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云英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重点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问号钩端螺旋...
  • 4篇螺旋体
  • 4篇钩端螺旋体
  • 3篇细胞
  • 2篇J774A....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镀银染色法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成纤维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群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移动性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7篇刘云英
  • 5篇严杰
  • 2篇王兴祥
  • 2篇王世君
  • 2篇陈君柱
  • 2篇李立伟
  • 2篇罗冬娇
  • 1篇毛亚飞
  • 1篇陆淼泉
  • 1篇范钰
  • 1篇范芳华
  • 1篇李淑萍
  • 1篇杨雨民
  • 1篇金丹丹
  • 1篇罗依惠
  • 1篇郑伟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国外医学(微...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细菌整合子与移动性基因盒的研究进展
2005年
整合子是由整合酶基因、基因盒和基因盒附着位点三者组成的遗传元件.在整合酶介导下,整合子通过位点特异的重组系统获取并交换外源DNA(基因盒),即将基因盒整合到整合子上或将之从整合子上剪切下来,但是整合子本身不能够移动.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关于整合子与基因盒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的研究近况,对了解整合子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移动性基因盒在细菌的多重耐药和毒力研究中,尤其是在适应选择性压力下细菌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云英严杰陆淼泉
关键词:整合子基因盒移动性基因组进化多重耐药酶基因
白藜芦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大鼠cFs,在体外建立AngⅡ诱导的cFs增殖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分别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ODQ)及白藜芦醇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的影响;采用心钠素(ANP)及脑钠素(BNP)mRNA表达检测细胞肥厚反应;放免法及ELISA法测细胞培养液中ANP及BNP水平;RT-PCR方法检测ANP、BNPmRNA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化学比色法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放免法测定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结果白藜芦醇25-100μmol/L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但这种作用可被L-NAME及ODQ部分阻断。白藜芦醇作用细胞后NO、cGMP水平升高,ANP、BNP水平降低,ANP、BNP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白藜芦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及细胞肥厚有抑制作用。上调NO-cGMP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
王世君王兴祥范芳华严杰刘云英范钰陈君柱
关键词:白藜芦醇心脏成纤维细胞脑钠素环磷酸鸟苷
问号钩端螺旋体对体外培养的吞噬和非吞噬细胞株的不同感染的研究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是细长、螺旋状的细菌,分为致病性的问号钩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至少十二种)和腐生性的双曲钩体(Leptospra biflexa)(至少四种)两大类。钩端螺旋体病(Le...
刘云英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体外培养
大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斑贴法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AngⅡ刺激VSMC建立细胞增殖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观察大黄素(10,20,40,80μmol.L-1)、亚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00μmol.L-1)对AngⅡ诱导VSMC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硝酸还原酶及化学比色法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SMC iNOS mRNA的表达。结果:大黄素在10~80μmol.L-1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抑制VSMC增殖,但可被100μmol.L-1的L-NAME部分抵消;大黄素能减少PCNA阳性细胞表达,升高NO,NOS,iNOS水平,增加iNOS mRNA的表达。结论:大黄素对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有抑制作用,抑制VSMC PCNA的表达,上调iNOS基因表达,升高NO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杨雨民王世君金丹丹刘云英王兴祥陈君柱
关键词:大黄素血管平滑肌细胞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感染细胞内问号钩端螺旋体吞噬泡形成及其与溶酶体的融合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吞噬泡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及感染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用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感染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和猴肾成纤维细胞Cos-7。采用透射电镜观察J774A.1细胞和Cos-7细胞胞内钩体吞噬泡的形成及感染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双荧光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含钩体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情况。结果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J774A.1细胞30 min、感染Cos-7细胞15 min即可在胞浆中发现膜包绕的含钩体吞噬泡,吞噬泡内钩体均保持原有生理弯曲。56601株问号钩体感染Cos-7细胞2h后,钩体吞噬泡膜开始消失,但未发现J774A.1细胞内钩体吞噬泡膜消失的现象。J774A.1细胞内钩体吞噬泡与溶酶体发生共区域化,表明吞噬泡与溶酶体发生融合。J774A.1细胞感染钩体后出现染色质浓缩形成的凋亡小体样结构、细胞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等超微结构病变,但Cos-7细胞感染钩体后其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问号钩体感染J774A.1细胞和Cos-7细胞后可迅速形成吞噬泡并可能与钩体Ⅲ型分泌系统产物有关。J774A.1细胞内钩体吞噬泡可与溶酶体发生融合。不同细胞的钩体吞噬泡膜消失及超微结构改变有明显差异。
刘云英罗冬娇郑伟李立伟严杰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超微结构改变
我国4个钩端螺旋体血清群lipL21基因序列分析及其表达产物的鉴定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本文采用高保真PCR从我国主要流行的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株、流感伤寒群临型56609株及腐生性双曲钩体参考标准株三宝垄群patoc型PatocⅠ株基因组DNA中扩增了全长lipL21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4株钩体lipL21基因与已报道的相应序列(GenBankNo.:AY187271)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9.64~99.82%和99.46~100%。所构建的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lipL21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在IPTG诱导下,能有效地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LipL21,其产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10%。Westernblot结果证实,兔抗钩体TR/patocⅠ属特异性抗原血清能识别rLipL21并与之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提示,lipL21基因序列非常保守,其表达产物有良好免疫原性,可作为研制通用型钩体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抗原。
刘云英罗冬娇严杰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
问号钩端螺旋体诱导的Vero和J774A.1细胞的凋亡和超微结构病变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不同毒力的钩体黏附和侵入宿主细胞能力及其病理变化。方法 :建立 Fontana镀银染色法用于观察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 5 6 6 0 1株、波摩那群波摩那型 5 6 6 0 8株和双曲钩体三堡隆群 patoc型 Patoc 株黏附 Vero和 J774 A.1细胞的能力 ;采用电镜技术观察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病变 ;采用 FITC- 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 ,检测紫外线灭活前后的上述钩体菌株诱导 Vero和 J774 A.1细胞凋亡或坏死的情况。结果 :问号钩体 5 6 6 0 1和 5 6 6 0 8株对 Vero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 2 4 .2 %和 2 2 .9% (P>0 .0 5 ) ;对 J774 A.1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4 9.0 %和 4 6 .9% (P>0 .0 5 ) ;双曲钩体 Patoc 株不能黏附细胞。两株问号钩体侵入细胞后形成含有钩体的特殊吞噬泡 ,并引起相似的细胞超微结构病变 ,如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或溶解、细胞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及线粒体嵴消失、内质网肿胀和膜旁核糖体消失等。灭活前的 5 6 6 0 1和 5 6 6 0 8株引起的 Vero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84 .4 %和 82 .8% ,灭活后则分别为 77.9%和 86 .1%。灭活前后的 5 6 6 0 1株均以诱导 Vero细胞晚期凋亡为主 ,其凋亡率分别 6 8.0 %和5 2 .9%。灭活前后的 5 6 6 0 8株均以诱导 Vero细胞早期凋亡为主 ,其凋亡率分别为 6 4.1%和 5 0 .1%
李立伟刘云英严杰毛亚飞罗依惠李淑萍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法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