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丽

作品数:42 被引量:308H指数:12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针灸
  • 9篇电项针
  • 9篇项针
  • 8篇失眠
  • 5篇电针
  • 5篇针刺
  • 5篇针灸治疗
  • 5篇灸治
  • 4篇睡眠
  • 4篇卒中
  • 4篇关节
  • 3篇电针治疗
  • 3篇血管
  • 3篇抑郁
  • 3篇失眠症
  • 3篇卒中后
  • 3篇膝关节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面瘫

机构

  • 4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5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42篇吴建丽
  • 15篇孙忠人
  • 8篇梅荣军
  • 7篇王永亮
  • 6篇王薇
  • 5篇尹洪娜
  • 5篇杜冬梅
  • 4篇于致顺
  • 4篇蔡国锋
  • 4篇于杰
  • 4篇姜凡
  • 4篇史文强
  • 4篇王天琪
  • 3篇公维志
  • 3篇张良
  • 2篇王秀珍
  • 2篇王红
  • 2篇刘双岭
  • 2篇李慧玲
  • 2篇刘紫君

传媒

  • 8篇针灸临床杂志
  • 4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和观察组(40例,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记录2组排尿日志并比较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肾功能指标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反射性排尿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排尿次数、残余尿量、血肌酐、尿素、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平均尿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膀胱容量及I-QOL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后神经性膀胱患者的疗效明显,能快速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保护患者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刘双岭吴建丽包瑞戴缙金成
关键词:电针俞募穴膀胱功能训练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
“交叉电项针”治疗重症脑出血后气管切开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观察"交叉电项针"治疗重症脑出血后气管切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重症脑出血后气管切开留置套管患者随机分为交叉电项针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5例。常规治疗组予基础用药治疗和中风病常规针刺治疗,交叉电项针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交叉电项针"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插管封管时程,入院时和拔管后48 h动脉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以及入院时、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气管切开插管咳嗽反射分级量表评分(TCRGS)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交叉电项针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插管封管时程更短(P<0.01)。两组治疗后动脉PO2和PCO2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TCRGS均低于入院时,治疗后2周均低于治疗后1周(P<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比较,交叉电项针组TCRGS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交叉电项针可缩短气切患者封管时程,有利于咳嗽反射功能的重塑;虽也可改善肺部换气功能,但较常规治疗未见明显优势。
贾坤平王秀珍吴建丽刘凯刘关平裴思颖蔡国锋
关键词:针药并用脑出血气管切开术
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刺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将60例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就诊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成治疗组(电针组)和对照组(传统针刺组)...
吴建丽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电针治疗临床疗效生理机制
文献传递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基础研究概况被引量:10
2016年
通过文献检索归纳和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对针灸促眠作用的基础研究概况,分析了针灸对睡眠剥夺导致脑内神经递质、免疫细胞因子、抗氧化防御系统、激素、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的异常均有良性调节作用,发现针灸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进行的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促眠作用。从文献角度表明了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吴建丽姜凡于杰王宇杜冬梅梅荣军
关键词:针灸疗法失眠症
电针治疗术后肠麻痹小鼠小肠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对术后肠麻痹小鼠的动物实验和转录组学研究,阐明电针干预术后肠麻痹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小鼠术后肠麻痹模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于电针处理后24 h取小肠组织,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面,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上调差异表达基因161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327个;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调差异表达基因25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242个。结合GO和KEGG分析结果,筛选得到可能与电针治疗术后肠麻痹小鼠相关的3个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和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互作通路。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趋化性、白细胞迁移、炎症反应、趋化因子受体结合和趋化因子活性改变了术后肠麻痹小鼠肠内的炎症水平和微环境,从而恢复肠道转运功能。
姜凡张迪尹洪娜吴建丽魏庆双孙忠人
关键词:术后肠麻痹电针足三里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
电项针对失眠大鼠脑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刺激频率电项针对PCPA致失眠大鼠脑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项针促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刺激频率电项针的疗效差异。方法将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电项针1组(取刺激频率2 Hz)、电项针2组(取刺激频率50 Hz)、电项针3组(取刺激频率100 Hz)。除正常组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大鼠失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项针各组分别按各自刺激频率给予干预治疗,1次/d,30 min/次,连续7 d,治疗后留取脑干组织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的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干组织中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DA、NE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电项针治疗7 d后,失眠大鼠脑干5-HT含量升高,DA、NE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项针各组之间疗效比较,电项针1组明显优于电项针2和电项针3组(P<0.05);电项针2和电项针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项针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失眠大鼠脑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的质量浓度有关;电项针2组疗效优于其他2组,说明2 Hz刺激频率电项针治疗失眠效果更好。
吴建丽王天琪王永亮杜冬梅史文强王薇
关键词:失眠电项针脑干单胺类神经递质
浅谈“医工结合”对针灸针具改革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针灸针具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从原始的砭石到当前各种现代针具的创制,都是时代与针灸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如何利用好工学理论和技术进行针具改革和创新一直是个瓶颈问题。本文简要叙述了针具发展的历史及电、声、光、磁等技术与传统针具结合应用的现状,并介绍了本团队关于针具改革的研究情况,欲以"医工结合"角度为突破点,为针具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点思路,以期有更多经济、方便、有效、无创的针具为人类健康服务。
吴建丽于致顺魏庆双李慧玲邢广月孙忠人
关键词:针灸学医工结合
圆利针伞形刺结合长蛇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灸时-灸效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圆利针伞形刺结合不同灸时长蛇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时效关系,为长蛇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最佳施灸时间的筛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05例,按照灸时不同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5例。圆利针伞形刺,隔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7 d。于大椎穴至腰俞穴区施行长蛇灸1次,施灸时长分别为30 min、45 min和60 min,每周1次,共治疗4周。分别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指地距离(FFD)、腰背肌耐力、血清P物质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VAS、ODI评分、FFD、P物质、炎症因子CRP和IL-6均低于治疗前,静、动态肌耐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的VAS、ODI评分、FFD、P物质、炎症因子CRP和IL-6均低于A组,静、动态肌耐力均高于A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B组85.71%(30/35)和A组77.14%(27/35),C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圆利针伞形刺结合60 min长蛇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最佳。
张慧杰张慧杰丁戊坤栾仲秋栾仲秋毕述鹏盛紫阳吴建丽
关键词:非特异性下腰痛长蛇灸
不同频率电项针对PCPA致失眠大鼠睡眠时相及血清ACTH、CORT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项针对PCPA致失眠模型大鼠皮层脑电睡眠时相及血清激素含量的干预作用及影响,探讨电项针改善睡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项针1组(取刺激频率2 Hz)、电项针2组(取刺激频率50 Hz)、电项针3组(取刺激频率100 Hz),每组8只。各电项针组选取双侧"风池""供血"穴治疗,用0.25 mm×25 mm一次性无菌毫针刺入7~10 mm,将电针的导线连于同一侧穴位,同时选取相应的刺激频率,干预7 d后描记睡眠脑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各期睡眠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项针治疗组脑电图TST、FWS、SWS2期均明显延长(P<0.05,P<0.01),电项针1组和2组SWS1期极显著增加(P<0.01),电项针1组和2组ACTH、CORT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电项针1组的各期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不同频率的电项针均可缩短失眠大鼠的觉醒时间,延长大鼠各期睡眠时间,其中2 Hz电针刺激频率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中ACTH、CORT含量发挥作用。
吴建丽韩璐刘旭东王永亮张淑香杜冬梅王天琪梅荣军
关键词:电项针失眠睡眠时相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原发性失眠(PrimaryInsomnia,PS)是指失眠出现一个月以上,排除由其它精神疾患、身体疾病及物质药物使用,或者其他特定睡眠疾患引发的睡眠障碍,主要在中青年发病。根据有关报道,在中国的成年人中,PS患者的发病率占失眠患者总数的25%,大多数PS患者采用了镇静催眠药物和抗焦虑药增加睡眠时间,但容易耐药和成瘾,突然停用会出现戒断反应,长期服用对记忆和认知功能有损害。
吴建丽王薇梅荣军
关键词:针灸原发性失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