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云

作品数:32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连云港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细胞
  • 10篇干细胞
  • 9篇间充质干细胞
  • 9篇充质干细胞
  • 7篇基因
  • 7篇癌细胞
  • 6篇蛋白
  • 5篇间充质
  • 5篇分化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癌
  • 4篇肿瘤
  • 4篇腺癌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胰腺癌细胞
  • 3篇诱导分化
  • 3篇增殖
  • 3篇绒毛
  • 3篇神经干

机构

  • 3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7篇徐州医学院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连云港市妇幼...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徐州医学院第...
  • 1篇徐州市妇幼保...
  • 1篇邳州市人民医...
  • 1篇泰安市中医医...
  • 1篇江苏省沭阳县...

作者

  • 32篇刘小云
  • 12篇刘福民
  • 11篇万美荣
  • 8篇冯霞
  • 5篇万美容
  • 5篇朱学文
  • 4篇周兵
  • 4篇魏鑫
  • 4篇牛坚
  • 4篇耿德勤
  • 4篇任超
  • 4篇汪正伟
  • 4篇王飞通
  • 4篇刘斌
  • 3篇花茂方
  • 3篇葛巍
  • 3篇曾因明
  • 3篇张伟伟
  • 3篇李金梅
  • 3篇叶英

传媒

  • 4篇徐州医学院学...
  • 3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口腔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对胰腺癌SW1990细胞耐药性影响的实验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诱导胰腺癌细胞SW1990中ABCG2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胰腺癌细胞SW1990用DMEM培养液常规培养,用0.82 mg/ml吉西他滨作用SW1990细胞24、48和72 h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其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ABCG2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ABCG2 mRNA的表达,并且分析ABCG2表达水平与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 0.82 mg/ml吉西他滨作用SW1990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1±0.61)%、(13.4±2.17)%、(6.4±1.34)%,不同时间点两两相比P均<0.05。0.82 mg/ml吉西他滨作用SW1990细胞24、48、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ABCG2 mRNA分别上升了(2.21±0.11)倍、(3.30±0.08)倍和(4.72±0.12)倍,蛋白上升了(2.17±0.14)倍、(3.61±0.09)倍和(4.98±0.13)倍,且组间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西他滨能抑制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增殖,但随着时间延长,药物抵抗逐渐增强,这可能与吉西他滨作用细胞后上调ABCG2的表达有关。
王飞通周兵刘小云汪正伟牛坚魏鑫刘斌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耐药
脑脊液诱导人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索脑脊液诱导人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同种异体脑脊液和细胞生长因子为诱导剂,体外诱导人脐血源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从形态学、免疫组化、荧光免疫组化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两种方法诱导后间充质干细胞呈现神经干细胞改变,均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表现相应的特征形态结构、表型和生物学特性,细胞长势良好。而脑脊液诱导组,从形态上与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基本一致,但从时间上缩短神经干细胞、神经样细胞的生长周期。结论两种诱导方法均可在体外定向诱导不同来源人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样细胞,而脑脊液诱导组诱导时间和细胞周期均较短。
叶英万美荣戴如飞刘小云曾因明
关键词:脑脊液间充质干细胞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
成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健康成年骨髓,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经连续传代后改用含10nmol/L地塞米松、10nmol/Lβ-甘油磷酸钠、50μmol/L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分子标志鉴定,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B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后细胞形态向成骨细胞转化,经RT-PCR、流式细胞仪、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糖原染色鉴定为成骨细胞。结论BMSCs经合理的体外诱导培养后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叶英万美荣刘小云曾因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
人脐血源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比研究人脐血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并观察其分化潜能和形态学变化,为组织工程选取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别分离纯化成人骨髓和脐血源MSCs,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并在含有2%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中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将获得的MSCs向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利用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培养、传代和向神经细胞表型转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免疫组化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接种后48h贴壁,7d细胞呈长梭形,有一定的方向性,并达到90%融合;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s)48h后贴壁,似乎贴的不牢,持续14d才能形成小丛、小簇、小集落,21d排列才有一定的方向性。培养基添加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神经前体细胞样表型,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能特异性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B微管蛋白(β-tubulin)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神经胶质相关蛋白(GFAP)。结论人脐血和骨髓中含MSCs,且具备其基本特征,体外培养UMSCs生长速度比BMSCs缓慢10d-15d左右,传代以后的各组细胞生长速度与形态无明显差异。骨髓和脐血来源的MSCs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叶英刘小云万美荣杜文生曾因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分化神经前体细胞
根皮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根皮素对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根皮素对He 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根皮素对He La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Millicell小室检测根皮素处理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e La细胞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应用RT-PCR方法检测MMP-2 mRNA及MMP-9 mRNA的表达。结果:根皮素能抑制He La细胞增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根皮素处理He La细胞后能诱导其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llic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根皮素处理后细胞的穿膜数明显减少(P<0.05);随着根皮素浓度的增加,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P<0.05);MMP-2 mRNA及MMP-9 mRNA的表达随着根皮素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P<0.05)。结论:根皮素可显著抑制人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可能通过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并激活caspase-3而诱导凋亡,通过下调MMP-2及MMP-9的表达而降低He La细胞的侵袭能力。
赵翠刘福民周健刘小云冯霞朱学文
关键词:宫颈肿瘤增殖凋亡
脑脊液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移植间充质干细胞(MSCs)或经脑脊液诱导分化的神经样干细胞(NSCs)治疗神经变性疾病(N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骨髓细胞学分析结果是否正常,将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NDD患者分为:骨髓源干细胞治疗组(A组,骨髓细胞正常),脐血源干细胞治疗组(B组)。采用分离培养、脑脊液诱导分化方法获得MSCs和NSCs,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进行细胞移植治疗;于移植治疗前、首次移植后3个月、6个月,采用特定神经功能量表、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及生活质量量表(EuroQOL)对患者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同期,观察记录移植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14例NDD患者中A组8例、B组6例,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移植后A组和B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B1分值和EuroQOL分值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术后有3例出现过短暂性低热,A组2例,B组1例,对症处理可控制;随访期间A组有1例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B组有3例患者死于继发性肺部感染。最长随访时间已超过2年,未出现继发性肿瘤等细胞移植严重并发症。结论腰穿鞘内注射移植骨髓源或脐血源MSCs及其经脑脊液诱导获得的NSCs能显著改善NDD患者的神经功能,无严重不良发应和并发症;当NDD患者自身骨髓细胞分析异常,可用脐血源干细胞替代自体骨髓源干细胞进行细胞移植治疗。
任超张才溢丁红梅陈浩耿润露刘小云万美荣耿德勤许铁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鞘内注射神经变性疾病干细胞移植
NKG2D、MICA和IL-8在早期自然流产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NKG2D、MICA和IL-8在早期自然流产(ESA)患者蜕膜绒毛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例ESA患者作为流产组,2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妇女作为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蜕膜绒毛组织中NKG2D、MICA和IL-8mRNA及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蜕膜绒毛组织中MICA蛋白的表达,分析NKG2D、MICA与IL-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流产组蜕膜绒毛组织中NKG2D、MICA和IL-8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流产组蜕膜绒毛组织中NKG2D、MICA和IL-8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CA存在于绒毛组织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及蜕膜组织基质细胞中。NKG2D、MICA与IL-8mRNA呈正相关(r=0.71、0.74,P〈0.05);NKG2D、MICA与IL-8蛋白呈正相关(r=0.76、0.77,P〈0.05)。结论ESA患者蜕膜绒毛组织中NKG2D、MICA和IL-8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这可能是导致滋养细胞侵袭性降低并发生ESA的重要原因。
赵之明刘福民刘小云朱学文万美容冯霞
关键词:早期自然流产白介素-8
PARP-1基因沉默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放射敏感性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PARP-1基因沉默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放射敏感性。方法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分为Ishikawa/scramble组(细胞转染scramble-shRNA)、Ishikawa/sh PARP-1组(细胞转染PARP-1-shRNA)。采用CCK-8实验测算两组0、2、4、6、8 Gy照射剂量下的细胞增殖率。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并利用Graphpad prism5.0软件,根据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两组放射生物学相关参数(K、N、D0、Dq、SF2)。结果 2、4、6、8 Gy射线照射后,Ishikawa/sh PARP-1组细胞增殖率较Ishikawa/scramble组低(P均<0.05)。Ishikawa/sh PARP-1组放射生物学参数K为0.863、N为3.987、D0为1.158、Dq为0.837、SF2为0.50,Ishikawa/scramble组分别为0.605、3.534、1.653、1.309、0.73;Ishikawa/scramble组与Ishikawa/sh PARP-1组的放射增敏比为1.43(D0值比)和1.56(Dq值比)。结论 PARP-1基因沉默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放射敏感性增强。
王静陆晓媛朱翔翡彭琼刘福民冯霞刘小云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脆性X综合征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与甲基化的检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脆性X综合征的群体筛查方法。方法应用热启动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对62例智力低下儿童、12例父母外周血液以及5例高危胎儿的脐带血中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与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热启动PCR方法检测79例标本,77例标本的CGG重复数在21~40之间,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例标本未扩增出明显条带。采用MS-PCR方法检测出2例FMR1基因甲基化但CGG重复数在正常范围的患者。结论应用热启动PCR结合MS-PCR方法检测FMR1基因CGG重复数和甲基化,能提高诊断效率,可作为筛查脆性X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花茂方刘小云王文陈红刘福民严晓南
关键词:脆性X综合征FMR1基因甲基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降血糖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移植胰岛及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已初见成效,但由于胰岛来源匮乏和免疫排斥反应而研究受阻。目的:移植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观察其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免疫细胞染色等检测诱导情况。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移植诱导胰岛样细胞的实验组,实验组经肾包囊移植诱导后的胰岛样细胞,对照组移植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移植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体质量变化。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经肝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因子诱导后可以向胰岛样细胞转化。细胞移植后,对照组大鼠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大鼠血糖与对照组和移植前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含肝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的诱导体系可诱导成胰岛样细胞,经诱导的细胞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将诱导后细胞通过肾包囊途径移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可降低大鼠血糖水平。
张立明王人颢万美荣温泉刘小云邵永
关键词:器官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