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京文 作品数:5 被引量:6 H指数:1 供职机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脑过度灌注综合征7例,脑出血1例,脑梗塞1例,颈部伤口血肿3例,声音嘶哑7例,吞咽困难1例,伸舌偏移1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颈动脉内膜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谭少娟 庄京文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诱导电位监测在脊髓内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诱导电位监测在脊髓内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例脊髓内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中采用SEP监测脊髓功能,采用EMG监测确定肿瘤切除范围。结果14例手术患者自发性EMG监测正常,且在手术中采用激发性EMG后顺利判别“安全地带”,防止手术张出现“危险操作”。SEP监测出现异常数据9例,其中7例病患均出现SEP振幅下降了10%~30%,观察者即刻告知主治医生并找明原因,在降低刺激、压迫和牵拉等动作次数后10~20min,SEP回归至术前水平;另外2例在手术中SEP振幅跌至50%以下,在手术停止30min后恢复至术前水平,并成功继续完成手术。SEP监测手术中,共9例患者发生监测异常,其中7例患者SEP振幅下降了10%~30%,监测者立即提供手术医生并积极寻找下降原因,在减少牵拉、刺激和压迫等操作后10~20min,SEP恢复至术前水平;另外2例在手术中SEP振幅跌至50%以下,在手术停止30min后恢复至术前水平,并成功继续完成手术。肿瘤全部切除的11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后12例神经症状无加重,手术中SEP振幅跌至50%以下的2例患者手术后神经症状明显加重,其中1例进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持续7~10d后神经症状显著减轻并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另1例为神经胶质瘤,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应用诱导电位监测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避免神经损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王立园 卢恒聪 曹志恺 庄京文关键词:脊髓内肿瘤 手术 颈动脉残端压联合电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残端压(SP)联合电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CEA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监测S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以确定术中是否放置转流管;比较术前和术后6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0例患者SP≥50mm Hg,SEP和MEP监测无异常,术中未放置转流管;5例患者SP<50 mm Hg,SEP波幅下降>50%,MEP监测正常,予以放置转流管;3例患者SP≥50 mm Hg,SEP波幅下降>50%,MEP监测正常,予以放置转流管;1例患者SP>50 mm Hg,SEP监测正常,MEP波幅下降>50%,未放置转流管。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率。患者术后6月NIHSS评分和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6月m R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通过术中SP、SEP和MEP联合监测,有助于避免CEA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高CEA手术的安全性。 吕建平 曹志恺 庄京文 骆锦标 全伟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基于循证证据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构建及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运用证据构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全程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循证团队,通过证据资源检索和评价获取循证证据,构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出院后下肢DVT预防的全程管理模式并应用。比较实施前(2020年1~6月,94例)与实施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79例)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审查指标执行率和下肢DVT发生率。结果实施后12项审查指标中10项达到目标值,9项执行率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由10.6%降至1.8%(P<0.05)。结论基于循证证据构建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下肢DVT预防全程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下肢DVT预防管理系统,规范了临床工作,加强了多学科合作,提高了审查指标执行率并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下肢DVT发生率。 田杏音 郭新影 朱颖洁 萧蕊英 庄京文 蒋耀颖 曹志恺 吕建平关键词: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