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淑玉

作品数:48 被引量:13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南黄海
  • 12篇储层
  • 11篇盆地
  • 10篇南黄海盆地
  • 10篇海盆
  • 10篇海盆地
  • 10篇北黄海
  • 8篇储层预测
  • 6篇盐岩
  • 6篇碳酸
  • 6篇碳酸盐
  • 6篇碳酸盐岩
  • 6篇古生界
  • 6篇海相
  • 4篇地震
  • 4篇多次波
  • 4篇多次波压制
  • 4篇浅水区
  • 4篇海底
  • 4篇次波

机构

  • 29篇青岛海洋地质...
  • 2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国土资源部
  • 13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石化海洋石...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江苏工程职业...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8篇吴淑玉
  • 36篇刘俊
  • 20篇陈建文
  • 17篇张银国
  • 12篇梁杰
  • 11篇施剑
  • 8篇袁勇
  • 7篇栾锡武
  • 7篇肖国林
  • 7篇王建强
  • 7篇何玉华
  • 5篇雷宝华
  • 5篇吴志强
  • 4篇闫桂京
  • 2篇陈建文
  • 2篇高金耀
  • 2篇赵铁虎
  • 2篇张鹏辉
  • 1篇宁伏龙
  • 1篇梁杰

传媒

  • 16篇海洋地质与第...
  • 12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2014年中...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黄海碎屑岩薄砂体储层识别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北黄海东部坳陷为中、新生代发育的陆内断陷盆地,总体为NE向,晚白垩世时期为湖盆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由于盆地面积小,物源搬运有限,岩性混杂,储层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强,且储层厚度较薄.受地震资料自身频率的限制,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识别薄储层,而谱分解技术是寻找薄砂体储层最为有利的手段.本文在分析井点处下白垩统薄砂体地震响应的基础上,通过拓频处理使高频段能够区分薄储层,然后用S变换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解,最后对薄砂体储层进行分频解释.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早期的物源位于研究区的西北边,从西北到东南,湖相的水体加深,从扇三角洲平原亚相逐渐过渡到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为砂体分布较多的区域,虽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但由相邻井和时频分析的烃类结果来看,下白垩统砂岩为储集层圈闭的有利区域.
刘俊吴淑玉陈建文肖国林高金耀
关键词:碎屑岩薄储层频谱分解北黄海
印支运动在南黄海盆地的响应及其对油气地质条件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南黄海盆地位于扬子地块东缘,占据了下扬子地块的主体,其构造演化过程可与中—上扬子区类比。南黄海盆地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其中印支运动在盆地的定型及改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印支运动在盆地不同部位的构造响应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并不明确。依据南黄海盆地多年的研究成果,结合最新区域地震、钻井等资料,认为印支运动在南黄海盆地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构造表现。盆地中部崂山隆起受印支运动影响最弱,之后拉伸构造反转作用也相对最弱,南部青岛坳陷次之,而北部烟台坳陷受印支运动影响最强烈。从油气地质条件看,印支运动对不同期次油气藏具有不同影响,对下古生界油气藏具有调整改造作用,对于上古生界的圈闭具有定型作用。印支运动断裂系统对深部油气的疏导、储层裂缝的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梁杰许明陈建文陈建文王建强张银国袁勇王建强李慧君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印支运动油气地质条件
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南黄海海相上构造层沉积相研究
<正>南黄海是我国大陆架海域唯一的没有获得油气勘探突破和油气开发的海区。近期以来,关于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残留盆地及其含油气系统的评价和勘探已引起海洋地质科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1]。该盆地还处于勘探早期井少、井...
吴淑玉刘俊栾锡武
文献传递
南黄海古生界油气多期成藏的包体证据被引量:8
2018年
1地质背景 南黄海盆地北起千里岩断裂,南至江绍断裂,西接下扬子苏北盆地,东临京畿地块。震旦纪至早三叠世,下扬子主要经历了晋宁运动、蓟县运动、广西运动(加里东运动)、东吴运动和印支运动,期间发生了多期海进、海退,沉积了多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同处于下扬子地块,南黄海盆地与陆域苏北盆地在古生代具有相同的沉积充填史和构造演化史。根据下扬子陆区露头、钻井和南黄海钻井资料及地震资料解释成果,
陈建文张银国欧光习梁杰梁杰袁勇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古生界包体碳酸盐岩地层地震资料解释
一种基于单波束仪器安装的固定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波束仪器安装的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圆盘、钢管套筒及固定螺丝,其中,所述固定圆盘固定于船舶竖井中,所述钢管套筒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圆盘上;所述固定螺丝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套筒的筒壁上,...
陶昱君王洪松吴淑玉袁庆政张强王宇超随志浩
南黄海崂山隆起石炭系—下二叠统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被引量:4
2020年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是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中—古生界重要的油气储层,由于钻井少,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储层预测研究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以南黄海石炭系—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为例,通过分析CSDP-2井生物碎屑灰岩储层的岩石物性及井-震响应特征,发现生物碎屑灰岩声波阻抗高于纯灰岩以及碎屑岩的声波阻抗,低λρ具有较好的岩石物性特征,针对这种特点,采用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对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和物性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南黄海崂山隆起石炭系—下二叠统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比较发育,横向不连续且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位于古高地储层物性发育较好,其成因是由于受印支构造运动,上覆地层抬升到地表遭到暴露,加上淡水淋滤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次生孔隙,形成了钻井岩心所揭示的储层特征,因此,高孔隙度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是南黄海石炭系—下二叠统油气勘探的首选目标。
吴淑玉刘俊刘俊梁杰陈建文梁杰张银国
关键词:南黄海储层预测
南黄海崂山隆起二叠系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2
2021年
南黄海崂山隆起二叠系发育典型致密砂岩,具备"源储互层"、"油气近源聚集"的成藏条件,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基于崂山隆起内唯一钻井CSDP-2井,通过物性实验、铸体薄片、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流体包裹体鉴定等分析测试方法,结合地震储层预测,研究了崂山隆起二叠系砂岩储层特征、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结果显示,崂山隆起二叠系砂岩储层致密,成岩演化复杂,超低孔、超低渗,但裂缝发育,属于致密改造型储层;该储层具有"横向相控、垂向叠置、裂缝连通"的分布特点;储层物性及空间展布受控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事件的复合作用;崂山隆起二叠系具有两期油气充注,砂岩储层经历了致密储集体的形成、裂缝化改造两个过程。研究认为,崂山隆起二叠系油气资源前景较好,寻找保存条件较好的储层发育区是该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方向。
袁勇陈建文梁杰梁杰薛路张银国蓝天宇吴飘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地震预测二叠系
海底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测量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海底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测量校正技术领域的海底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测量校正方法;包括双天线定位模块与惯性导航模块,该海底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测量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于所述双天线定位系统获取运载体第一定位信息;...
吴淑玉褚宏宪冯永财冯兵辉刘俊陈玉海远继东黄杏陈乾墚
初至波层析反演技术在南黄海崂山隆起的应用
<正>1.引言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主要遵循惠更斯(Huygens)原理和费马(Fermat)原理,斯奈尔(Snell)定理描述了射线穿过界面时波的传播规律,地震波的走时包含了传播介质丰富的速度信息[1]。地震初至波...
刘俊吴淑玉施剑刘鸿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地震观测
文献传递
地震初至波速度层析成像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的中部,新生代地层沉积薄,其底部存在高速屏蔽层,加上中—古生代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中—古生界地震有效反射信号弱、成像效果较差,地震处理中采用常规速度谱拾取不能准确获得高速屏蔽层下的地层速度,给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建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近几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南黄海崂山隆起采集了大容量震源长电缆地震数据,获得了来自中—古生界的初至波信息。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来揭示高速屏蔽层下中—古生界速度变化信息,主要通过拾取初至波时间,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经过不断迭代反演得到最终速度模型。结果表明,高速屏蔽层下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存在速度为3 500~4 000m/s的低速层,预测为碎屑岩;速度为5 100~5 500m/s的高速层,预测为碳酸盐岩地层。
刘俊吴淑玉陈建文施剑何玉华
关键词:南黄海高速屏蔽层初至波层析成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