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仕春

作品数:17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著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社会史
  • 5篇北洋
  • 5篇北洋时期
  • 3篇司法
  • 2篇新中国
  • 2篇社会史研究
  • 2篇社会文化史
  • 2篇文化史
  • 1篇地方史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心系
  • 1篇学术定位
  • 1篇袁世凯
  • 1篇袁世凯政府
  • 1篇源流
  • 1篇源头
  • 1篇整体史
  • 1篇政治
  • 1篇中共
  • 1篇中共代表团

机构

  • 16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6篇唐仕春
  • 2篇李长莉
  • 2篇李俊领

传媒

  • 3篇河北学刊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洋时期的基层司法
唐仕春
北洋时期基层诉讼的规模与效率
中外学者过去多认为"无讼"是中国社会的传统,随着学者们不断发掘、利用诸如四川巴县等地基层诉讼档案进行学术研究,中国传统社会诉讼不多的陈说似乎被"颠覆",甚至夫马进、黄宗智等学者重新审视了中国诉讼状况,转而还把中国社会与"...
唐仕春
文献传递
建国初期来华苏联法学专家的群体考察被引量:14
2010年
来华苏联法学专家已知有35人,他们任职于重要的岗位,因而能对新中国法制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个年富力强的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工作经验丰富,有多年法律工作经历,学术造诣较高,这通常意味着他们对苏联的法律制度、法学教育与研究有一定了解,在传授苏联法制经验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来华苏联法学专家从不懂汉语、无中国法制方面研究成果,到研究中国法制并取得成就,除了再次证明他们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外,还体现了他们在苏联经验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所做的努力及成效。了解来华苏联法学专家这样一个群体后,便不难理解苏联法制为什么能够深深地影响中国法制。
唐仕春
关键词:新中国苏联专家法制
北洋时期基层社会的缠讼:李希明与荣坤等地亩互控案被引量:1
2014年
北洋时期,中国近代司法改革逐渐在基层社会推行。发生在北京附近三河县与顺义县的李希明与荣坤等地亩互控案展示了基层社会缠讼的变与不变,反映了法律变迁的复杂性。该案显示了缠讼的一些特征,如诉讼时间长,涉案人员多,原被告纠缠在一起,诉讼文书多,提审次数多,各方受尽讼累。缠讼往往源于冤屈未申,涉讼者随世事变化而重启讼端,旧案受理规则与诉讼时效制度不能很好地遏制缠讼案件的受理,民间调处不能有效疏导冤屈,以及执行难问题的存在都会让缠讼不断发展。北洋时期,尚无一套有效机制来阻止一些与案件并无密切关系的个人、群体,乃至行政机关对审判进程发生影响,上级司法机关也对缠讼施加压力,涉讼者和审判官则穿梭于各种力量之间。
唐仕春
关键词:北洋时期基层社会
北洋时期的政治分立与司法统一被引量:3
2013年
在北洋时期的多数年份里,全国绝大部分省区与北京政府都保持着司法统一。南北政治分立使南方各省与北京政府之间的司法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断裂。南方各省之间的政治状态以及司法行政与审级管辖的差异导致各地司法关系断裂的不同步。促使司法关系中断的最主要因素,是南方各省建立了最高审判机关。
唐仕春
关键词:北洋时期司法统一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复兴与拓展被引量:2
2015年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复兴与拓展过程中,视角与时空、师承与交游,无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视角的转换能发现新对象、新面相,新视角的发现者或者运用者在拓展研究领域时最常用的策略是时间上的前后延伸,空间上的伸缩。师承关系和交游常形成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中既有同声应和,也有互相碰撞,它使新的学术方法、学术理念和学术观点得以产生和传播。
唐仕春
关键词:师承交游社会史
2011—2012年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史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2011—2012年的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史研究成果,既有研究空间的拓展、研究内容的扩增,也有诠释理论与分析方法的探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史学科的一些最新进展和趋向。一方面,近年出现的一些热门论题仍在延续,如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控制、救济保障、教育改革、媒体传播、大众文化、记忆建构、城市史等领域都出现了较多论著,且研究内容日渐精深。同时,2011—2012年度还有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向:其一,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明显。这虽有助于丰富对历史的认识,但却在一定程度增强了历史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倾向。其二,研究领域不均衡。如灾荒救济、教育近代化研究仍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但宗教信仰及女性史领域的研究缺少有分量的著作。其三,社会史研究时段的后移也是一个新趋向。抗战时期的社会史研究较为活跃,有的还延伸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开始大幅推进。
李长莉唐仕春李俊领
关键词:社会史文化史社会文化史
绥远土默特摊差交涉:五族共和下的蒙汉族群互动(1911-1928)
<正>辛亥革命后,“五族共和”这一口号广为传播,地处北疆的绥远亦有耳闻。满、蒙在清代被赋予了一些特权,辛亥革命中清王朝垮台,这势必动摇满蒙优势地位,满蒙汉之间的关系也随之而变。五族共和下民族平等成为应有之义,然而1912...
唐仕春
文献传递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者访苏参观团的多重探索
2022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派出了上百个参观团访问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其中较早派出的有1950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者访苏参观团。在苏方安排下,参观团主动探究苏联经验;回国后向中共中央呈交了访苏总结报告,并选择了党领导企业等方面的经验通过报告会、报刊、书籍传播;推动加强、改进党和政府的中央机构,建立后备干部名单制度,创设党的工业部,在工厂实行“一长制”。参观团及其成员在探究、传播、借鉴苏联经验等多重探索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始终如一,所起作用亦各有侧重。其多重探索聚焦于城市与工厂的管理,特别是党对企业的管理,捕捉由革命向建设转向的时代脉搏,与其他访苏参观团一起形成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力,夯实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建设的基础。
唐仕春
关键词:苏联经验
心系整体史--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定位及其反思被引量:8
2016年
中国区域社会史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就已经萌芽生长,其中最重要的源头是社会经济史领域的区域性研究。区域性研究汇入蓬勃发展的社会史潮流之中,两者相互激荡、相互启发,在90年代中期催生了有别于地方史的区域社会史概念,不仅扩大了研究范围,而且获得了新的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从事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学者在区域社会史与地方史、整体史的关系上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或主以区域重构整体史,或主以整体区隔地方史。这两种取向都不能忘怀于整体史。以区域重构整体史,有助于解决宏大叙事之不足。以整体区隔地方史有利于解决研究的碎化、提升研究的对话空间。探寻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定位体现了学界重新书写整体史的强烈愿望。
唐仕春
关键词:区域社会史地方史整体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