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佟伟军

作品数:166 被引量:943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2篇血压
  • 51篇蒙古族
  • 48篇古族
  • 46篇高血压
  • 22篇卒中
  • 21篇缺血
  • 21篇急性
  • 19篇血性
  • 19篇脑卒中
  • 16篇缺血性脑卒中
  • 16篇急性缺血
  • 16篇急性缺血性
  • 15篇血管
  • 15篇急性缺血性脑...
  • 14篇蒙古族人群
  • 14篇急性缺血性脑...
  • 13篇多态
  • 13篇多态性
  • 13篇入院
  • 12篇基因多态性

机构

  • 136篇苏州大学
  • 49篇通辽市疾病预...
  • 26篇科左后旗疾病...
  • 22篇通辽市卫生防...
  • 21篇通辽市医院
  • 20篇哈尔滨医科大...
  • 13篇内蒙古民族大...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古奈曼旗疾病...
  • 8篇国家人口计生...
  • 7篇阜新市中心医...
  • 5篇昆山市妇幼保...
  • 4篇大连大学附属...
  • 4篇句容市疾病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成都市龙泉驿...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通辽市科尔沁...
  • 2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161篇佟伟军
  • 70篇张永红
  • 25篇许锬
  • 23篇林哲
  • 22篇刘永跃
  • 21篇李永山
  • 18篇布仁巴图
  • 17篇王健
  • 16篇赵宏林
  • 13篇哈森高娃
  • 11篇胡健伟
  • 11篇周蓦
  • 11篇吴刚
  • 10篇邱长春
  • 10篇刘丽娟
  • 10篇李红美
  • 9篇郑玉梅
  • 9篇张显玉
  • 9篇许群
  • 9篇黄桂蓉

传媒

  • 47篇中国公共卫生
  • 13篇苏州大学学报...
  • 9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脑与神经疾病...
  • 5篇中国初级卫生...
  • 5篇中国学校卫生
  • 5篇中华高血压杂...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数理医药学杂...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1篇2015
  • 14篇2014
  • 7篇2013
  • 17篇2012
  • 14篇2011
  • 16篇2010
  • 16篇2009
  • 15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蒙古族6~18岁学生腰围、臀围水平的分析
2014年
目的 了解蒙古族6~18岁城乡男女学生腰围、臀围水平分布及年龄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蒙古族通辽市校点2010年的调查数据,共计有效人数6607人。分析比较城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学生的腰围、臀围水平,对年龄和腰围、臀围进行双变量关联性分析,计算相关系数r并做t检验。结果 2010年通辽市蒙古族6~18岁学生的腰围、臀围均数和年龄之间呈高度正相关,腰围和臀围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其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女,均为城市学生腰围、臀围水平比乡村稍高,部分年龄段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城男的腰围、臀围水平较高。结论 2010年通辽市蒙古族6~18岁学生腰围、臀围水平总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性别间存在着差别,符合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多数组别腰围和臀围水平城乡间无差别。
丁鸿娟贾茹佟伟军布仁巴图哈森高娃林哲张壮伟陶淑琴
关键词:蒙古族腰围臀围
江苏省句容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防治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江苏省句容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句容市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及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纵向观察钉螺面积、人群血吸虫阳性检出率、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研究灭螺覆盖率与钉螺面积、居民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2005—2010年连续6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活螺密度逐年下降。居民血吸虫阳性检出率从2005年的O.34%(36/10 551)下降到2010年的0.00%(0/12372),学生和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5年的88.28%(128/145)和86.44%(204/236)提高到2010年的96.58%(141/146)和92.83%(246/265)。钉螺面积与药物灭螺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r=-0.910,P〈0.05),与环境改造灭螺覆盖率无显著相关关系(r=-0.404,P〉0.05);居民阳性检出率与药物灭螺覆盖率和环境改造灭螺覆盖率均无显著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07、-0.496,P均〉0.05)。结论句容市钉螺面积逐年下降,居民血吸虫病阳性检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采取控制钉螺、人群筛查化疗、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效果明显。
江成功陈世军李水明佟伟军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健康教育
蒙古族人群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对高血压预测价值的ROC曲线评价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蒙古族人群探讨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ROC曲线评价。结果正常血压组不同性别间的BMI、WC、W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不同性别间的BMI和WHR差异均有统计差异(P<0.01),而与WC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各指标对高血压预测价值的大小依次为:WHR>WC>BMI;女性为:WC>WHR>BMI。结论 BMI、WC、WHR是蒙古族高血压重要的预测因子。
赵宏林佟伟军巴图林哲张永红
关键词:体重指数腰围高血压ROC曲线
蒙古族人群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 ,选择高血压患者 115例和血压正常者 117例。用血糖仪测定血糖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胰岛素和C -肽 ,采用胰岛素敏感指数方法判断胰岛素抗性。结果 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在 2组人群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腰臀围比分层后得出 ,BMI<2 4或WHR <0 9的情况下 ,胰岛素敏感指数在 2组人群中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蒙古族非肥胖人群中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关。
王艳华张永红佟伟军李水山黄桂蓉冯华王健巴图刘丽娟
关键词:蒙古族胰岛素抵抗高血压
苏州市≥30岁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异常与肥胖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江苏省苏州市≥30岁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异常与肥胖的关系,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苏州市金阊区8个小区抽取的2 889名≥3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异常与肥胖的关联性。结果苏州市调查的2 889名≥30岁人群中,尿微量白蛋白异常者446例,检出率为15.44%;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与正常组人群比较,体质指数(BMI:25.3 vs 24.4)、腰围(WC:84.0 vs 82.0)、腰臀比(WHR:0.88 vs 0.87)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以这3个指标定义的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正常组(P〈0.001);在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肥胖者(OR=1.610,95%CI=1.189-2.181)和WHR中心性肥胖者(OR=1.349,95%CI=1.078-1.688)均可增加≥30岁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危险性;当BMI肥胖和WHR中心性肥胖者同时存在时,≥30岁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危险性为无BMI肥胖和WHR中心性肥胖者的1.937倍(OR=1.937,95%CI=1.370-2.740)。结论肥胖是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危险因素。
杜楠彭浩张秋晁湘琴田洪刚佟伟军李红美
入院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2009年5月31日至2013年5月31日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及实验室检验资料。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出院时进行脑卒中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s scale,MRs)(0分≤MRs≤2分为结局良好组,3分≤MRs≤6分为结局不良组),并对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患者之间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用四分位数法将入院时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4组,分别为≤2.4g·L^-1、2.4~2.72g·L^-1、2.72~3.18g·L^-1及〉3.18g·L^-1组。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 对患者入院时纤维蛋白原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后,第1~4组的结局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4.25%、29.67%、33.00%及37.22%,各组之间的结局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后,以纤维蛋白原水平第1分位数组(≤2.4g·L^-1组)为参比组,第3、4分位数组相对于参比组的OR(95%CI)值分别为1.518(1.150~2.004)和1.896(1.442~2.494),均P〈0.05。多因素调整后,以纤维蛋白原水平第1分位数组(≤2.4g·L^-1组)为参比组,第3、4分位数组相对于参比组的OR(95%CI)值分别为1.459(1.099~1.937)和1.683(1.271~2.230),均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独立的与发生结局不良相关联,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不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赵文义朱云波张晓璇曹星华佟伟军赵亮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纤维蛋白原
体质量指数正常的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在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蒙古族人群中炎症标志物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纳入BMI正常的内蒙古通辽市的居民178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信息,按照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n=583)和血压正常组(n=1201),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血样并进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检测。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研究炎症标志物水平与血压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炎症标志物水平与高血压的关联。结果高血压组的AngⅡ、hsCRP、sICAM-1、sE-selectin水平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52.0(40.8,85.9)比47.0(39.3,65.8)ng/L,6.7(4.4,13.7)比5.3(3.5,9.2)mg/L,(334.3±98.0)比(320.1±95.4)μg/L,18.5(15.0,24.4)比17.9(14.1,23.4)μg/L,均P<0.0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随AngⅡ和hsCRP水平增加而升高,线性趋势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ngⅡ,hsCRP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至1.005,1.018倍。结论在BMI正常的蒙古族人群中,AngⅡ、hsCRP水平与血压以及高血压相关联。
高昕鞠忠汪桂艳王艾丽佟伟军刘彦斌张永红
关键词:炎症标志物高血压蒙古族
常州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常州市城市、县镇及农村的6 250名婴幼儿及其父母进行面访调查,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 250名婴幼儿中男性占52.17%,女性占47.83%,性别比为109.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男孩偏好(OR=2.796)、父亲男孩偏好(OR=1.644)是影响常州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危险因素;母亲女孩偏好(OR=0.680)、父亲女孩偏好(OR=0.486)是影响常州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保护因素。结论常州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父母的性别偏好观念对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影响。
胡健伟金钰如汪晓东顾斌茅雪琴许锬佟伟军郑玉梅
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因素性别偏好
苏州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调查苏州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调查苏州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SF-36评分中,男性一般健康(GH)、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活力(VT)和情感作用(RE)均显著高于女性;35岁以下组PF、GH评分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上组,而后者SF、RE评分显著高于前者;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活力(VT)、社会功能(SF)和精神卫生(MH)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是影响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张平佟伟军
关键词:生活质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 557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MRs≥3为复合结局,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复合结局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大小、不同脑卒中亚型、发病-入院时间长短、住院时间长短、体温、心率、血压、血糖、心脏病史、房颤史、既往脑卒中病史、饮酒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为了进一步控制混杂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发病-入院时间、住院天数、体温、心率、高血糖、房颤病史、脑卒中病史8个变量与预后相关。高龄、发病-入院时间短、住院天数短、发热、心率增快、高血糖、房颤病史、脑卒中病史是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梁金刘文博孙建平谷新医马强佟伟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