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汉

作品数:120 被引量:95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5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变质
  • 15篇麻粒
  • 15篇麻粒岩
  • 13篇地质
  • 11篇拉斯曼丘陵
  • 11篇变质作用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新生代
  • 10篇岩石
  • 10篇造山带
  • 9篇陨石
  • 8篇山带
  • 8篇冈瓦纳
  • 8篇冰川
  • 7篇地质意义
  • 7篇同位素
  • 7篇火山
  • 6篇东昆仑
  • 6篇孢粉

机构

  • 92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中国地质科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地...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冶金地质...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南京地质矿产...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地质矿产部
  • 2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墨尔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18篇刘小汉
  • 24篇方爱民
  • 21篇琚宜太
  • 14篇俞良军
  • 13篇郝杰
  • 13篇周学君
  • 13篇赵越
  • 12篇韦利杰
  • 12篇李继亮
  • 11篇黄费新
  • 11篇李广伟
  • 10篇仝来喜
  • 9篇李潇丽
  • 9篇郑祥身
  • 8篇刘小兵
  • 8篇任留东
  • 7篇刘晓春
  • 7篇王彦斌
  • 6篇桑海清
  • 6篇肖文交

传媒

  • 18篇岩石学报
  • 12篇极地研究
  • 11篇地质科学
  • 9篇南极研究
  • 6篇自然科学进展
  • 4篇科学通报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15篇2003
  • 15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4篇1999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南极普里兹湾Sφstrene岛麻粒岩变质年代及其与邻区的关系被引量:6
1995年
对东南极普里兹湾Sstrene岛石榴辉石麻粒岩的变质年龄通过Sm-Nd法做了重新测定,得出604±28(2σ)Ma的石榴石-辉石-斜长石-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并指出本数值代表了该区主期中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至于与其北东部的Bolingen群岛、拉斯曼丘陵的关系,通过岩石组合,变质叠加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变质时代推断,自Sstrene岛至拉斯曼丘陵后期低压变质叠加逐渐增强。
任留东刘小汉
关键词:变质年龄麻粒岩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组合及其特征被引量:22
2005年
柳区砾岩是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伴随造山带的后期演化所形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山前磨拉石建造,它对确定印度/亚洲板块碰撞时间的上限、探讨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等最近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在该套磨拉石的上部层位再次找到了一批植物化石,经研究鉴定约有10余种,隶属7科9属。相比前人发现,这些植物化石多是新出现的科属种,而且大多数是已经灭绝的类型,与现生种的关系较远,因此它们的发现为西藏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古生物及古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是对这一地区生物化石的重要增补。文中报道这些植物化石组合及其区系特征,探讨这些化石植物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条件,并对一些主要的植物化石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方爱民阎臻刘小汉陶君容李继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潘裕生
关键词:砾岩古植物藏南磨拉石建造隆升历史化石特征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含砾泥岩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1999年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赫德半岛中分布的一套主要由复理石相岩石组成的低级变质沉积岩(迈尔斯陡崖组)被认为是中- 新生代火山岩的基底(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以前含砾泥岩在迈尔斯陡崖组局部地点曾有零星报道,但详细的地质填图确认此地有四层含砾泥岩分布。研究表明,这些含砾泥岩可能是水下碎屑流沉积,其生成环境可能是海底扇中扇的水道。对比在南极半岛所发现有大量的含砾泥岩,则进一步表明利文斯顿岛早期地质特征可与南极半岛相比,两者在中- 新生代岩浆弧形成之前处于相同的构造环境。
邓希光郑祥身刘小汉
关键词:地质意义
从南极冰盖和气候演化研究历史的回顾看格罗夫山地区新生代沉积岩发现的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南极冰盖自形成以来就一直是全球环境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扩展和消融的动态演化过程不仅是南极大陆最重要的地质过程 ,而且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因此 ,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学界所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了南极冰川和气候演化研究的历史 ,总结了当前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南极考察队发现格罗夫山 (GroveMountains)
方爱民刘小汉李钟益李潇丽黄费新
关键词:南极冰盖新生代沉积岩冰碛岩
罗迪尼亚—冈瓦纳古陆演化中的东南极陆块
冈瓦纳古陆的研究已经有百年历史,而东南极又是冈瓦纳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质考察与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成为国际上最早一批阐明冈瓦纳古陆,特别是东冈瓦纳陆块形成于5亿年前的"泛非"期构造运动...
刘小汉赵越仝来喜任留东刘晓春俞良军
关键词:冈瓦纳古陆拼合
文献传递
藏南大地构造模型新探讨
刘小汉李广伟刘小兵琚宜太韦利杰周学君张鑫刚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暗色麻粒岩锆石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1995年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代表性的原岩为镁铁质堆晶岩的暗色麻粒岩,其中锆石的U-Pb同位素年代测定表明,本区在泛非事件(500Ma)之前的晚元古中期可能经历过一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主要由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组成的暗色麻粒岩的U-Pb不一致线年龄结果为772.4+71.1/-48.0(2σ)Ma。结合野外地质证据。
仝来喜刘小汉陈福坤王彦斌任留东
关键词:麻粒岩锆石
西藏柳区砾岩地质时代厘定的微体古植物新证据及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柳区砾岩是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后产出的陆相山前磨拉石建造,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后期的丰富地质与古环境信息.本文对其中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层进行了孢粉学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柳区砾岩中上部出现逐渐增多的渐新世孢粉组合,说明柳区砾岩建造的时代可上延至渐新世.这套孢粉组合以落叶阔叶被子植物为主,含一定量的松科等针叶裸子植物和少量的常绿阔叶被子植物等组成的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反映了暖温带或温带的气候环境特征.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新特提斯洋闭合后藏南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和古海拔高度提供了新的重要制约.
韦利杰刘小汉严富华麦学舜李广伟刘小兵周学君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孢粉组合渐新世
东南极格罗夫山麻粒岩中的出溶辉石及其对泛非期变质条件的制约
<正> 在东南极格罗夫山镁铁质麻粒岩的单斜辉石中,首次发现了斜方辉石(易变辉石)的出溶结构。出溶分为两期,第一期仅在亚钙质普通辉石斑晶中发育,出溶片晶粗大且平行于(100)面,由辉石重组分析获得变质
刘晓春赵越刘小汉陈晶
文献传递
格罗夫山地区陨石回收被引量:34
2000年
中国南极考察队于 1 998~ 2 0 0 0年两次对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了陨石回收工作 ,共回收 32块陨石 ,根据 1 5、1 6次队回收的陨石的分布范围、密度和岩石化学类型的差异性 ,初步确定格罗夫山阵风悬崖一带是一个新的陨石富集区。
琚宜太刘小汉
关键词:陨石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