区控制技术、固砂技术、拦砂技术与排砂技术五大类。根据溜砂坡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阶段及道路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技术,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张小刚杨天军田金昌
关键词:川藏公路
贵州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1989年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地带,地势起伏,高差悬殊。由于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表层岩体较为破碎;年降雨量集中,暴雨强度大;加之人为地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不断加剧。
罗德富刘新民汪阳春张小刚
关键词:暴雨强度新构造运动山洪灾害灾害性天气洪涝灾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