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5篇颌面
  • 4篇面部
  • 3篇颌面部
  • 3篇外科
  • 3篇面部骨折
  • 2篇愈合
  • 2篇颌骨
  • 2篇颌骨骨折
  • 2篇颌面部骨折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骨
  • 2篇下颌骨骨折
  • 2篇内固定
  • 2篇快速成型技术
  • 2篇骨折复位
  • 2篇复位
  • 1篇岛状瓣
  • 1篇导管
  • 1篇垫块

机构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红安县人民医...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重庆市璧山区...

作者

  • 12篇何海涛
  • 4篇杨茂进
  • 3篇聂鑫
  • 3篇柴鉴深
  • 2篇温秀杰
  • 2篇董正谋
  • 2篇刘鲁川
  • 2篇陈渝斌
  • 1篇丁琳琳
  • 1篇张莉
  • 1篇杨雪
  • 1篇刘宿
  • 1篇谭颖徽
  • 1篇徐琳
  • 1篇王金川
  • 1篇代娟
  • 1篇周霞
  • 1篇王建华
  • 1篇谢佳
  • 1篇张丽蓉

传媒

  • 5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物质在去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下牙槽神经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试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中国大白兔32只,分为实验组(去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组)和对照组(保留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组),分别在术后第7、14、21、28天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物质(SP)在新生骨痂中的表达,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失神经骨折组骨痂中SP含量早中期表达弱,晚期表达逐渐增强;对照组骨痂中SP在早期表达较强,到14d尤明显,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晚期SP表达复又增强;SP在骨痂中表达失神经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下牙槽神经参与了早期骨修复和晚期的改建,神经参与骨折愈合的调控与SP有关。
何海涛谭颖徽王建华徐琳
关键词:P物质下颌骨骨折骨折愈合
用于头部固定医用气管导管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头部固定医用气管导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条形头带,该条形头带一端中部设有一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固定带,该条形头带另一端设有两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二固定带,两条第二固定带分别位于条形头带的两侧,且两条...
杨雪刘宿代娟何海涛丁玲玲张丽蓉谢佳
文献传递
快速成型技术在颌面头颈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是指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利用三维重建数据,短时间内通过材料的堆积制作出物体原型的一种数字化成型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多个领域开始应用并迅速发展,但在我国尚未推广,临床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模型制作过程以及在颌面头颈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方面作一评述。
何海涛杨茂进
关键词:颌面损伤快速成型技术修复重建外科
3D打印技术在颌面部多发骨折术前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对颌面部多发骨折术前预测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8名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5~58岁,平均43岁。术前行颌面部三维重建CT,将数据输入3D打印机,制成与患者颌面部1∶1的快速成型模型,在模型上模拟骨折手术及骨折固定材料预成型,并在实际手术中对比模型与真实骨折状况的符合程度。结果 3D打印模型可以准确复制面部骨折状况,所有患者实际骨折情况与术前预测对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面部外形、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3D打印技术具有较高精确性,利用其进行骨折术前预测,可以提高手术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并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丁琳琳柴鉴深杨茂进何海涛杜文俊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预成型
不同颌间牵引结合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下颌骨骨折的重建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同时结合牙弓夹板或自攻钛钉进行术后颌间牵引固定,探讨两种牵引方式对患者口腔情况和术后咬合关系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对65例下颌骨骨折病例在完成骨折坚固内固定的基础上分别应用牙弓夹板和自攻钛钉进行颌间牵引,14 d后拆除颌间牵引,术后3-6月进行复查,对患者术后及复查期间口腔情况和咬合关系进行评估,采用两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3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两种技术相结合,即使全面部骨折和陈旧性骨折都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不同颌间牵引结果显示采用自攻钛钉治疗更加简便,口腔卫生情况明显好于采用牙弓夹板的患者;复查显示两组患者咬合关系恢复理想,两者骨折愈合、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可吸收材料进行颌骨固位是一种较先进的坚固内固定方法,颌间自攻钛钉是恢复及维持咬合关系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佘振华聂鑫杨茂进陈渝斌何海涛柴鉴深
关键词:颌骨骨折颌间牵引钛钉牙弓夹板
两种入路下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观察两种入路下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分为头皮冠状入路组和局部小切口入路组,每组20例。评价手术完成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感受度(VAS)、骨折复位、软组织恢复情况和病人满意度评价。结果:头皮冠状入路组较局部小切口入路组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多,VAS评分在第12、24、36和48 h时头皮冠状入路组均较局部小切口入路组疼痛程度高;头皮冠状入路组骨折复位优于局部小切口入路组、软组织恢复及病人满意度差于局部小切口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软组织恢复好,患者满意度高,特别适宜耐受性差、美观要求高的患者。
董正谋聂鑫陈渝斌何海涛刘鲁川温秀杰
关键词:颧骨复合体骨折内固定VAS评分
问题6:全面部骨折复位顺序?
2015年
解答:由于全面部骨折涉及面部多骨,使骨折复位失去了参照对侧的基础,因此复位的顺序和步骤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由外向内的原则,但是具体情况下应考虑骨折段的数量、移位程度、牙存在与否等因素来决定,可以是先易后难、先咬合后外形的原则。总之,任何一种治疗顺序都不可能适合所有骨折情况,应根据"功能与形态恢复并举"的原则,尽早治疗。
何海涛
关键词:全面部骨折计算机辅助外科骨折复位快速成型技术仿真模型模拟手术
牵张成骨在颌面外科的应用研究
目的:随着牵张成骨在颌面外科的应用,大量垂直向和水平向骨增量技术得到了发展。本研究探讨了牵张成骨和正颌技术治疗牙颌面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用牵张装置固定骨两端,按一定频率和速度向一定方向进行牵引,对严重颌面部畸形患者采用...
聂鑫杨茂进柴鉴深何海涛
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颏下岛状瓣在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8年9月在我科收治的口腔癌患者行颏下岛状瓣修复组织缺损19例,记录病变部位、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情况,设计颏下岛状瓣修复组织缺损,评估皮瓣成活、神经损伤、外形与功能恢复、癌肿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19例颏下岛状瓣均移植成功,其中2例血管危象,1例远端坏死,2例暂时性面瘫,所有受区与供区外观、功能满意,1例病灶复发,2例同侧淋巴结转移,1例远处转移。结论:颏下岛状瓣血供可靠,制备简单,应用灵活,成活率高,且供区与受区色泽、质地匹配,功能恢复满意,适宜基础疾病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董正谋董毓刘锐张莉周霞何海涛温秀杰刘鲁川陈渝斌
关键词:颏下岛状瓣口腔癌组织缺损
问题4:颌面部损伤急救处理原则是什么?
2015年
解答:颌面部损伤急救基本步骤包括ABCDE:A:气道(airway);B:呼吸(breathing);C:循环(circulation);D:神经损伤程度评估(disability);E:全身检查(exposure)。初步检查应不超过2~5min。当存在多个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应同时处理:(1)解除呼吸道梗阻:托下颌、清除口鼻异物及分泌物、安置鼻咽或口咽通气道等;(2)观察呼吸是否正常,有无血气胸等;(3)抗休克和止血,在抗休克的同时应积极考虑止血,并建立静脉通道;
何海涛
关键词:颌面部损伤口咽通气道DISABILITYAIRWAY呼吸道梗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