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思明

作品数:258 被引量:2,378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9篇期刊文章
  • 51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1篇建筑科学
  • 56篇天文地球
  • 2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理学
  • 6篇矿业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7篇滚石
  • 31篇滑坡
  • 29篇应力
  • 27篇预应力锚
  • 27篇锚索
  • 25篇预应力
  • 25篇石流
  • 25篇泥石
  • 25篇泥石流
  • 25篇边坡
  • 24篇预应力锚索
  • 22篇地震
  • 22篇上限定理
  • 21篇棚洞
  • 17篇荷载
  • 15篇桥墩
  • 15篇耗能
  • 13篇离散元
  • 13篇崩塌
  • 12篇灾害

机构

  • 241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成都理工大学
  • 25篇西南交通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四川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研...
  • 15篇西南科技大学
  • 14篇四川省交通厅...
  • 6篇四川省交通运...
  • 5篇中铁二院工程...
  • 4篇四川理工学院
  • 4篇重庆交通学院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东南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成兰铁路有限...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58篇何思明
  • 87篇吴永
  • 67篇李新坡
  • 45篇王东坡
  • 44篇罗渝
  • 20篇欧阳朝军
  • 17篇王成华
  • 13篇孙新坡
  • 12篇张小刚
  • 12篇祝其丽
  • 11篇张晓曦
  • 11篇沈均
  • 8篇王全才
  • 8篇刘恩龙
  • 7篇周永江
  • 7篇庄卫林
  • 7篇徐骏
  • 7篇陈晓清
  • 6篇崔鹏
  • 6篇樊晓一

传媒

  • 27篇四川大学学报...
  • 25篇岩土力学
  • 18篇岩石力学与工...
  • 13篇山地学报
  • 11篇工程力学
  • 10篇灾害学
  • 8篇自然灾害学报
  • 6篇中国地质灾害...
  • 5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岩土工程学报
  • 4篇工程科学与技...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3篇人民长江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金属矿山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四川建筑科学...
  • 2篇中国科学(E...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14篇2017
  • 12篇2016
  • 16篇2015
  • 20篇2014
  • 13篇2013
  • 17篇2012
  • 18篇2011
  • 28篇2010
  • 15篇2009
  • 13篇2008
  • 15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12篇2004
2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切坡超前支护桩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超前支护桩能在边坡开挖前对危险性高切坡进行超前加固,可以有效地降低边坡开挖施工期间的破坏,是边坡工程的新思路。为了对高切坡超前支护桩的作用机制有更清楚的认识,为超前支护桩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析了超前支护桩与高切坡相互作用中超前支护桩上土压力的大小、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其它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LAC3D的计算结果比较合理,施加在超前支护桩上的土压力荷载与坡体岩土性质和支护桩的相对刚度有关,大致呈梯形分布。
何思明李新坡
关键词:超前支护桩数值模拟
基于上限定理的边坡横向条分稳定计算被引量:5
2010年
基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基本原理,结合传统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提出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横向条分计算模型。根据相关联流动法则和变形协调条件,通过外力功率与塑性变形区内部能量耗损率相等的条件,建立了虚功率方程,利用强度折减得到了边坡稳定性计算表达式。以某一工程为实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并与不平衡推力法以及极限分析竖向条分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沈均何思明吴永
关键词:上限定理变形协调条件强度折减
组装式变尺寸直剪仪的研制被引量:1
2018年
由于粗粒土的直剪试验存在显著的尺寸效应,且室内常规直剪仪无法调整试样尺寸,所以难以准确获得粗粒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基于此问题,介绍了一种可以改变试样尺寸的组装式直剪仪。该直剪仪由出力装置、位移量测装置、反力框架、剪切盒等部分组成。通过改变每一层剪切盒的钢环嵌套个数来改变试样的直径,直径有6.18、10、15、20 cm 4个取值;改变剪切盒的叠置层数来改变试样的高度,高度有5、10、15、20 cm 4个取值,试样直径和高度共有16种组合。在此基础上,选取薛城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弃渣为试样,进行5组平行直剪试验,验证了该直剪仪的可重复性以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改变试样直径D与高度H的组合,进行一系列直剪试验研究了该试样直剪试验的尺寸效应,得出该试样的合理试样尺寸。
薛晨薛晨何思明
关键词:粗粒土尺寸效应
分层地基中抗拔桩破裂面的确定方法与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应用水平条分法与极限平衡原理讨论了抗拔桩在分层地基中的极限承载力、破裂面、土体性质的关系。将破裂面看成是由若干段组合而成的复合破裂面,并沿各段将边坡水平条分为多块体。在假设边坡岩土体服从摩尔-库仑屈服准则条件下,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建立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多元函数,利用数学优化方法给出其最优解,从而可以方便地给出抗拔桩破裂面及对应的极限抗拔力。通过算例分析并与前人研究成果比较,其结果表明:该理论方法是合理有效的,可以用于预测抗拔桩地基承载力极其破裂面形状。
何思明张晓曦王东坡
关键词:极限抗拔力破裂面水平条分法
一种高切坡超前支护新型结构
一种高切坡超前支护新型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超前支护桩,钢筋混凝土超前支护桩的靠山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定厚度的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垫层。它能确保高切坡的整体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
何思明罗渝
文献传递
基于方位角的将岩块间角角接触转换为角边接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方位角的将岩块间角角接触转换为角边接触的方法,包括S1、构建离散岩块的初始几何模型和设置计算参数;S2、确定两个岩块之间的角角接触;S3、将角角接触划分为候选接触边同体的角角接触和候选接触边异体的角角...
樊火何思明欧阳朝军陈晓清苏立君
预应力锚索破坏特性及极限抗拔力研究被引量:53
2004年
以众多试验资料为研究基础,提出了一个描述预应力锚索破裂面形状的双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及岩体的Hoek-Brown准则,研究了预应力锚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并提出了一个极值原理,最后给出一个计算实例。结果表明:锚索极限抗拔力取决于锚索破裂面形状、岩体种类、无侧限抗压强度、风化程度以及灌浆材料和灌浆压力等。
何思明王成华
关键词:岩石力学预应力锚索极限抗拔力HOEK-BROWN准则
颗粒柱崩塌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研究
2022年
为研究山地区域的崩塌及后续形成的颗粒流灾害,对不同粒径与高宽比的颗粒柱开展了颗粒柱崩塌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颗粒柱崩塌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与颗粒运动的动力学参数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直接监测的情况下,声发射信号的能量参数比计数参数更适合用于动力学分析;颗粒运动参数与能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颗粒运动速度的增大,能量变化速率随之增大;相应的,颗粒位移与累计能量也具有同样的对应关系,且在时间序列上均符合Boltzmann模型曲线;不同高宽比与颗粒粒径仅改变动力学参数与声发射信号的数值大小,不会影响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声发射信号曲线能够用于判定崩塌颗粒运动所处的阶段,对开展崩塌灾害监测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童世林曲景学何思明
关键词:崩塌声发射粒径分布高宽比
牛圈沟滑坡离散元数值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采用离散元方法,对5·12汶川地震诱发的牛圈沟滑坡动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际滑坡堆积形态和运动特点对比反演离散元模型参数,分析了不同基底摩擦系数时滑坡运动距离、堆积形态、内部颗粒运动规律以及运动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有效地再现了地震诱发的滑坡动力过程,为西南地区潜在灾害预测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孙新坡何思明高成凤刘保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离散元法颗粒流滑坡动力过程
开挖卸荷岩质坡体的断裂破坏机理被引量:3
2012年
岩质坡体在开挖过程中的失稳破坏已成为道路工程领域日益严重的问题,目前有关卸荷坡体的断裂破坏机理还不清晰。为此,基于自然坡体实际结构特征,并结合岩石力学知识,首先分析了岩体原生裂纹在坡体开挖前后的应力状态。继而,借助断裂力学理论,解析了不同荷载模式下岩体裂纹失稳扩展的力学条件,探讨了求解裂纹扩展方向和规模的计算方法,构建结构面扩展贯通力学模型;最后,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开挖岩质坡体的失稳是岩体内特定方向的原生裂纹萌生启裂并扩展贯通的结果,其本质是岩体应变能释放耗散与应力的调整过程。
吴永何思明王东坡罗渝
关键词:开挖卸荷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