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文卓

作品数:42 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5篇沉积物
  • 9篇重金
  • 9篇重金属
  • 8篇
  • 7篇污水
  • 7篇表层沉积物
  • 6篇动力学
  • 6篇
  • 6篇长江口
  • 5篇疏浚物
  • 4篇底质
  • 4篇有机物
  • 4篇通量
  • 4篇污染
  • 4篇络合物
  • 4篇化学特征
  • 4篇海域
  • 4篇腐殖酸
  • 4篇
  • 3篇地球化

机构

  • 42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42篇廖文卓
  • 36篇陈松
  • 20篇许爱玉
  • 16篇骆炳坤
  • 6篇庄国顺
  • 5篇潘皆再
  • 2篇张元标
  • 2篇暨卫东
  • 2篇黄自强
  • 1篇杨绪林
  • 1篇林俊辉
  • 1篇林双淡
  • 1篇陈其焕
  • 1篇杨嘉东
  • 1篇黄宗国
  • 1篇林辉
  • 1篇唐森铭
  • 1篇徐惠州
  • 1篇李荣冠
  • 1篇杨清良

传媒

  • 28篇台湾海峡
  • 4篇海洋学报
  • 3篇全国腐殖酸化...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2
  • 5篇1991
  • 2篇1990
  • 3篇1989
  • 2篇1988
  • 2篇1987
  • 3篇1984
  • 1篇198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水与海水混合后海水颗粒物对磷的吸附-释放实验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模拟研究了厦门污水与海水混合后,海水颗粒物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结果表明:颗粒物对磷的吸附只在混合后的1d内进行,之后即产生颗粒磷的释放,并表现为颗粒磷→溶解磷→溶解无机磷的转移过程。溶解无机磷是水体中磷的重要存在形式,其浓度的增加速率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颗粒磷的释放过程可用交换吸附动力学模式(t/X)=(t/X_(eq))+B′处理。
陈松林汝健廖文卓许爱玉骆炳坤
关键词:污水颗粒物
厦门港湾表层沉积物中腐殖酸铜铅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被引量:1
1988年
从现场采集的厦门港湾表层沉积物中提取了腐殖酸,在近于该港湾表层沉积物腐殖酸含量、pH、痕量金属离子浓度和盐度等现场条件下,采用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所提取的腐殖酸每个分子中可键合金属位置的平均数,并根据所测定的总酸性基当量浓度估算其平均分子量(约为850)。根据实验获得的平均意义上的化学计量式,估算出厦门港湾表层沉积物中腐殖酸的铜、铅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2.0×10^(10)和4.5×10^(10)。
庄国顺廖文卓陈松
关键词:腐殖酸金属铅络合物金属材料铅化合物表层沉积物表观稳定常数
河口重金属在沉积物-海水的界面转移被引量:12
1989年
本文主要综合多年来我们在海洋重金属固-液界面过程的研究结果,从广泛的调查资料入手,结合深入的理论研究,对重金属在沉积物-海水的界面转移作一次较定量系统的介绍。
陈松廖文卓许爱玉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
南沙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分配与转移 Ⅱ.铁和锰被引量:3
1999年
根据1993年11~12月航次调查结果,研究南沙海域铁和锰在沉积物/间隙水/海水的界面分配和转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Fe含量与其他海域差不多, Mn具有明显特色:不但含量很高,在不同站位差异悬殊,且 Fe、 Mn之间存在分离现象。沉积物中Fe、Mn含量与水深呈正相关。估计本海区有锰的微结核存在。在间隙水中Fe、Mn均产生明显富集,比海水含量高30多倍。Fe、Mn(尤其是Mn)的界面分配和转移与水深密切相关,与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关系。
陈松廖文卓许爱玉骆炳坤
关键词:南沙海域
九龙江河口区有机物的转移和入海通量被引量:6
1996年
1992~1993年4年个航次调查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总有机物的含量和转移与悬浮物含量密切相关。当SPM含量低时,其转移过程接近于理想行为;当SPM含量高时,则为非理想行为。估算得出,九龙江水悬浮泥沙入海通量约为142×104t/a;总COD的入海通量约为48.3×103t/a。其中,溶解态COD为38.4×103t/a,约占80%,表明有机物的转入以溶解态为主,如溶解态有机物以DOC表示,则DOC的入海通量为42.1×103t/a。研究还表明,水体溶解有机物的转移接近于保守行为。
陈松廖文卓许爱玉骆炳坤
关键词:入海通量有机物
长江口重金属固液界面过程
表层沉积物中提取的腐殖质为吸附剂,在模拟长江口的环境条件下,对Pb、Cu和Cd进行吸附实验。通过对有机质—Pb、Cu吸附动力学,有机质—Pb、Cu、Cd,吸附率—pH关系,有机质—Pb、Cu、Cd吸附等温线,有机质—Pb...
廖文卓陈松潘皆再
关键词:河口化学腐殖质重有色金属化学吸附
厦门港表层沉积物对海水中铅的吸附动力学被引量:2
1998年
模拟研究厦门港表层沉积物对海水中Ph的吸附动力学及水环境条件的影响,当海水温度由20~30℃、pH5~8和盐度30~4变化时,吸附速率分别提高约50%、1个数量级和5倍。吸附速率与盐度之间呈负指数相关关系。吸附过程可用交换吸附动力学模式描述。测定吸附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和平衡吸附量等参数研究表明,沉积物对Pb的吸附性质以化学作用为主。
陈松骆炳坤许爱玉廖文卓
关键词:吸附动力学沉积物海洋污染
中国若干河口有机质及其与金属作用的研究
国若干重要河口及沿海有机质及其与金属的作用予以研究,对其若干性质予以表征,并在接近于天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模拟实验,对腐殖酸金属间的作用予以定量或半定量描述。针对实验结果,讨论了:长江口沉积物、间隙水、稀酸可溶部分及腐殖酸结...
庄国顺廖文卓潘皆再
关键词:腐殖酸金属络合物腐殖质河口化学有机化合物
河口水与污水混合有机物和磷的转移动力学被引量:1
1997年
污水与九龙江河口水混合研究表明,COD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降解速率常数k在0.04~0.11d-1之间,水体有机物的转移以降解作用为主;两种水体混合时,先产生磷的吸附,后释放,整个过程表现为颗粒磷向溶解无机磷的转移。颗粒磷的释放可用交换吸附动力学模式表示,由模式计算的平衡释放容量与测定值相符。溶解无机磷的增长速率符合一级模式,测定磷的净释放速率,用于校正海区的环境容量。
陈松廖文卓许爱玉骆炳坤
关键词:污水
厦门东渡港疏浚沉积物的吸附和溶出研究被引量:6
1991年
海洋沉积物中金属的溶出和吸附的研究对了解金属在海洋中的行为和污染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厦门东渡港疏浚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溶出和富集,考察了沉积物—海水间重金属的交换作用。
廖文卓陈松
关键词:沉积物溶出疏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