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莲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3篇角膜
  • 2篇植入
  • 2篇疗效
  • 2篇黄斑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阻塞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焦
  • 1篇多焦视网膜
  • 1篇多焦视网膜电...
  • 1篇眼内
  • 1篇眼内组织
  • 1篇医院就诊
  • 1篇植入术
  • 1篇治疗近视

机构

  • 10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刘玉莲
  • 2篇孙洪臣
  • 2篇邹鹏飞
  • 2篇卢建民
  • 2篇张丰菊
  • 2篇李璇
  • 2篇刘波
  • 1篇马翔
  • 1篇范松涛
  • 1篇吴群
  • 1篇王岳秀
  • 1篇鲁智丽
  • 1篇于芳蕾
  • 1篇郝永祥
  • 1篇姚瑶
  • 1篇孙晓晶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CHST6基因突变分析研究
2013年
目的斑状角膜营养不良(MC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角膜斑状混浊的少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CHST6)基因突变导致,最终常需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研究MCD患者的CHST6基因突变,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研究。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MCD一家系3例同代患者的CI-IST6基因的第3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后直接DNA测序,以明确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结果3例第3外显子均发生共同的复合式突变:T62A/62—63insA,致使终止密码子提前m现至第322位碱基。结论CHST6基因第3外显子的T62A/62—63insA突变可为患者及亲属提供基因诊断及家系遗传指导。且迄今为止该突变首次被发现。
刘玉莲李璇邹鹏飞卢建民
关键词:基因突变
眼内组织大范围骨化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男性,61岁。因左眼眼磨、眼痛50余天人院。50余天前不慎被树枝划伤左眼,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角膜炎”,行角膜刮片细菌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给予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50余天,病情逐渐加重。
姚瑶刘玉莲
关键词:眼内组织医院就诊细菌培养左眼角膜炎
曲安奈德诱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2022年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2周前肌肉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后出现视物模糊,未予治疗,1天后症状自行消失,4天前再次肌肉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后出现视物模糊,伴视物变色,症状不改善,于2020年9月17日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入院治疗。入院后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 0.25,-2.00 DS;左眼 0.4,-1.75 DS。眼压:右眼13 mmHg, 左眼12 mm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
孙晓晶刘玉莲
关键词:曲安奈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超声乳化术在晶状体不全脱位的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合并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在晶状体不完全脱位手术中的应用的术后效果,及行超声乳化时的技术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13例(14眼)自发性或外伤性或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摘除晶状体,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10例(11眼)。结果(1)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2~045眼,05~088眼,>081眼。(2)1眼人工晶状体稍向下偏移。(3)一过性眼压升高4眼。(4)前房少量出血3眼。结论超声乳化技术应用于晶状体不完全脱位手术大大减小了手术切口,减少术后散光。术中合并囊袋张力环植入可稳定晶状体和玻璃体,利于手术顺利操作,有助于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张丰菊于芳蕾鲁智丽王岳秀范松涛刘玉莲吴群
关键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脱位囊袋张力环植入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应用美国CHIRON公司keracor117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68例130眼近视患者行PRK治疗。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为-2.00—-9.75D(x±s:-5.11±1.81D)散光度0—-4.0D。结果:术后3—6个月残留屈光度为+0.08±0.29D,裸眼视力≥0.8者占94.2%,≥1.0者占90.4%。术前屈光度-2D—-6D患眼,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5.2%,≥1.0者占94.2%;术前屈光度-6.25D—-9.75D者,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1.7%,≥1.0占65.4%。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测矫正度±0.5D范围内者占84.6%,0.8%的术眼有2级以下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1.5%术眼角膜有丝状物,1.5%术眼用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者占5.2%。结论: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稳定性好,预测性强,值得临床应用。但术后应注意护理及随访。
张丰菊郝永祥孙洪臣马翔刘玉莲王玉秀刘波
关键词:近视PRK角膜切削术疗效
内界膜剥除与不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比较单纯黄斑前膜剥除术、黄斑前膜剥除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探讨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38只患眼的手术疗效。其中A组:黄斑前膜剥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18眼,B组:单纯黄斑前膜剥除术20眼。手术后随诊3个月以上,于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时对患者行视力、MERG及OCT检查,分别对每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两组之间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MERG的1环和2环P波振幅及潜时均无明显差异。手术后3个月时两组视力较手术前均明显提高,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手术前明显降低,A组术后MERG的1环和2环P波振幅明显降低,但术后3个月时两组之间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MERG潜时差异无显著性,A组MERG的振幅比B组有明显的降低。结论黄斑前膜剥除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有效方法,内界膜剥除术在手术后短期内未显示其有效性,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刘玉莲森敏朗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内界膜剥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地形图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的视网膜地形图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所致黄斑水肿的图像特征,监测黄斑水肿的变化,探讨BRVO所致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OCT对17人17眼发病后3个月以内、继发于BRVO的黄斑水肿患者行视网膜地形图检查,对图像进行分类并随访观察,将初诊时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根据黄斑水肿范围及程度的不同将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地形图分为3种类型,视网膜地形图对黄斑水肿的轻微变化非常敏感,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呈负相关。结论OCT的视网膜地形图可有效地观察BRVO所致黄斑水肿的范围及程度,并可用于监测黄斑水肿的发展以及治疗后水肿的变化,早期BRVO(发病后3个月以内)所致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呈负相关。
刘玉莲森敏朗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以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为首诊的颈动脉重度狭窄一例
2018年
患者男,64岁.因右眼突发视物不清2d于2017年6月20日到我院眼科就诊.既往高血压病10年,未规律用药.入院查体,患者神清语明,四肢肌力Ⅴ级,未见明显脑缺血相关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数指/20 cm,左眼视力0.8.右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视盘边界清晰,乳斑束区视网膜可见一类横椭圆形黄白色水肿区;其余视网膜颜色正常,动脉细,反光增强,静脉走形未见明显异常,动静脉比约1:3,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图1A).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眼压19 mmHg(1mrnHg=0.133 kP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右眼视盘颞侧至黄斑区可见片状背景荧光遮蔽(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黄斑鼻侧视网膜内层结构水肿增厚(图2).诊断:右眼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CLRAO).
姜茜亚刘玉莲
关键词:病例报告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家系癍状角膜营养不良(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一MCD家系中已发现的同代3例(4眼)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并分别对患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对术后的病变角膜行阿辛蓝和阿辛蓝一过碘酸雪氏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角膜基质内散在分布界限不清、斑块状灰白色混浊,且角膜中央的斑片状混浊位置表浅、密集,位于上皮下及基质浅层,角膜周边的斑片状混浊位置较深但稀疏,位于基质深层。阿辛蓝染色可见角膜基质中细胞质及弹性纤维蓝色着柒。阿辛蓝一过碘酸雪氏染色中可见角膜上皮变薄,上皮下大片的蓝紫色着染的斑块状物质。透射电镜下可见角膜上皮间存在大量细胞外空泡样物质。患眼术后随访28~32个月,角膜植片透明,未见复发。结论MCD具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角膜基质内沉着物为酸性黏多糖。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可能是造成其临床体征的主要原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MCD有效的治疗手段。
刘玉莲李璇卢建民邹鹏飞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穿透性角膜移植
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38例临床观察
1997年
本文报告38例(40只眼)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讨论了儿童手术的年龄、白内障摘除及 IOL 术的特殊性,以及术后视力减退的原因,强调精确的显微手术处理,充分控制术后的炎症反应,是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成功和视力增进的保证。
孙洪臣刘玉莲刘波龙艳韩燕华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