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鼻内镜腺样体吸切术与传统术式的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张宇王勇
-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
- 竹沥胶囊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竹沥胶囊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就治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双黄连注射液,10~20 mL/次,1~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竹沥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咽炎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咽喉干痒、咽喉疼痛、黏膜充血及声音嘶哑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咽炎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69%、2.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95%、10.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沥胶囊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疗效优于单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高中张宇周波
-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急慢性咽喉炎复发率肿瘤坏死因子-Α
- 早期联合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效果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178例突发性聋患者纳入研究,中低频下降型44例,高频下降型50例,平坦型44例,全聋型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联合鼓室注射组(CT组)82例,全身口服激素组(OP组)96例,CT组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同时给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后8周复查纯音纯音听力阈值。结果中低频突发性聋患者中,CT组纯音听力阈及其提高值分别为(26.14±14.91)d B、(41.23±12.61)d B,而OP组为(37.91±13.98)d B、(30.00±13.30)d B,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在高频型、平坦型及全聋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组纯音听力阈提高值为(26.52±14.03)d B,高于OP组(22.06±11.17)d B(t=2.361,P〈0.0 5);中低频突发性聋患者中,C T组治愈1 6例(72.73%),OP组治愈9例(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9,P〈0.05),有效、显效及总有效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中低频型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在高频型、平坦型及全聋型的比较上,CT组与OP组无论是在治愈、有效、显效还是在总有效上,两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T组共治愈33例(40.24%),优于OP组的25例(26.04%)(χ^2=4.061,P〈0.05),而两组在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上的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低频型突聋患者,早期联合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会获得更好听力恢复及疗效,对高频型、平坦型及全聋型突聋患者,
- 张宇高中刘亚军杨皖菁周波李丹肖键王勇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听力曲线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 鼻咽癌肿瘤干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及雷帕霉素对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鼻咽癌肿瘤干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雷帕霉素抑制鼻咽癌肿瘤干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用无血清培养法收集鼻咽癌肿瘤球细胞,用CCK8检测成球细胞及CNE2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标记物蛋白CD44、OCT4、SOX2和mTOR及其信号通路下游相关蛋白P70S6、4EBP1的表达;CCK8法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0、0.1、1.0、10.0、100.0、1 000.0nmol/L)对鼻咽癌肿瘤球细胞及CNE2细胞抑制率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雷帕霉素作用肿瘤球细胞后mTOR及其信号通路下游相关蛋白P70S6、4EBP1的表达。结果:成球细胞在含血清培养液中增殖较CNE2细胞明显,与CNE2细胞相比,成球细胞OCT4、SOX2呈过度表达(均P<0.05),而在CD44的表达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TOR、P70S6、4EBP1的表达上,2组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各自激活态的磷酸化水平(P-mTOR、P-P70S6、P-4EBP1)的表达上,成球细胞较CNE2明显呈过表达状况(均P<0.05);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鼻咽癌成球细胞及CNE2细胞,对比两者半数抑制率浓度,成球细胞为27.59nmol/L,CNE2细胞为78.12nmol/L,雷帕霉素对成球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成球细胞后,P-mTOR、P-P70S6、P-4EBP1的表达随浓度的升高而呈逐渐下降趋势,而mTOR、P70S6、4EBP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肿瘤干细胞mTOR信号通路蛋白呈过度表达,雷帕霉素可通过干预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其增殖活性。
- 张宇林刃舆张子恒陈健杨春光周磊张悦
- 关键词:鼻咽癌肿瘤干细胞MTOR信号通路雷帕霉素
- 鼓室注射甲强龙补救治疗全聋型突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甲强龙补救治疗全聋型突聋的疗效。方法 55例经初始系统治疗2周无效的全聋型突聋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单耳发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鼓室注射甲强龙+口服甲钴胺)和对照组(口服甲钴胺),其中实验组26例,对照组29例,两组行相对应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纯音听力阈值。结果实验组纯音听力阈平均值为(59.88±9.54)d B,对照组为(67.62±7.63)d B,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8,P=0.002),实验组听力改善(18.08±10.06)d B,高于对照组的(11.48±6.34)d B(t=2.869,P=0.006)。结论常规系统治疗无效的全聋型突聋患者采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可以明显改善听力,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 张宇高中刘亚军杨皖菁周波李丹肖键王勇
-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甲强龙鼓室注射
- 反流性咽喉炎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喉咽反流(LPR)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及诊治方法。方法对43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收集患者症状、喉镜检查及部分患者胃食管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依据Belafsky等设立的反流症状指数(RSI)及反流征象分数(RSF)评估,均拟诊断LPR,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及必要口服胃动力药物治疗1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喉镜及RSI和RSF评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37.2%(16例),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48.8%(21例),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6.1%(37例),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90.7%(39例)。结论针对可疑LPR患者行诊断性PPI治疗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且疗效确切的方法。
- 张宇杨皖菁周波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咽喉反流质子泵抑制剂
- 用2种不同温度生理盐水行鼻腔冲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研究用2种不同温度生理盐水行鼻腔冲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2组患者均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25℃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实验组采用40℃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63.33%,有效率为31.67%,无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等症状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鼻塞和喷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流涕和鼻痒评分相近(P>0.05)。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组胺、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白三烯C4和特异性IgE等炎性因子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组胺和白三烯C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和特异性IgE水平相近(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基础上用40℃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可以降低组胺和白三烯C4水平,改善鼻塞和喷嚏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 高中张宇周波
- 关键词: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 鼻炎片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西医免疫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上述西医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行鼻炎片治疗。于患者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IL-4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IL-4指标水平下降的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患者局部红斑、瘙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嗜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依次为0、0、1.7%、3.3%、3.3%,总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7%、5.0%、1.7%、1.7%、0,总发生率为1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RP、IL-6、IL-4因子的指标水平。
- 杨皖菁周波张宇高中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炎片CRPIL-4
- 连续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初始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连续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作为突发性聋初始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1例(91耳)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鼓室注射组42例(42耳)和口服组49例(49耳),鼓室注射组采用甲强龙鼓室注射,每天一次,共7天;口服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片,疗程14天,两组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测试纯音听阈,所有病例听力随访至少8周。结果在第1、2周,鼓室注射组纯音听阈均值分别为61.57±24.82、56.76±25.06dB HL,而口服组分别为71.90±19.22、66.47±19.77dB H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第1、2、4周鼓室注射组(听力分别提高15.38±14.11、20.19±13.83、23.36±13.87dB,优于口服组(分别为6.18±8.07、11.57±9.16、17.88±11.76dB)(均为P<0.05);在治疗第1周结束后,鼓室注射组痊愈6例(14.29%,6/42),总有效14例(33.33%,14/42),口服组痊愈1例(2.04%,1/49),总有效3例(6.12%,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第2周,鼓室注射组总有效率(52.38%,22/42)高于口服组(26.53%,13/49)(P<0.05),而在第4、8周,两组间痊愈、显效、有效及总有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连续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作为突发性聋的初始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听力改善。
- 张宇高中刘亚军杨皖菁周波李丹肖键王勇
- 关键词: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突发性聋
- 巴曲酶联合舒血宁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舒血宁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98例听力曲线为平坦型的突发性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用巴曲酶(10 BU,静脉滴注)和舒血宁(20 mL,静脉滴注)治疗,巴曲酶治疗组仅用巴曲酶(10 BU,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辅以能量合剂、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听力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1.0%和89.3%,显著优于巴曲酶治疗组的17.9%和66.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显著低于巴曲酶治疗组(P<0.05)。结论巴曲酶与舒血宁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平坦型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听力水平。
- 周波杨皖菁张宇高中
- 关键词:突发性聋巴曲酶舒血宁注射液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