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清

作品数:258 被引量:1,235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0篇期刊文章
  • 6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9篇医药卫生
  • 26篇文化科学
  • 19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55篇中药
  • 24篇体外
  • 23篇教学
  • 22篇正交
  • 20篇当归
  • 18篇提取物
  • 17篇体外释放
  • 17篇凝胶
  • 16篇丹参
  • 15篇药药
  • 15篇色谱
  • 15篇透皮
  • 15篇中药药剂
  • 15篇中药药剂学
  • 14篇微乳
  • 14篇细胞
  • 14篇相色谱
  • 13篇正交试验
  • 13篇高效液相
  • 12篇液相色谱

机构

  • 258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新奥集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淄博职业学院
  • 2篇江苏康缘药业...
  • 2篇中药制药过程...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58篇吴清
  • 70篇杜守颖
  • 30篇兰颐
  • 27篇赵博琛
  • 25篇安静
  • 23篇王琼
  • 22篇王文平
  • 20篇刘葭
  • 19篇陈岩岩
  • 18篇王玉蓉
  • 18篇康倩
  • 17篇刘娜
  • 17篇王玥
  • 17篇李辉
  • 15篇倪健
  • 15篇张庆
  • 14篇王英姿
  • 11篇林红梅
  • 10篇王运丽
  • 10篇刘艳

传媒

  • 32篇中国中药杂志
  • 3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9篇中国实验方剂...
  • 13篇中草药
  • 11篇中医教育
  • 11篇中南药学
  • 7篇中国中医药现...
  • 7篇2013年“...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卫生职业教育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中成药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4篇环球中医药
  • 4篇中华医学教育...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药品标准
  • 3篇药学教育
  • 3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11篇2023
  • 13篇2022
  • 11篇2021
  • 16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20篇2016
  • 13篇2015
  • 10篇2014
  • 28篇2013
  • 27篇2012
  • 16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4
2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点设计优选苦参纤维素酶解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纤维素酶对苦参进行水解,以提高苦参有效成分的提取转移率、节省提取时间。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HPLC测得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提取转移率为指标,采用星点试验设计,对加酶量(X1)、酶解pH(X2)和酶解时间(X3)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5个水平)进行考察,优选苦参最佳酶解条件,并且以水提取方法作为对比,对酶解后的提取速度及次数进行考察。结果酶量为4 U/g、pH为5.6、温度为42℃时,纤维素酶对苦参的酶解效果最好,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提取转移率最高,在此条件下每次提取15 min,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提取转移率为87.89%,比水提取方法(不加酶、每次提取2 h)提高了7.03%,并节省了提取时间。结论纤维素酶的加入有利于苦参有效成分的溶出,节省提取时间,对工业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杨银花谢云吴清王玉蓉
关键词:苦参纤维素酶星点设计
丹参酚酸类成分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类单体成分及其在水溶性提取物中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机理. 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量,求得各自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Ka及吸收半衰期t1/2,探...
闫红波周琳杜守颖李学敏杨银花吴清
关键词: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复方贝母散超微粉的制备及粉体表征和物理特性对比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以复方贝母散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方中多种类多质地药物超微粉的制备及其性质。通过对细粉和超微粉的粉体表征及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研究,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复方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粒径和细胞破壁率为指标,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药物各级超微粉的粒径,筛选超微粉碎工艺。从外观性状与显微形貌、粉体粒径与比表面积等方面对药物细粉和超微粉进行比较。以吸湿率和休止角为指标,考察超微粉与细粉的吸湿性与流动性变化。结果:平贝母、麻黄、甘草、炒苦杏仁振动磨粉碎60 min,炙百部振动磨粉碎40 min,细胞破壁率>95%。物理性质研究表明,药物经超微粉碎后,外观颜色呈变浅趋势,更均匀细腻,扫描电镜显示,颗粒粒径分布更窄,失去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植物药的流动性减小,矿物药的流动性增大。平贝母、麻黄和甘草的吸湿性呈减小趋势。结论:与细粉相比,超微粉的外观、显微特征、流动性与吸湿性均发生改变,为中药超微粉的加工提供参考。
乐大勇王琼安静张隽吴清王玉蓉杨玉芬盖国胜萧伟
关键词:超微粉碎技术物理特性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与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药复方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其成分和...
刘娜李秋萍吴清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
中心复合设计优化槐定碱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确定槐定碱热敏脂质体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热敏脂质体分别于37℃、43℃累积释药百分率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建立各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条件,...
胡鹏翼吴清郑琴张国松龚莹莹王佳杨明
关键词:槐定碱热敏脂质体包封率释药
文献传递
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及其不同馏分抗炎作用的比较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比较当归超临界总提取物及其馏分之间抗炎能力的差异,探讨是否存在作用更强的组分。方法:将当归超临界总提取物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分离出6个馏分,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组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以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炎症模型,亚硝酸盐(Griess)法检测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前列腺素(PGE_2)的释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环氧化酶-2(COX-2)、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各药物组均有抗炎作用,且馏分4的抗炎能力最强。结论:当归酯类成分之间按一定比例协同可发挥更好的抗炎作用。
李晓宁安静庚迪赵博琛吴清
关键词:分子蒸馏抗炎
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人参叶中人参总皂苷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研究NKA型树脂富集人参叶中人参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人参皂苷Rg1和Re含量之和为考察指标,优选NKA型树脂富集人参总皂苷的最佳条件。结果取20 mL树脂,树脂径高比为1∶8,上样液浓度为0.5 g/mL。最大上样量为36 mL,吸附和洗脱流速均为2倍柱体积/h,上样吸附后,用水洗4倍柱体积后,用50%乙醇洗脱,用量为6倍柱体积。结论此法可较好地富集人参叶中的人参总皂苷。
吴清陈贤春杜守颖
关键词:人参叶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纯化工艺
当归汤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当归汤多糖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直肠宏观损伤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结直肠病理评分,评价当归汤多糖对UC的干预作用,并检测结直肠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脾细胞刺激指数及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RAW264.7细胞模型,检测当归汤多糖对NO生成的影响。取正常及UC大鼠脾细胞,研究当归汤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下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动物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出现黏液便、血便,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当归汤多糖高剂量组DAI值、宏观损伤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细胞刺激指数、IL-2和IFN-γ水平、MDA含量、MPO活力均显著降低、SOD活力均显著增强。细胞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当归汤多糖能剂量依赖地增加RAW264.7细胞的一氧化氮(NO)水平,且显著低于1μg/mL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NO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当归汤多糖对Con-A刺激下正常大鼠脾细胞增殖具有明显促进,对Con-A刺激下TNBS诱导的UC大鼠的脾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当归汤多糖对TNBS诱导的UC大鼠的病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郭子右刘葭余玲兰海刘玉娟吴清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免疫调节氧化应激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的初步工艺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采用新型缓释材料及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三七总皂苷缓释片。方法 以人参皂苷Rg1和Rb1为指标 ,采用单因素法考察辅料对缓释作用的影响 ,并优化处方。结果 选择乙基纤维素(EC)为缓释部分的辅料 ,并以聚乙二醇 4 0 0 0 (PEG 4 0 0 0 )为速释部分的辅料。结论 初步实现了三七总皂苷缓释片的缓释效果。
洪燕龙吴清杜守颖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缓释片人参皂苷高效液相
新医科背景下中药学长学制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23年
在“新医科”背景下,推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卫生和教育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要求。面对新的改革形势,北京中医药大学“4+4时珍国药班”率先开展了中药学长学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施,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多年来“招”“育”“考”“评”“用”等各环节进行总结,对学生培养全过程的评价和论证,探讨优化中药长学制培养体系。为此,提出应创新课程体系和评价选拔体系,建立更具挑战性的导师制培养体系,以及以强基础、宽视野为目的的科研平台轮转制度,逐步形成体现“医药圆融、科教协同”特色的中药学拔尖创新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综合评价体系。
谭鹏窦津晶王运丽马家宝刘永刚董世芬李锋吴清雷海民
关键词:中药学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