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媛姣
- 作品数:39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从江县高增乡侗族音乐活动调查
- 2014年
- 侗族音乐存在并融于侗族人的社会生活之中,在具体的空间场景和时间节点中展现并体现出其所蕴含的意义。本文以从江县高增乡为例,采用田野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高增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对其音乐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节庆和仪式进行考察。
- 冯毓杰吴媛姣
- 关键词:祭祀节庆
-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丹寨县蜡染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以丹寨县基加村为例
- 2024年
- 蜡染手工艺在贵州的多个少数民族皆有流传与使用,而以苗族最为普遍和广泛。其中,丹寨县的蜡染手工艺极具代表性。研究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以丹寨县基加村为个案,重点关注在基加村的蜡染手工艺传承中的各种行动者对蜡染手工艺传承的作用与影响。
- 顾昭吴媛姣
- 关键词:蜡染手工艺行动者网络
- 侗族芦笙制作流程工艺考
- 2015年
- 侗族芦笙音乐是侗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传统音乐是中国多元文化不可替代的成分。侗族南方言区,村村有侗族大歌班,寨寨有芦笙乐队,历代的歌师乐师就是侗族音乐的继承、创作和传播者。本文以研调结合文献,就六洞地区侗族传统芦笙的制作工艺流程进行探讨,尝试解析侗族乐师的芦笙情结。
- 吴媛姣吐尔洪.司拉吉丁梁元真
- 关键词:乐师
-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契机——“侗歌入世”的经济反思被引量:1
- 2010年
- 从精神本质而言,生态文明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是侗族大歌所根植的沃土;而侗族大歌所传输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理念也正是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侗族大歌"入世"之后,一方面缘于外部力量的敦促,另一方面也为了兑现一个民族庄重的承诺,侗乡必须全面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才能为侗族大歌的传承奠定基本的物质条件。
- 杨经华吴媛姣
- 关键词:侗族大歌生态文明
- 贵州多民族本土知识的现状及传承保护——以都柳江文化走廊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在11326平方公里的都柳江流域,蕴藏着丰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其中,铜鼓和芦笙等古乐遗风,既是山地文明的象征,更是苗、布依、仫佬、毛南、水、侗、瑶、壮等少数民族的集体智慧和精神家园,它们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都柳江文化走廊。探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考察与之共荣的文化生态,分析其衍变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铺垫基础。
- 吴媛姣吐尔洪.司拉吉丁
-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 朝鲜族、傣族民俗乐舞比较管窥
- 2012年
- 朝鲜族和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东北边陲和西南边境。虽所处区域相距甚远,却都有着“天人合一”的阡陌农耕文化;虽然语境与习俗各异,却有着图腾崇拜并信奉万物有灵的心理;不仅能歌善舞,更有即兴歌舞之遗风。尤其在朝鲜族和傣族的民俗乐舞中,将鹤和孔雀的各种举止神态作为素材加以编创而得以完美展示,在举手投足中尽显“柳手鹤步”、“三道弯”“一边顺”等特点以及“潇洒、飘逸、恬静、优雅”之风格。由兼容了中原文化和异族文化从而使本土文化得到较快地发展,故其传统乐舞早在1000年前就已享有精湛的技艺。纵观朝鲜族、傣族的民俗乐舞以及对其进行比较,可帮助了解朝鲜族傣族人民的生活理念和审美追求。
- 吴忠军吴媛姣
- 关键词:朝鲜族傣族图腾崇拜民间音乐
- 水族“霞节”祭祀活动中民俗音乐的功能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扬拱地区"霞节"祭祀活动,根据时间、地点的转换分出不同的祭祀场景,这些场景都成为水族音乐文化的展演场所,有多种曲式的民乐和民歌贯穿于仪式的始终。这些音乐既发挥着宗教功能,又发挥着世俗功能,音乐的神圣性、娱乐性和社会性等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 吴媛姣
- 关键词:祭祀活动音乐功能
-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研究综述及意义被引量:8
- 2014年
- 自20世纪50年代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的概念后,学界对文化生态以及艺术文化生态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侗族音乐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及相关的文化生态问题显得引人注目,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研究尚显不足,还需进一步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现代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 吴媛姣吐尔洪.司拉吉丁
- 关键词:文化生态侗族音乐
- 侗族传统民乐研究述评及进一步研究取向
- 2013年
-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侗族民乐便作为整个侗族音乐的一个重要部分进入国内音乐界的考察视野,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侗族原生态民乐的研究尚显不足,还需进一步对之进行收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音乐形态进行深入研究。
- 吴媛姣
- 参照系与科学理论的建构和创新被引量:1
- 2008年
- 参照系是由一定维向构成的符号化的物质关系系统,它能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以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状态将客体的性质及其量显现出来,获得经验知识;并在参照系变换中确定学科的理论体系;在投影和变换的基础上,参照系上的各符号呈现为一个从个别经验到一般理论的等级系统。通过对参照系维度的约定与选择可以界定对象世界的认识范围,这种界定是学科分类的基础。同时,人类认识又能打破这种界定,并通过参照系维向的重构而实现科学技术理论创新,使科学不断发展。
- 蒙爱军吴媛姣
- 关键词: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