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东

作品数:33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胃癌
  • 16篇微卫星不稳
  • 15篇肿瘤
  • 14篇微卫星不稳定
  • 13篇微卫星不稳定...
  • 11篇胃肿瘤
  • 8篇胃癌组织
  • 8篇癌组织
  • 6篇幽门螺
  • 6篇幽门螺杆菌
  • 6篇幽门螺杆菌感...
  • 6篇微卫星
  • 6篇螺杆菌
  • 6篇螺杆菌感染
  • 6篇杆菌感染
  • 5篇蛋白
  • 5篇粘膜
  • 5篇胃粘膜
  • 5篇基因
  • 4篇细胞

机构

  • 26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解放军322...
  • 3篇解放军第三二...
  • 1篇解放军第25...

作者

  • 33篇周晓东
  • 25篇房殿春
  • 15篇罗元辉
  • 14篇刘为纹
  • 11篇王东旭
  • 10篇鲁荣
  • 6篇凌贤龙
  • 3篇杨仕明
  • 3篇刘蕴蘅
  • 2篇方丽
  • 2篇迟丽萍
  • 2篇姜阳
  • 2篇姜阳
  • 2篇徐采朴
  • 1篇李春启
  • 1篇李楠
  • 1篇杨金亮
  • 1篇王二利
  • 1篇刘海峰
  • 1篇杨昌平

传媒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华人消化杂志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北京军区医药
  • 1篇中国检验医学...
  • 1篇华北国防医药

年份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15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炎症反应和IL-8活性的关系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粘膜炎症反应和组织IL 8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Giemsa染色、Hp免疫组化染色和PCR方法检测Hp感染并对Hp分类 ;组织IL 8含量测定采用ELISA方法。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 (DU ,95 % )、胃溃疡(GU ,80 % )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70 % )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30 % ) ,而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37.5 % )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 ;DU( 85 % )、GU( 6 0 % )和CAG( 5 0 % )组cagA+ 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15 .0 % ) ,而CSG组 ( 15 .6 % )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 ;Hp感染率和IL 8水平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高。Hp感染和cagA+ Hp感染胃粘膜IL 8水平分别显著高于非Hp感染和cagA-Hp胃粘膜。结论 胃粘膜Hp感染以及HpcagA的表达状态与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以及胃粘膜IL 8含量密切相关。
凌贤龙房殿春周晓东杨仕明罗元辉鲁荣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IL-8
胃粘膜癌变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研究
房殿春杨仕明梁后杰刘海峰汪荣泉李春启刘为纹徐采朴王东旭杨金亮周晓东凌贤龙李楠周志强
该项目属临床医学内科学领域,对胃粘膜细胞发生癌变的分子机制、预防和治疗进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在胃癌发病机制方面:1.率先联合采用抑酸剂和致癌剂建立了大鼠和Beagle犬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模型,创建大鼠带蒂胃壁...
关键词:
关键词:癌发生癌前状态胃粘膜癌变病理学分子病理学肿瘤防治
胃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通过分析胃癌组织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SI)的关系,探讨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对49例胃癌组织中Hp尿素酶A(HpA)和B(HpB)基因以及6个微卫星位点(D17s261,D17s799,TCF-2,D18s34,D5s409和D5s82)进行检测,对Hp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HpDNA的检出率为40.8%(20/49),其D17s261,D17s799,TCF-2,D18s34,D5s409和D5s82位点MSI的检出率分别为22.4%(11/49),22.4%(11/49),18.4%(9/49),28.6%(14/49),14.3%(7/49)和20.4%(10/49)。Hp阳性组各位点MSI检出率与Hp阴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MSI无显著相关,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不起直接作用。
房殿春周晓东罗元辉鲁荣刘为纹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微卫星不稳定性
胃肠道肿瘤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研究进展
1998年
房殿春周晓东
关键词:胃肠肿瘤胃肿瘤结肠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
胃黏膜细胞线粒体DNA不稳及核内整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2003年
目的 线粒体DNA(mtDNA)因缺乏组蛋白保护,且损伤修复系统不健全,容易成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中氧自由基的重要靶点,为此我们研究探讨了胃黏膜细胞线粒体DNA不稳及核内整合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和Giemsa染色法检测Hp;采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SSCP)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胃黏膜细胞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mtMSI)及核内mtDNA序列。结果 30例胃癌检出mtMSI 11例(36.7%),15例肠化中有2例(13.3%)、10例异型增生有2例(20.0%)、10例萎缩性胃炎有1例(10.o%)检出mtMSI。胃癌细胞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为20.0%(6/30)、异性增生为10.0%(1/10)、肠上皮化生为6.7%(1/15)、萎缩性胃炎为10%(1/10)。胃黏膜细胞mtMSI及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在Hp感染组(12/39,8/39)显著高于非HP感染组(4/36,1/36,P<0.05)。虽CagA+组mtMSI及核内mtDNA序列检出率(10/25,6/25)高于CagA-组(2/14,2/14),但经统计学处理两组mtMSI及核内mtDNA序列检出率井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黏膜细胞mtMSI及mtDNA序列核内整合可能与HP感染有关,井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凌贤龙房殿春周晓东方丽罗元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房殿春罗元辉周晓东鲁荣刘为纹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微卫星不稳定性
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1997年
为了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其临床意义,应用以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0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4个微卫星位点(mfd26,mfd41,D17s799,D5s409)的MSI。结果发现,4个微卫星位点MSI检出率如下:mfd26为42%(21/50);mfd41为38%(19/50);D17s799和D5s409均为44%(22/50)。将4个位点综合分析,胃癌MSI总阳性率为66%(33/50),MSI累及两个以上位点者占MSI阳性病例的72.7%(24/33)。
房殿春周晓东罗元辉鲁荣王东旭刘为纹
关键词:微卫星胃癌组织阳性率消化科手术切除
胃粘膜细胞线粒体DNA核内整合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胃粘膜细胞核内mtDNA整合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免疫组化和Giemsa染色法检测Hp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胃粘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细胞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为 2 0 %、癌旁粘膜为16 .7%、异性增生为 2 0 %、肠上皮化生粘膜为 10 %、萎缩性胃炎为 10 % ,浅表性胃炎未发现有mtDNA序列整合。胃粘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在Hp+ 组为 2 1.1%显著高于Hp-组 ( 5 .3% ) ;在cagA+ Hp感染组 ( 2 4.4% )显著高于cagA-Hp感染组 ( 7.4% )。结论 ①胃粘膜细胞mtDNA序列核内整合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②胃粘膜mtDNA序列整合可能与Hp感染有关。
凌贤龙房殿春周晓东罗元辉鲁荣
关键词: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原位杂交
上腹部恶性畸胎瘤伴食管癌一例
2002年
周晓东杨昌平王二利王孝廉
关键词:食管癌并发症
消化系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遗传物质的不稳定性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晚近研究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参与了消化系癌的发生,是消化系癌发生、发展的一种新机制。本文对消化系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作一综述。
周晓东
关键词:微卫星消化系统肿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