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芳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口面部穴位对内脏感觉的调控作用及其途径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电针口面部穴位对内脏感觉的调控作用及其途径。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内脏痛组、四白穴组、阳白穴组、颊车穴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ml/100g),不给予其他任何处理;内脏痛组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后不给予其他任何处理;四白穴组先电针双侧四白穴20min,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阳白穴组和颊车穴组除电针穴位不同外,其余处理同四白穴组。处理完毕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TS)和三叉旁核(PTN)的c-fos表达。结果 (1)大鼠腹腔注射0.6%的乙酸后,引发典型的内脏痛行为反应(扭体反应)。电针四白穴和颊车穴预处理后,由内脏痛引发的腹部收缩次数明显减少,与内脏痛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电针阳白穴对内脏痛大鼠腹部收缩的次数无明显影响。(2)电针四白穴预处理后,内脏痛所致NTS的c-fos表达明显减少,与内脏痛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颊车穴亦产生类似的作用;电针阳白穴作用不明显。(3)电针阳白穴预处理PTN的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内脏痛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电针四白穴预处理后,三叉旁核的c-fos表达较阳白穴组明显增加(P<0.01);电针颊车穴亦出现与四白穴类似的效应。结论 (1)电针口面部穴位对大鼠内脏痛有显著的镇痛效应,且表现出一定的穴位特异性,与穴位的神经支配密切相关。(2)面口部穴位的躯体感觉传入可能经PTN中继后与胃肠道的内脏感觉传入在NTS发生汇聚并进行整合,PTN-NTS组成的二级神经元传入通路可能是面口部穴位调节内脏功能活动的重要途径。
- 刘健华符文彬廖源刘雪芳陈杰斯李心然
- 关键词:内脏痛孤束核
- 围刺法配合闪罐治疗术后股外侧皮神经炎1例
- 2010年
- 张某,女,68岁,2009年07月06日就诊骨科门诊,门诊以"反复腰痛10余年,伴双下肢乏力4年,加重1年"入院。入院后经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有手术指征,于2009年7月15日行颈椎间盘(C4~5、C5~6)切除伴植骨融合术,术后患者主要症状明显减轻,但遗留右侧大腿前外侧下2/3区域疼痛、麻木感。
- 刘雪芳刘健华
- 关键词:股外侧皮神经炎围刺法闪罐医案
- 电针四白穴预处理对内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组Ⅰ)、内脏痛组(组Ⅱ)、电针四白穴组(组Ⅲ)、电针非穴位+内脏痛组(组Ⅳ)、电针四白穴位+内脏痛组(组Ⅴ)。采用腹腔注射乙酸复制内脏痛模型。组Ⅲ、组Ⅳ和组Ⅴ分别电针刺激双侧四白穴及四白穴外侧旁开1 cm处20 min;电针结束后,分别腹腔注射9.0 g/L氯化钠注射液和乙酸。观察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ucleus of tractus solitarii,NTS)内c-fos表达水平。结果组Ⅰ和组Ⅲ未观察到大鼠的扭体反应;组Ⅱ大鼠出现显著的扭体反应;组Ⅳ和组Ⅴ大鼠扭体反应次数显著低于组Ⅱ(P<0.05,或P<0.01)。组Ⅰ大鼠NTS内c-fos低水平表达;组Ⅱ大鼠NTS内c-fo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组Ⅰ(P<0.01);与组Ⅱ比较,组Ⅲ、组Ⅳ和组Ⅴ大鼠NTS内c-fos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电针四白穴对大鼠内脏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面口部穴位的躯体感觉传入在孤束核对内脏感觉传入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产生镇痛效应的基础。
- 刘健华符文彬刘雪芳廖源李心然陈杰斯
- 关键词:内脏痛镇痛孤束核电针四白穴
- C纤维在电针口面部穴位镇痛效应中的作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电针口面部四白穴对内脏痛的镇痛作用及传入途径。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内脏痛组、电针+内脏痛组、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溶媒+电针+内脏痛组,每组6只。空白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内脏痛组大鼠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电针+内脏痛组先电针双侧四白穴20min,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大鼠首先用辣椒素处理双侧眶下神经,术后5d待其完全恢复后电针双侧四白穴20min,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溶媒+电针+内脏痛组大鼠用溶媒处理双侧眶下神经,其余处理同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各组大鼠处理完毕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ucleusofthesolitarytract,NTS)和三叉旁核(para-trigeminalnucleus,PTN)的c-fos表达。结果 (1)电针+内脏痛组腹部收缩次数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1);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大鼠腹部收缩次数较电针+内脏痛组明显增加(P<0.05);溶媒+电针+内脏痛组大鼠腹部收缩次数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5)。(2)电针+内脏痛组NTS的c-fos表达较内脏痛组明显减少(P<0.05);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NTS的c-fos表达较电针+内脏痛组明显增加(P<0.01)。(3)电针+内脏痛组PTN的c-fos表达较内脏痛组明显增加(P<0.01);辣椒素+电针+内脏痛组PTN的c-fos表达较电针+内脏痛减弱(P<0.05);溶媒+电针+内脏痛组PTN的c-fos表达较辣椒素组显著增加(26.3±4.50vs11.7±2.44,P<0.01)。结论 C纤维在电针口面部穴位对内脏痛的镇痛效应中有重要作用,口面部的躯体感觉传入通过C纤维经PTN中继后与内脏的感觉传入可能在NTS发生汇聚并进行整合,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 刘健华符文彬徐振华刘雪芳陈杰斯
- 关键词:四白穴内脏痛C纤维孤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