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会静

作品数:18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4篇前哨
  • 4篇前哨淋巴结
  • 4篇显像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4篇肝癌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中晚期
  • 3篇晚期
  • 2篇断层显像
  • 2篇胸腔
  • 2篇胸腔积液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脂性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治疗

机构

  • 18篇唐山市人民医...
  • 3篇苏州大学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作者

  • 18篇吴会静
  • 9篇陈宝明
  • 6篇谢学锋
  • 4篇马龙滨
  • 3篇吴斌
  • 3篇田立斌
  • 3篇何津
  • 3篇张海光
  • 3篇张大为
  • 3篇马一夫
  • 2篇胡万宁
  • 2篇韩素桂
  • 2篇陈艳洁
  • 2篇王鹏
  • 2篇蔡海峰
  • 2篇曹立秀
  • 2篇赵文喆
  • 2篇刘永亮
  • 2篇王彦
  • 2篇朱丽霞

传媒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海南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胶-壳聚糖膜抑制扩张皮瓣纤维包膜的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明胶-壳聚糖膜对扩张皮瓣纤维包膜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制做扩张皮瓣模型,植入明胶-壳聚糖膜,定期注水扩张,切取扩张器表面纤维包膜,制作病理切片。测量纤维包膜内毛细血管及胶原的含量。结果光镜下,包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沉积构成,并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增生。实验组术后6周和12周包膜胶原面密度分别为(0.22±0.08)和(0.27±0.05)较对照组(0.37±0.07)和(0.34±0.0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3.20,P<0.05)。实验组包膜中毛细血管面密度,术后6周为(0.13±0.18),低于对照组(0.15±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术后12周时,两组包膜中毛细血管面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结论明胶-壳聚糖膜干预纤维包膜的形成,减少包膜中胶原含量,对纤维包膜有抑制作用,不影响皮瓣营养。
谢学锋吴会静田立斌
关键词:扩张皮瓣纤维包膜胶原
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
吴会静谢学锋陈旭荣胡万宁张景华吴斌崔志超陈宝明蔡海峰田立斌
该研究利用计算机体层扫描组织器官结构高清晰性和放射性核素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组织器官高选择性的特点同机融合两种影像信息,术前影像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结合影像三维定位信息、淋巴组织美兰染色和γ计数仪体表探测联合定位淋...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诊断
相同活度不同体积^(99m)Tc-硫胶体对乳腺前哨淋巴结断层显像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相同活度不同体积的99mTc-硫胶体对乳腺前哨淋巴结断层显像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乳腺癌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7例),选择3、6、9、12点位分别于乳晕皮下注射总放射性活度为1m Ci,总体积为1ml和2ml的99mTc-硫胶体显像剂,17 h后行局部断层显像并观察对诊断的影响。结果注射体积为2 ml的观察组患者断层显像阳性诊断率为95.0%;注射体积为1 ml的对照组患者断层显像阳性率为92.6%,两组断层显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67,P>0.05)。结论注射相同活度而不同体积的99mTc-硫胶体对乳腺前哨淋巴结断层显像诊断无明显影响。
吴会静谢学锋陈宝明吴斌
关键词:放射性活度前哨淋巴结断层显像
脑缺血预适应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吴会静王彦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容易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治疗费用高昂,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现有的干预手段多是以治疗为主,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共同特点是人为的、外来...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HIFU组(n=28)与联合组(HIFU+^(125)I粒子植入术,n=3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的甲胎蛋白(AF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记录其复发、转移情况,统计其生存率。结果 1联合组患者总缓解率为84.38%,高于HIFU组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P均降低,联合组降低幅度高于HIFU组[(86.41±35.28)ng/m L vs(116.67±38.46)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13%,低于HIFU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联合组患者复发、转移率分别为9.38%和6.25%,均低于HIFU组的32.71%和21.43%,仅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5.63%、50.00%,均高于HIFU组的42.86%、25.00%,仅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总缓解率高,对患者正常肝组织损伤小,可充分杀灭肿瘤细胞,降低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张大为何津吴会静张海光张青芸马一夫马龙滨陈宝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放射疗法疗效
SPECT/CT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功图像融合技术在乳腺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0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硫胶体显像的平面扫描和断层扫描图像资料。结果:110例乳腺癌患者平面采集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8.2%(97/110),断层采集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3.6%(103/110)。放射性核素平面扫描不能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可显示前哨淋巴结的数量及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提供三维定位信息。结论: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前哨淋巴结硫胶体显像的阳性检出率,并提供准确的三维定位信息。
吴会静谢学锋蔡海峰田立斌吴斌陈宝明
关键词:SPECT图像融合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增强CT诊断模型对肾上腺转移瘤和乏脂性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增强CT在肺癌患者中鉴别诊断肾上腺转移瘤和乏脂性腺瘤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18例(转移瘤组67例;乏脂性腺瘤组51例)伴有单侧肾上腺实性结节、且行胸部或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CT扫描的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肺癌临床分期、肾上腺结节的大小、位置、平扫和双期增强CT值、囊变/坏死及强化峰值期。利用单变量分析筛选出在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参数后,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诊断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评价各特征参数及诊断模型的效能。结果转移瘤组的平扫CT值高于腺瘤组(P<0.001),且其男性、形态不规则、囊变/坏死以及Ⅲ/Ⅳ肺癌临床分期的比例均高于腺瘤组(均P<0.05)。与转移瘤比较,乏脂性腺瘤呈相对更快的“快进快出”强化模式(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AUC=0.672)、平扫CT值(AUC=0.776)、囊变/坏死(AUC=0.580)、肺癌临床分期(AUC=0.671)和强化峰值期(AUC=0.671)是预测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的独立风险因素。预测转移瘤的诊断模型效能最高,AUC为0.908(95%CI:0.846~0.969),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0.866(95%CI:0.784~0.947)、0.863(95%CI:0.768~0.957)和0.864(95%CI:0.862~0.866)。结论基于增强CT的诊断模型可有效鉴别诊断肺癌肾上腺转移瘤和乏脂性腺瘤。
张嘉伟曹立秀刘永亮王鹏赵文喆刘爽吴会静姚玉翠
关键词:肺癌肾上腺转移瘤
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剂量学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最佳剂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肝癌。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依据剂量不同分成100Gy剂量组、140Gy剂量组,观察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总疗效上,140Gy剂量组和100Gy剂量组的总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00Gy剂量组治疗后血小板、白细胞、谷丙转氨酶、甲胎蛋白较140Gy剂量组治疗后改善更加显著(P<0.05);生活质量上,140Gy剂量组的提高率为1 8.7 5%、总有效率为4 3.7 5%,1 0 0 Gy剂量组提高率为46.87%、总有效率为78.2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在腹水、胆汁瘘、肝衰竭发生率上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100Gy组治疗效果和140Gy组差异不显著,均有明显治疗效果;不良反应100Gy组则明显低于140Gy组。
张大为何津吴会静张海光张青芸马一夫马龙滨陈宝明
关键词:放射性125I粒子中晚期肝癌剂量学
血清P53抗体与原发性肝癌P53基因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53抗体与P53基因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并探讨P53基因治疗后血清P53抗体与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水平、肝内肿瘤情况以及Child-Pugh评分的关系,为原发性肝癌的P53基因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给予速溶表柔比星+今又生处理,分析行TACE半年后血清P53抗体水平与P53基因治疗效果以及具体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术后半年的低Child-Pugh评分组、低水平肿瘤标志组、高肝功能组的血清P53抗体水平高于相对应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②不同肝内肿瘤个数的血清P53抗体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小肿瘤组的血清P53抗体水平高于大肿瘤组(P<0.01);③血清P53抗体水平与AFP、CEA、AST/ALT、GGT/ALT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采用P53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且血清P53抗体水平与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具有相关性,可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预测。
史守良吴会静胡万宁韩敏利马龙滨陈宝明
关键词:血清P53抗体P53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癌
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Meckel憩室1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刘扬刘荔萍吴会静
关键词: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腹部压痛止血治疗静脉通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