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杰

作品数:357 被引量:1,054H指数:14
供职机构:杭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2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5篇螺旋体
  • 96篇钩端螺旋体
  • 72篇细胞
  • 71篇基因
  • 69篇问号钩端螺旋...
  • 45篇螺杆菌
  • 44篇幽门螺
  • 44篇免疫
  • 43篇幽门螺杆菌
  • 36篇原核表达
  • 36篇杆菌
  • 33篇蛋白
  • 32篇抗原
  • 31篇耐药
  • 25篇球菌
  • 22篇外膜蛋白
  • 20篇克隆
  • 19篇原核表达系统
  • 19篇免疫保护
  • 16篇免疫原性

机构

  • 340篇浙江大学
  • 91篇杭州医学院
  • 29篇杭州师范大学
  • 29篇浙江大学医学...
  • 20篇温州医学院
  • 20篇金华职业技术...
  • 20篇绍兴文理学院
  • 14篇浙江大学医学...
  • 1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0篇温州医科大学
  • 9篇浙江中医药大...
  • 6篇浙江中医药大...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6篇杭州市红十字...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浙江省中医院
  • 5篇杭州市疾病预...
  • 5篇四川省疾病预...

作者

  • 355篇严杰
  • 67篇孙爱华
  • 50篇毛亚飞
  • 37篇李立伟
  • 34篇林旭瑷
  • 26篇陈莉丽
  • 24篇罗冬娇
  • 22篇阮萍
  • 20篇楼永良
  • 17篇李淑萍
  • 14篇胡玮琳
  • 14篇蒋锦琴
  • 13篇赵金方
  • 12篇葛玉梅
  • 12篇范兴丽
  • 12篇罗依惠
  • 11篇孙伟莲
  • 10篇夏肖萍
  • 10篇楼宏强
  • 9篇王欢

传媒

  • 120篇中华微生物学...
  • 49篇浙江大学学报...
  • 2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4篇中华流行病学...
  • 13篇微生物学杂志
  • 12篇中国人兽共患...
  • 6篇口腔医学
  • 6篇浙江大学学报...
  • 5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国外医学(微...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浙江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细胞生物...
  • 2篇科技通报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江西医学检验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3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13篇2012
  • 9篇2011
  • 21篇2010
  • 20篇2009
  • 41篇2008
  • 22篇2007
  • 32篇2006
  • 35篇2005
  • 41篇2004
  • 20篇2003
3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研磨法从凝胶中纯化小片段DNA的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匀浆器研磨凝胶快速高效纯化回收小片段DNA的方法。将包含目的小片段DNA的凝胶在TE缓冲液中直接用匀浆器研磨后,离心收集上清,在盐离子和无水乙醇的作用下沉淀DNA,再将沉淀的DNA重溶于TE缓冲液中,...
林旭瑷陈寅严杰
文献传递
不同糖蛋白B基因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糖蛋白B(gB)基因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慢性牙周炎(CP)的关系。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65例CP患者龈下菌斑标本和24名牙周健康者龈沟液标本中HCMV的gB基因,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gB基因进一步分型。分析HCMV及其不同gB基因型感染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以位点计,CP的HCMV感染率59·23%(154/260),明显高于牙周健康者的感染率32·29%(31/96)(P<0·01)。CP的HCMV感染者中gBⅠ型、gBⅡ型、gBⅠ和Ⅱ混合型分别占11·7%(18/154)、80·5%(124/154)和7·8%(12/154);牙周健康的HCMV感染者中gBⅠ型占45·2%(14/31),gBⅡ型占38·7%(12/31),gBⅠ和Ⅱ型混合感染占16·1%(5/31)。与牙周健康者相比,CP患者感染HCMV以gBⅡ型明显占多数(P<0·01)。不同gB基因型HCMV感染在不同临床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和牙龈指数的位点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感染与CP密切相关,但与牙周炎严重程度无直接关系。gBⅡ型可能是与CP相关的HCMV优势基因型。
陈莉丽孙伟莲严杰余钟声
关键词:牙周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基因型聚合酶链式反应
白藜芦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大鼠cFs,在体外建立AngⅡ诱导的cFs增殖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分别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ODQ)及白藜芦醇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的影响;采用心钠素(ANP)及脑钠素(BNP)mRNA表达检测细胞肥厚反应;放免法及ELISA法测细胞培养液中ANP及BNP水平;RT-PCR方法检测ANP、BNPmRNA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化学比色法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放免法测定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结果白藜芦醇25-100μmol/L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但这种作用可被L-NAME及ODQ部分阻断。白藜芦醇作用细胞后NO、cGMP水平升高,ANP、BNP水平降低,ANP、BNP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白藜芦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及细胞肥厚有抑制作用。上调NO-cGMP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
王世君王兴祥范芳华严杰刘云英范钰陈君柱
关键词:白藜芦醇心脏成纤维细胞脑钠素环磷酸鸟苷
钩端螺旋体groEL基因原核表达及其产物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groEL基因原核重组表达系统,了解重组表达的GroEL蛋白(rGroEL)对金地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保真PCR扩增问号钩体赖株groEL基因并测序,常规方法构建groEL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联合Bio-Rad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检查rGroEL表达情况及其可溶性,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GroEL。观察rGroEL免疫金地鼠对问号钩体赖株感染的保护率。采用MAT法检测免疫动物血清与我国流行问号钩体血清群交叉凝集效价。结果:所克隆的groEL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完全相同。所构建的groEL基因原核表达系统能表达可溶性rGroEL。100和200μgrGroEL对金地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0%和75.0%。rGroEL免疫金地鼠血清可不同程度地凝集各问号钩体血清群。结论:GroEL蛋白是问号钩体属特异性保护性抗原,可用于制备通用性钩体基因工程疫苗。
李小余王银环严杰程东庆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原核表达免疫保护
IGF-II促MC3T3-E1细胞增殖和存活及影响NO水平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IGF II)对小鼠成骨细胞株MC3T3 E1细胞促增殖、存活和影响一氧化氮(NO)水平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株MC3T3 E1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GF II,用MTT法、酶化学法检测MC3T3 E1细胞增殖和NO水平的变化.结果 IGF II对MC3T3 E1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在1~100ng/m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第3天时100ng/mLIGF II组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培养5天和6天后,对照组细胞6天OD值明显低于5天OD值(P<0.01),而100ng/mLIGF II组细胞6天OD值则显著高于5天OD值(P<0.01).结论 IGF II能促进MC3T3 E1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NO产生,并具有抗MC3T3 E1细胞死亡作用.
孙伟莲吴燕岷陈莉丽严杰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C3T3-E1细胞增殖一氧化氮
甲型副伤寒杆菌pagC基因分布及其重组表达产物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确定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重组表达产物rPagC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构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rPagC。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rPagC表达情况及其产量。采用免疫扩散法、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PagC对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微量肥达试验检测rPagC免疫小鼠血清凝集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的效果。结果:所有被检测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均携带pagC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9.1%~100%和98.4%~100%。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rPagC。rPagC免疫家兔可产生高效价抗体并能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产生阳性Western杂交信号。ELISA结果显示,97.1%(66/68)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标本rPagC抗体阳性。100μg和200μg rPagC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3.3%(11/15)和86.7%(13/15)。rPagC免疫小鼠血清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H抗原凝集效价高达1∶10~1∶40。结论:pagC基因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分布广泛。rPagC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
张佳范欣丽葛玉梅严杰孙爱华
关键词:免疫保护性
一种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引起中耳炎的血清及该血清的应用
一种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引起中耳炎的血清及该血清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血清由重组蛋白MAP‑rHap‑C4‑GGGS‑Hap‑C150免疫得到。该血清(及血清稀释液)具有有效杀菌功能。由于该血清除具有杀菌作用的抗体成份...
孙爱华严杰范兴丽张新蔚
我国主要问号钩端螺旋体血清群lipL21基因序列及其产物免疫反应性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分析我国15群15型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参考标准株外膜脂蛋白lipL21基因序列,构建该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了解lipL21基因自然表达状况。方法高保真PCR扩增上述问号钩体株及双曲钩体Patoc型PatocⅠ株基因组DNA中全长lipL21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分别用钩体TR/PatocⅠ和rLipL21兔抗血清为一抗的Western blot鉴定目的重组蛋白rLipL21的免疫原性,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rLipL21兔抗血清的交叉凝集效价。以盐变-去垢剂处理法提取钩体外膜蛋白,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钩体株lipL21基因自然表达情况。结果上述钩体株均存在序列高度保守的lipL21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75%~99.82%和99.46%~100%。rLipL21能与TR/PatocⅠ及rLipl21兔抗血清发生结合反应。rLipL21免疫家兔能产生抗体,该抗体对上述15株问号钩体MAT效价为1:16~1:128。问号钩体外膜标本中均可检出LipL21,双曲钩体则否。结论我国钩体群参考标准株均含有序列保守的lipL21基因并自然表达于外膜,双曲钩体PatocⅠ株虽含有lipL21基因但未表达。rLipL21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有可能作为新型钩体疫苗或检测试剂盒的候选属特异性表面抗原之一。
罗冬娇胡野孙百莉田菊霞胡美多严杰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
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PⅠ基因型及PⅠB基因点突变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分析浙江地区淋病奈瑟菌株外膜孔蛋白PⅠ基因序列及其点突变与耐药性关系,了解本地区淋病奈瑟菌株PⅠA与PⅠB基因分布及其优势基因型。方法采用高保真PCR扩增34株淋病奈瑟菌全长PⅠ基因序列,T-A克隆后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建立多重PCR同时检测113株淋病奈瑟菌PⅠA和PⅠB基因。分析测序菌株PⅠB基因中与耐药性密切相关的G120和A121变异情况,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确定PⅠB菌株的耐药性。结果11株PⅠA+淋病奈瑟菌均为ⅠA6血清型。23株PⅠB+淋病奈瑟菌中,6株(26.1%)为ⅠB3血清型、5株(21.7%)为ⅠB3/6血清型、2株(8.7%)为ⅠB4血清型、9株(39.1%)为ⅠB3/6-ⅠB2嵌合血清型、1株(4.3%)为ⅠB2-ⅠB4嵌合血清型。所建立的多重PCR可特异和准确地对PⅠA和PⅠB基因分型,检测灵敏度为10 ng DNA模板。113株淋病奈瑟菌中,26株(23.0%)和87株(77.0%)分别携带PⅠA和PⅠB基因。经测序的23株PⅠB+淋病奈瑟菌中,1株(4.3%)G120和A121均未突变,3株(13.0%)G120或A121突变,2株8.7%)G120突变但A121缺失,17株(73.9%)双位点突变。22株G120和/或A121突变的PⅠB+菌株均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结论所建立的多重PCR可用于淋病奈瑟菌PⅠA和PⅠB基因的分型检测。本地区流行的淋病奈瑟菌主要携带PⅠB基因。ⅠA6为PⅠA菌株优势血清型。PⅠB菌株以ⅠB3/6-ⅠB2嵌合、ⅠB3和ⅠB3/6血清型常见,但主要为耐药性G120和,或A121突变株。
孙爱华罗冬娇胡美多周晓辉严杰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突变
蔷薇科植物果核油性提取物体内外抗呼吸道病毒效果的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蔷薇科植物果核油性提取物体内外抗呼吸道病毒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和细胞病变作用(CPE)检查,观察不同浓度油性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A3株、冠状病毒OC43株和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的作用。采用小鼠感染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抵抗流感病毒A3株和冠状病毒OC43株致死性感染的效果。结果0.5%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12%作用5min、0.06%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流感病毒A3株引起的鸡红细胞吸附现象;0.25%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06%作用5min、0.03%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冠状病毒OC43株引起的小鼠红细胞吸附现象。1.0%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25%作用5min、0.12%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引起的CPE。0.12%、0.25%和0.5%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流感病毒A3株攻击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30%、90%和100%。0.06%、0.12%和0.25%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冠状病毒OC43株攻击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30%、80%和100%。结论较低浓度的蔷薇科植物果核油性提取物即可显示出较强的体内外抗常见呼吸道病毒作用,但体内抗病毒作用有明显的有效剂量阈值。
罗冬娇李立伟蔡玲斐俞利萍严杰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抗病毒作用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