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p53和C-erbB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原癌基因(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516例乳腺癌组织中p53、C-erbB2、ER、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的相互关系。结果 516例患者C-erbB2、p53、ER、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p53为43.7%、56.7%、43.2%、41.4%。C-erbB2、p53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呈正相关,ER、PR表达则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p53、C-erbB2、ER、PR可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 孙玉芳山长平赵广章张春梅
- 关键词:乳腺癌C-ERBB2P53ERPR
-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和化疗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均至少采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每周期化疗前行疗效评估及化疗副反应分析,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总体评价疗效。结果:该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总有效率为87.50%,完全缓解10.71%,部分缓解76.78%,疾病稳定12.50%;化疗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化疗反应可耐受。结论: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化疗副反应可控制。
- 赵广章刘海英刘启龙熊斌孙玉芳
- 关键词:晚期新辅助化疗化疗副反应
- 乳腺癌乳房重建中保留假体与否对术后调强放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房重建中保留假体与否对术后调强放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体积、临床分期等资料相当的33例硅胶假体隆胸后早期乳腺癌行保留假体保乳术患者(观察组)及39例早期乳腺癌常规保乳无假体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放疗靶区剂量学、健侧乳房剂量学、患侧肺剂量学、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剂量学、乳房美观效果、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B)评分、毒性反应、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放疗靶区Dmean、D98、D2、V95、V105、V110,健侧乳房V1和V5,患侧肺V1、V5、V10、V20及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1、V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肺V40、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10、V20、V4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乳房美观优良率[78.79%(26/33)]与对照组[71.79%(28/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后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集中于血液学急性放射毒性、皮肤急性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完成放疗,观察组患者无假体破裂、移位发生。结论乳腺癌乳房重建中保留假体不增加患侧术后放疗靶区、健侧乳房照射剂量-体积参数,可能对患侧肺、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有一定距离的防护作用,短期内不影响乳房美观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李继斌孙玉芳史亚飞
-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重建
- 改良Nuss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改良微创漏斗胸矫形术(Nuss)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效果及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行Nuss术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效果,并根据患儿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将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分析导致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0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共有21例患儿出现术后并发症,但经过相应处理后出院时已无大碍。患儿均得到随访,随访期间患儿无明显不适,均未出现钢板移位的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漏斗胸是否对称、置入钢板数量、手术时间为导致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手术时间过长、非对称漏斗胸、置入钢板数1块是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uss手术对治疗小儿漏斗胸具有较好效果,手术时间过长、非对称漏斗胸、置入钢板数1块为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该类型患儿需高度关注,防止因上述因素导致严重并发症。
- 李继斌孙玉芳
- 关键词: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漏斗胸并发症影响因素
- 纳洛酮治愈假性肠梗阻2例
- 2012年
- 假性肠梗阻(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IPO)是一种没有任何机械性梗阻因素存在的以胃肠道缺乏协调的运输功能,肠道不能推进其内容物通过的非梗阻性肠腔为特征的胃肠动力紊乱综合征。假性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难以明确诊断的进行性疾病。自1938年Weiss首先报道至今,尚缺乏特效药物,也无规范的治疗指南。临床医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选用治疗方案,导致部分患者延误治疗,最后因肠衰竭死亡。笔者收治2例假性肠梗阻并用纳洛酮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孙玉芳宋建梅山长平
- 关键词:假性肠梗阻纳洛酮
- 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临床资料,结合该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随诊情况,讨论其诊断、治疗与预后。结果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42个月,无复发。结论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 赵广章刘海英刘启龙熊斌孙玉芳
- 关键词:甲状旁腺囊肿
- TAC与AT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方案(TAC)与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方案(AT)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资料,TAC组(38例)为观察组,AT组(34例)为对照组,每周期化疗前行疗效评估及毒副反应分析,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总体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0.5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毒副反应严重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与AT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均有较好疗效,TAC方案优于AT方案。
- 赵广章刘海英刘启龙孙玉芳熊斌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PTH变化及发生低钙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后PTH和血钙的变化,总结手术方式与PTH及低钙血症的关系。方法:检测2012年10月—2013年9月16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术后10 min、术后第1、2天PTH水平及术前、术后第1、2、3天血钙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手术方式中行甲状腺近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者,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均较高;术后发生低钙血症者PTH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均可影响甲状旁腺功能,手术越大术后发生低钙血症可能越大。PTH水平降低是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 周广起刘新梅熊斌孙玉芳朱坤兵公丕果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癌分化型甲状旁腺素低钙血症
- 颏下小切口辅助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在早期PTC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颏下小切口辅助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与传统TOETVA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TOETVA的63例cT1N0M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59例,年龄17~46岁。其中颏下小切口辅助27例(观察组),行传统TOETVA 36例(对照组),采用成组χ^(2)检验及成组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46.63±38.62)min]比对照组[(167.78±36.71)min]缩短(t=-2.21,P=0.031),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2.11±0.89)d]较对照组[(2.72±1.16)d]早(t=-2.28,P=0.026),且观察组出现下颌麻木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0比16.67%,χ^(2)=4.97,P=0.0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检出量、气体栓塞、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皮肤烫伤、皮下积液、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均未出现异常,患者均对手术切口表示满意。结论在早期PTC患者中,颏下小切口辅助TOETVA与传统TOETVA具有相同的手术有效性,但能降低手术时间,同时能减少术后下颌麻木症状的概率,可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
- 马腾郝龙石朋邱敏梁美孙玉芳史亚飞
-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
-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的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68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甲状腺微小癌,单发病灶124例(73.8%),多发灶44例(26.2%)。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68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4.1%(30/6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同侧III、IV区淋巴结清除术9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77.8%(7/9)。全组病人无声音嘶哑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23.8%(40/168),术后出血1例。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3%(24/68)高于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17.6%(13/74)。在84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和改良式淋巴结清除术中,男性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84.6%(11/13)高于女性47.9%(34/71),多灶甲状腺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率65.4%(17/26)高于单灶48.3%(28/58)。门诊随诊12~3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多灶性和中央区淋巴结高转移率的特点,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男性、多灶性、有包膜侵犯者。如中央区淋巴结查见转移癌建议行同侧III、IV区淋巴结清除术或功能性淋巴结清除术。
- 朱坤兵李晓霞刘启龙张仁亚孙玉芳熊斌周广起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预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