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庆红

作品数:19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驱油
  • 3篇调剖
  • 3篇压裂
  • 3篇煤层气
  • 2篇压裂液
  • 2篇弱凝胶
  • 2篇生物采油
  • 2篇气井
  • 2篇驱替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采油
  • 2篇微生物调剖
  • 2篇微生物驱
  • 2篇物理模拟
  • 2篇煤层气井
  • 2篇聚丙烯
  • 2篇聚丙烯酰胺
  • 2篇化学驱油
  • 2篇丙烯
  • 2篇丙烯酰胺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9篇吴庆红
  • 8篇黄立信
  • 8篇俞理
  • 4篇丛连铸
  • 3篇童正新
  • 2篇崔庆锋
  • 2篇刘莉
  • 2篇崔庆峰
  • 2篇张遂安
  • 2篇张忠智
  • 2篇董汉平
  • 2篇杨鹏
  • 2篇郑承纲
  • 2篇刘卫东
  • 1篇郑德温
  • 1篇王芳
  • 1篇王芳
  • 1篇吴超
  • 1篇李祖义
  • 1篇张红丽

传媒

  • 3篇钻井液与完井...
  • 2篇油田化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油气采收率技...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煤层气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第七届全国流...
  • 1篇第七届全国渗...
  • 1篇第九届全国渗...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层气储层压裂液添加剂的优选被引量:13
2004年
介绍了沁水盆地沁南地区无烟煤Ⅲ(3号煤)煤层气储层的物性特征:低渗中孔低压;粘土含量高,膨胀性强;水润湿吸附性差。该地区地表水符合配制压裂液要求。实验筛选了煤层气井压裂液添加剂,主要目标是减少压裂液对煤层气储层的伤害,筛选结果如下:稠化剂为羟丙基瓜尔胶GRJ和香豆胶;交联剂为硼砂;粘土稳定剂为KCl,KCl可造成测定压裂裂缝几何形状所需的高矿化度环境,但会降低压裂液粘度,其用量应适当;所选助排剂为DL 10和D 50,对助排剂的要求除界面活性高外,更重要的是在煤样表面吸附量小,吸附速率小,接触角大,不易润湿煤基质表面;配液用地表水显微酸性,当煤层地下水显碱性时应调节压裂液的pH值;使用过硫酸铵为破胶剂时,30℃下破胶时间很长,加入活化剂BT 6或TA 1使破胶时间缩短到1~2小时;对于煤层气井压裂液,当温度低,压裂液配制后存放时间短时,可不加杀菌剂(如甲醛液,TH 1)。图2表8参4。
丛连铸吴庆红赵波
关键词:压裂液添加剂储层压裂裂缝破胶剂助排剂煤层气井
油藏内源微生物分布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该技术利用微生物的繁殖作用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的特点。尤其是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通过添加特定营养物激活剂,激活地下的微生...
黄立信董汉平俞理吴庆红崔庆锋
文献传递
一株融合菌的构建及其调剖特征研究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构建了微生物采油菌株,并通过其耐温、产糖量等指标筛选了一株优秀的融合子RH18。适应性实验表明,RH18在40℃下能代谢不溶于水的生物多糖,在有杂菌的地层水中也能生长代谢;岩心驱替实验表明,RH18...
吴庆红张忠智俞理黄立信杨鹏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微生物调剖物理模拟
文献传递
影响弱凝胶体系成胶规律的因素被引量:2
2000年
以聚丙烯酰胺HPAM/Cr^(3+)为例研究了影响弱凝胶体系成胶规律的因素。聚合物的生产工艺或杂质含量对体系的成胶影响很大;提高聚合物浓度、降低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比,有利于提高体系的成胶速度和成胶强度;适当的矿化度可促进聚合物体系的交联;在45~75℃范围内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稳定成胶;弱凝胶具有一定耐低速剪切能力。用大庆助剂厂生产的聚合物,在聚合物浓度为400 mg/L、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比为20:1、体系矿化度为2000 mg/L、地层温度为65℃的条件下,可形成弱凝胶。
吴庆红刘昌义童正新刘卫东
关键词:凝胶聚丙烯酰胺交联剂化学驱油
微生物驱油中采收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本文在实验室针对华北油田哈22断块油样进行了微生物驱模拟实验,考察了微生物菌种、菌液浓度、微生物段塞大小以及岩心渗透率等因素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实验的7种菌中,菌种代谢类型对驱油效果影响较大,其中,代谢生...
黄立信吴庆红俞理刘莉
关键词:微生物驱油采收率渗透率
文献传递
鼠李糖脂发酵液与OP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8
1998年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具有化学方法难以生成的化学基团,性能良好,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鼠李糖脂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等效烷烃扫描研究表明,对于高石蜡基特征的大庆脱气脱水原油,鼠李糖脂发酵液界面活性虽然较高,但单独使用时难以形成超低油水界面张力的驱油体系。根据HLB值的可加合性和分子结构匹配性原理,将鼠李糖脂发酵液与OP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筛选出具有较低油水界面张力的驱油体系:0.6%(wt)发酵液+0.4%(v)OP5+1.0%(wt)NaOH,该体系45℃恒温下与大庆脱气原油的界面张力小于5×10-2mN/m。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在水驱原油效率58.65%的基础上可再提高驱油效率15.75%(OOIP)。
童正新王芳吴庆红黄立信李祖义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驱油
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筛选与优化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为了有效激活某油田地层中的本源微生物,用细菌瓶MPN(最大可能数)三管法分析了该油田注入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在确定具有本源微生物驱油潜力的基础上,提出"比毛管数"(μ/σ)概念,把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两大主要MEOR机理综合起来评价,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了激活体系的配方组成及浓度范围,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最佳的激活体系。试验中发现加入碳水化合物后本源菌的激活速度明显比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快,碳水化合物中乳糖和蔗糖的含量决定了其作为碳源的利用价值。本源微生物被激活后培养液的表面张力降低了37.15%,粘度增加了2.31%,菌浓度达到108个/ml以上,其中烃氧化菌数量增加了2个数量级,腐生菌增加了1个数量级,厌氧发酵菌和硝酸盐还原菌数量略有增加,硫酸盐还原菌降低2~3个数量级,处于被抑制状态。
吴超黄立信俞理吴庆红崔庆锋
关键词:本源微生物正交试验
低渗透多孔介质中微生物运移能力研究
<正> 自从Beckman提出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概念以来,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完成油井增产处理,对现有的地面设施仅需做少许改动即可,费用低廉,使用方便,而且不会损害地层。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的、卓有成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因此...
杨鹏黄立信俞理吴庆红
文献传递
增效微生物驱物模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改善和提高微生物驱的矿藏应用效果和应用规模,将化学驱与微生物驱方法相结合,开展了增效微生物驱的物模实验研究。模拟大庆采油四厂油水条件,挑选2组室内乳化等指标评价效果较好的复合体系进行物模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和微生物可产生协同驱油作用,500 mg/L的聚丙烯酰胺-10%A菌液的复配体系驱油效果较好,复配体系可比同条件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15.89%;表面活性剂与微生物也可产生协同驱油作用,0.04%的表活剂1SY—10%B菌液的复配体系驱油效果较好,复配体系可比同条件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4.47%。室内实验显示,微生物菌液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共同作用联合驱油是一种增效的微生物采油新方法。
吴庆红吴超郑承纲修建龙夏文杰
关键词:微生物表活剂采收率驱替实验
高矿化度油藏微生物分布特征
2009年
为了调查跃进油区油藏中的微生物分布状况,进而指导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采用MPN三管法对五个油藏的23个油田采出水样品进行了六大类功能菌的检测工作。六大类功能菌分别为烃氧化菌(HOB)、厌氧发酵菌(FMB)、硝酸盐还原菌(NRB)、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和产甲烷菌(PMB)。实验结果分析显示,油砂山、花土沟、尕斯油藏具有本源微生物激活潜力,七个泉、跃西油藏微生物含量少,不具备本源微生物激活的潜力。在23个水样中普遍存在六大类功能菌,用丰度值表示了各类微生物的在不同水样中的分布情况。
张红丽黄立信俞理董汉平吴庆红崔庆峰
关键词:高矿化度青海油田微生物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