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东

作品数:155 被引量:1,262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92篇教育
  • 27篇教师
  • 26篇课程
  • 21篇教学
  • 19篇文化
  • 16篇教育理论
  • 14篇教育学
  • 13篇学术
  • 13篇知识
  • 11篇人文
  • 9篇学理
  • 7篇学科
  • 7篇人文精神
  • 7篇论教育
  • 7篇民族
  • 6篇性知识
  • 6篇学术传统
  • 6篇实践性知识
  • 6篇教育实践
  • 6篇教育研究

机构

  • 15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省社会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陇东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153篇刘旭东
  • 6篇吴原
  • 5篇吴银银
  • 4篇何波
  • 3篇李晓华
  • 3篇郝文武
  • 2篇翟楠
  • 2篇张善鑫
  • 2篇李定仁
  • 2篇蒋玲玲
  • 2篇花文凤
  • 1篇张晓华
  • 1篇余文森
  • 1篇尤伟
  • 1篇张春海
  • 1篇范国睿
  • 1篇刘炎欣
  • 1篇朱益明
  • 1篇李虎林
  • 1篇马丽

传媒

  • 15篇教育理论与实...
  • 11篇教育研究
  • 10篇西北师大学报...
  • 10篇当代教师教育
  • 9篇当代教育与文...
  • 6篇青海师范大学...
  • 5篇课程.教材....
  • 5篇高等教育研究
  • 5篇西北成人教育...
  • 4篇民族教育研究
  • 4篇青海民族学院...
  • 3篇教育评论
  • 3篇中国教师
  • 3篇当代教育科学
  • 3篇国家教育行政...
  • 3篇教师教育研究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江苏高教
  • 2篇自然辩证法通...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现代教育在塑造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1997年
论现代教育在塑造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刘旭东塑造和培养人文精神是时代赋予现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教育要更加合理有效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就不能不指向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一、现代教育应不遗余力地提高人的文化素养,这是塑造人文精神的基础。文化素...
刘旭东
关键词:现代教育人文精神文化素质
全文增补中
论中国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被引量:14
2018年
任何学术话语体系都源自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和理论的建构。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的教育话语体系经历了教育学教科书改革、教育原理研究、与当代西方教育理论对话、反思问题化、教育学术话语中国化等阶段,但属于自己的学术话语还需假以时日。教育实践是教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物质基础,丰富的现实生活是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支撑。在构建当代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用自己的话语解读当代中国教育实践变革,以批判反思的方式准确揭示教育实践变革的内在逻辑,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刘旭东蒋玲玲
关键词:教育
论教育质量话语创新与教育高质量发展被引量:2
2023年
促进人获得实质性发展是教育质量话语建构的逻辑起点,建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质量话语体系是教育理论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现代性教育质量话语存在诸如人被抽象化与教育质量观扭曲、唯数字化计算逻辑的教育质量标准、教育不确定性消解和教育实践者伦理责任弱化等弊端。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以人的生成与完善为推动教育质量话语创新的内在依据,以回归教育原点为推动教育质量话语创新的价值取向,在关照和改善人的境况中推动教育质量话语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在密切教育与社会的内在联系中推动教育质量话语实现时代转型。为此,要推动教育发展从人的抽象发展观转向对人的发展内在价值的关注,通过回归原点超越数字计算的质量逻辑,在推动教育实践变革中唤醒教育实践者的伦理责任,在更加全面地彰显教育社会职能中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刘旭东屈塬
关键词:教育质量
教育行动的逻辑与教育理论创新——兼论哈耶克的“必然无知”理论被引量:16
2016年
教育是探究性的社会活动,"必然无知"驱动着教育行动,使其有了多种发展可能。通过探究教育活动的"必然无知"不仅可以更好地揭示教育行动的逻辑,也是实现教育理论创新的需要。教育行动是沿着自身的实践逻辑展开的,充分揭示默会知识之于行动的价值是重构教育理论的必要条件。为此,教育理论要具有情境适应性,能够准确地揭示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并深度介入教育实践;教育理论要植根于坚实的民族文化传统,创新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方式,回归教育原点讨论问题;要用符合自身学科立场的思想方法去审视教育理论,追求教育理论自身的品格和特性,始终把人作为关注的焦点。
刘旭东
关键词:教育行动哈耶克教育理论
休闲:幸福生活与人的和谐发展被引量:13
2008年
休闲是人逐渐摆脱外在制约而有条件地开展随心所欲活动的状态,是对规范化生活的超越。创造是幸福生活的质的规定性,休闲使人的发展得以从某种专业化的技能或某种专门的技巧中解放出来,为创造提供了条件。创造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条件,而休闲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间具有同质性。要积极开展闲暇教育,它是和谐发展的途径。
刘旭东
关键词:休闲闲暇教育
论行动的教学论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教学现象中蕴含着教学的本质,准确地解释教学现象、解决疑难是教学论的基本功能。教学的情境性和生成性决定了教学论是直面教学实践的学科,它生成于疑难教学情境中。以往的教学论研究祛时间性、祛情境性,把教学现场仅仅作为获取数据和资料的对象,带来了理论脱离实践的后果。教学论不能以知识为目的,教学论研究者是以行动为策略解决教学问题者。因此,行动的教学论研究者是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具有强大的实践能力,其学术人格是宽容而不是偏激批判的,有能力通过行动挖掘并彰显教学的内在特质。
刘旭东花文凤
关键词:教学论教学实践
论教学的行动性与教学理论创新被引量:8
2015年
行动性是教学的内在特质,是展现其价值和功能的基本方式。在长期的实践中,教学理论形成了以直面教学实践和积极行动为基本内涵的学术传统。然而,在技术理性的制约下,这个传统一度被遏制。如今要复兴教学理论的学术传统,就需要以行动为基本策略,努力彰显教学活动的价值属性、生活本性,突出问题解决的旨趣,超越学科逻辑和框架的钳制,践行教学的反思性和行动性,揭示教学活动和教学现象的变化性和丰富性。
刘旭东
关键词:教学教学理论学术传统
对义务教育公平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义务教育公平是指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公正、平等、充分地享有教育机会、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等条件,以期实现个体健全、充分发展的教育状态。义务教育公平从形式上可分为起点公平和质量公平。义务教育公平在宏观上具有全体性、免费性、平等性、非排他性等特点;在微观上具有教育目标的唯一性、教育内容的统一性、教育过程对待的公正性、教育质量的保证性等特点。
许邦兴刘旭东
关键词:义务教育公平起点公平质量公平
“疫情下人的发展与教育思考”笔谈被引量:6
2020年
人的发展,是教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围绕着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的相关阐述,衍生了教育学的诸多理论分野。“新冠肺炎疫情”当下,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学学科和广大医护工作者受到社会的高度褒扬和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忙碌人群,继续扛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疫情当中考虑人的成长和发展问题,自然就多了一些时代感和使命感。11位专家,就疫情对学生的影响、教育的责任以及未来社会成员的新要求等问题,展开论述。本组笔谈,主要聚焦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兼及相关课程及学科的话题。而人的发展与教育问题,同样不同程度存在于其他几组笔谈的相关阐述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
童世骏朱益明王光明余文森余文森石中英范国睿范国睿刘旭东何齐宗刘旭东
关键词:风险社会教育自觉教育目标
生命视域中的深度学习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度学习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是生命生长和发展的需要,深度学习的意义在于唤醒生命、滋养生命、丰富生命。以往在技术理性的钳制下,教育价值观被扭曲,学习表层化,失却了激活生命的意义。深度学习是有灵魂的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其内在品质能够进行培养和塑造。在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要在教学中充分彰显学习的生命唤醒价值,关注内隐学习,从学科的角度促进深度学习;要关注核心素养和学习情境的构建,真正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刘旭东
关键词:生命文化人工智能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