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药代
  • 4篇药代动力学
  • 4篇肿瘤
  • 3篇羟基喜树碱
  • 3篇喜树碱
  • 2篇毒性
  • 2篇实体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 2篇给药
  • 2篇给药方式
  • 2篇HCPT
  • 2篇不同给药方式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理
  • 1篇药浓度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毒性

机构

  • 7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廖海
  • 4篇李苏
  • 4篇管忠震
  • 3篇张力
  • 3篇姜文奇
  • 2篇何丽容
  • 2篇冯海林
  • 2篇孙晓非
  • 1篇李宇红
  • 1篇李端
  • 1篇简少文
  • 1篇黄慧强
  • 1篇徐瑞华
  • 1篇何友兼
  • 1篇汪慧民
  • 1篇陈茹琴

传媒

  • 4篇癌症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全国临床药理...

年份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术双标记法检测实体肿瘤DNA含量、细胞周期及Ki67表达被引量:5
2000年
孙晓非21cn.com何丽容冯海林廖海
关键词: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
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a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测定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 a( 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derivative, rhTNFα Da)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6例肿瘤患者在 50 min内静脉匀速滴注 rhTNFα Da 4× 106 IU,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 rhTNFα Da的浓度。结果: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 K12、 K21、 K10分别为 1.73 h- 1、 5.54 h- 1、 0.88 h- 1, T1/2α: 0.1057 h± 0.0125 h,T1/2β: 1.53 h± 0.34 h;表观分布容积 V: 0.623 L· kg- 1; AUC:452.4 ng· h- 1· L- 1± 103 ng· h- 1· L- 1,CL:1.096 L· kg- 1。结论: rhTNFα Da是一个快速消除的药物,建议 rhTNFα Da进一步临床研究可考虑调整给药方案或制成缓释制剂。
李苏廖海招月好崔景华管忠震汪慧民简少文李端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肿瘤ELISA
恒速静滴时5-FU血药浓度及毒性时辰变化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 :探讨夜间、白天恒速静滴 5 氟尿嘧啶 ( 5 fluorouracil,5 FU)时 ,其稳态血药浓度及毒性的时辰变化 ,为制定适合我国患者的 5 FU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5 FU血药浓度。 18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前后两个疗程随机接受CF、5 FU白天及夜间化疗 5天 ,5 FU 10 0 0mg·(m2 ·d) - 1 连续 8小时恒速静滴 ,CF 10 0mg在 5 FU静滴第 0、4、8小时 ,分别三次静推 ,卡铂 3 0 0~ 3 5 0mg/m2 ,第 6日静滴。对其中 12例患者在每疗程 5 FU静滴后第 2、4、6、8小时取静脉血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恒速静滴 5 FU其稳态血药浓度 (Css)存在明显昼夜节律波动 ,高峰在 1AM ,夜间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高于白天。夜间静滴 ,本方案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口腔粘膜炎 ,与 5 FU高峰血药浓度、AUC相关 ,但在白天静滴 ,这种相关性不明显。 5 FU白天、夜间恒速静滴 ,该方案毒副反应无差异。结论 :5 FU毒性可能与其血药浓度及靶组织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推测 5 FU较合理给药方式应是 2 4小时连续静滴 ,高峰滴速在 3AM 5AM ,因为这种给药方式避免了在高峰血药浓度及口腔粘膜细胞DNA合成活跃的时间给予较高浓度的 5 FU。
李宇红徐瑞华廖海黄慧强崔景华何友兼
关键词: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时辰药理毒性
羟基喜树碱(HCPT)不同给药方式的药理学比较
本文选用各癌症病患者,按不同的给药方式测定羟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观察其毒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李苏姜文奇廖海张力管忠震
关键词:抗癌药物羟基喜树碱药物毒性药代动力学
文献传递
羟基喜树碱(HCPT)不同给药方式的药理学比较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比较羟基喜树碱(HCPT)不同给药方式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和毒性。方法:剂量12mg/m2·d-1按体表面积折算HCPT溶于09%NaCl液中。方案1:30min恒速静脉滴注,连用5d;方案2:4h静脉恒速静脉滴注,连用10d;方案 3:8h恒速静脉滴注,连用10d;停用后观察 2周。同时于第 1,5,10d的给药前、停药即刻、给药后0,0.25,0.5,1,2,4,6,8,12h静脉抽取2ml血置肝素化试管中,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HCPT在人体的血药浓度,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随静脉滴注时间的增加,病人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降低。30min静脉滴注,4/6例出现Ⅰ-Ⅲ度粒细胞下降,1/6例出现腹泻,2/6例出现恶心、呕吐。4h恒速静脉滴注有2/6例出现Ⅰ-Ⅱ度粒细胞下降和1/6出现Ⅰ度恶心、呕吐。8h伍速静脉滴注,患者未见粒细胞下降,腹泻,恶心、呕吐。HCPT在体内呈二室模型,滴注30min的消除半衰期(t12β):1.03±0.58h.表观分布容积(Vd):554±5.2L,清除率(CL):9.05±6.2L·h-1;滴注4h的t(12β):3.82±0.96h,Vd18.1±5.
李苏姜文奇张力廖海管忠震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药代动力学抗肿瘤药给药方式
流式细胞术Ki67/DNA双标记法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双标记法检测恶性实体肿瘤细胞DNA含量、细胞周期和Ki67表达和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Ki67/DNA双标记法同时检测87例新鲜恶性实体肿瘤的DNA含量、细胞周期和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结果异倍体发生率为40.2%,其中高分化肿瘤为11.l%,中分化肿瘤为37.5%,低分化肿瘤为 46. 3%。 Ki67阳性细胞为 0. 5%~87%(17. 36%士16. 6%)。 S期细胞百分比为 0~24%(5 28%±4. 85%)。高分化肿瘤 S期细胞百分比及增殖核抗原 Ki67的表达明显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肿瘤,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分化和低分化肿瘤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倍体肿瘤S期细胞百分比高于二倍体肿瘤,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Ki67的表达在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流式细胞术Ki67/DNA双标记法可同时检测实体恶性肿瘤细胞的DNA含量、细胞周期和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能进一步阐明这些参数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简便、快速,有利于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了解。
孙晓非何丽容冯海林廖海陈茹琴
关键词:实体肿瘤生物学行为
羟基喜树碱Ⅰ期药代动力学及人体耐受性临床研究被引量:85
2001年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在人体药代动力学,观察人体对其的耐受性。方法:分5个剂量级5.0mg/m2、7.5mg/m2、12mg/m2、16mg/m2、20mg/m2,按体表面积折算HCPT剂量并将其溶于0.9%NaCl液中,30min内恒速静脉滴入,连续用药5天,停药后观察2周。同时第一天于给药前、停药即刻、停药后15min、30min、1h、2h、4h、6h、8h、12h分别取2ml静脉血置肝素化试管中,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HCPT在人体的血药浓度,3p8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共有24例病人入选。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为骨髓抑制和腹泻。随剂量增加,上述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强度呈线性增加。其它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犤程度较轻(Ⅰ-Ⅱ度)、持续时间短(2-3天)犦、肝功能异常、血尿和皮疹。HCPT在体内呈二室模型,t1/2α0.0523-0.613h,t1/2β:1.03-2.42h,Vd:5.54-11.4L/m2。犤HCPT犦内酯占犤HCPT犦总的10%-20%,血浆蛋白结合率65%-99%,24h尿排泄率24%。结论:HCPT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随剂量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增加,停药或对症治疗能缓解。最大耐受剂量16mg·(m2·d)-1,临床推荐剂量12mg·(m2·d)-1。HCPT在体内主要以酸式结构存在,HCPT在体内呈二室模型。
张力李苏廖海姜文奇管忠震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药代动力学耐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