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东进

作品数:257 被引量:2,467H指数:26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6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5篇农业科学
  • 45篇生物学
  • 30篇经济管理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文化科学
  • 15篇天文地球
  • 9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6篇武夷山风景名...
  • 36篇风景
  • 36篇风景名胜
  • 36篇风景名胜区
  • 29篇生态系统
  • 22篇生态
  • 22篇湿地
  • 19篇毛竹
  • 18篇景观
  • 16篇铁杉
  • 16篇滨海湿地
  • 16篇长苞铁杉
  • 15篇土壤
  • 15篇网络
  • 14篇神经网
  • 14篇神经网络
  • 13篇杉林
  • 13篇人工神经
  • 13篇人工神经网络
  • 13篇种群

机构

  • 226篇福建农林大学
  • 30篇福建林学院
  • 14篇东北林业大学
  • 14篇河南科技大学
  • 10篇福建农业职业...
  • 6篇福建江夏学院
  • 3篇福建省林业科...
  • 3篇武夷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厦门鹭江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邵阳学院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作者

  • 257篇何东进
  • 131篇洪伟
  • 108篇游巍斌
  • 68篇吴承祯
  • 35篇巫丽芸
  • 32篇纪志荣
  • 31篇肖石红
  • 27篇游惠明
  • 16篇洪滔
  • 15篇覃德华
  • 15篇曹彦
  • 14篇胡海清
  • 13篇张中瑞
  • 12篇李晓景
  • 11篇郑开基
  • 11篇王其炳
  • 10篇刘金福
  • 10篇何小娟
  • 10篇刘勇生
  • 9篇陈灿

传媒

  • 16篇福建林学院学...
  • 14篇应用与环境生...
  • 12篇森林与环境学...
  • 11篇生态学报
  • 1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0篇福建农林大学...
  • 9篇林业科学
  • 9篇植物资源与环...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山地学报
  • 6篇北华大学学报...
  • 6篇武夷学院学报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热带亚热带植...
  • 5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高等农业教育

年份

  • 10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8
  • 12篇2017
  • 18篇2016
  • 4篇2015
  • 16篇2014
  • 17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18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1篇2004
2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1987-2013年林业主要气象灾害与林业经济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福建省1987—2013年的气象灾害受灾面积(主要有水灾、旱灾、风雹灾、冷冻灾)和林业产值等资料,运用传统灰色关联度法和基于距离分析的改进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林业气象灾害对林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灰色关联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法结果具有一致性,各主要灾害对林业经济影响的大小顺序均为水灾>旱灾>冷冻灾>风雹灾,但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法中各关联程度有所提高,且综合影响度提高了0.4%。文章还据此提出各种气象灾害的防御治理建议,从而为福建省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意义。
连素兰吴柳萍何东进纪志荣洪伟曹彦
关键词:气象灾害林业经济灰色关联
天宝岩柳杉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被引量:9
2022年
为探寻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天然柳杉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揭示柳杉群落的种间关系以及演替趋势,以天宝岩柳杉群落重要值排前15位的主要乔木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比率法(R_(V))、χ^(2)检验、联结系数(C_(A))、共同出现百分率(P_(C))和点相关系数(C_(PC)),对其进行种间联结性分析测定与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天宝岩柳杉群落15个主要乔木种群总体呈不显著负联结,种间联结相对松散,独立性较强。χ^(2)检验结果显示,105个种对中,呈正联结的种对有46对,负联结种对有59对,正负联结比为0.78,其中不显著联结种对有75对,占总数的71.4%。C_(A)、P_(C)和C_(PC)结果均表明各种群之间多呈不显著联结,有较大的随机性,对生境需求不一致,种对共同出现概率较低。根据种群聚类分析结果和种间联结性分析及生态习性,把柳杉群落15个主要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同一组内树种具有相似的生态习性和资源需求,种对间相互依赖共存,多呈正联结,不同生态种组间树种多呈负联结。因此,在对柳杉天然林保护的同时应选取与其呈正相关性的物种作为柳杉天然群落更新的主要物种,增加群落多样性,同时降低人为干扰,促进群落趋于稳定。
温鑫鸿王其炳潘辉潘辉陈妍何东进
关键词:种间联结生态种组
农林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被引量:13
2010年
在分析当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要办学模式的基础上,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为例剖析了农林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专业交流平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评估体系等5个方面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何东进刘爱琴吴承祯赖日文郑世群巫丽芸宋萍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课程设置
基于资源环境特色的统计学科发展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结合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的特点与优势,通过对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讨论,阐述了构建具有资源环境特色的统计学科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为统计专业教育生存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实施建议。关键词:特色专业;资源与环境;统计学;
刘金福洪伟吴承祯陈辉何东进徐道炜洪滔范海兰
关键词:统计学
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倒木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评价被引量:15
2013年
以天宝岩长苞铁杉林的倒木-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与模糊评价方法,探讨分析倒木接触处土壤及空旷处土壤的肥力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苞铁杉林分内倒木的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肥力指数随海拔降低呈下降趋势,且随腐烂等级的升高,土壤肥力指数升高,其中,第Ⅳ腐烂等级倒木接触处土壤肥力较邻近腐烂等级出现降低趋势;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的肥力显著高于空旷地,长苞铁杉纯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的肥力指数低于空旷地土壤.研究揭示了倒木存在对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规律,可为后期在长苞铁杉林内开展倒木更新研究时的倒木选择与保留提供科学依据.
游惠明何东进蔡昌棠刘进山洪伟游巍斌王磊肖石红胡静郑晓燕
关键词:长苞铁杉林倒木土壤肥力质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态环境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
2023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课程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专业核心课程《生态工程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课程中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6个案例进行调查,探析学生感兴趣的融合方式及其原因,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的价值,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李键洪滔何东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工程学
闽东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化及其模拟被引量:6
2013年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与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闽东滨海湿地1993、2001、2010年3个时期景观格局特征及动态变化,并引入分室模型模拟了3种人为干扰强度(干扰强度降低,干扰强度不变,干扰强度增强)下未来30 a景观异质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 a间闽东滨海湿地的总体景观格局变化微小,仍是以水域为基质,其他景观类型镶嵌其中的景观格局;受人类活动影响,天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工湿地面积不断增加,但1993-2010年湿地总面积减少264.23 hm2,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水域、潮间裸滩和其他非湿地等自然景观大量转化为农田、建筑用地和养殖场,其中潮间裸滩面积不断萎缩,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变化明显,斑块形状复杂度、分维数、破碎度和分离度也高于同时期其他景观类型。在3种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下,闽东滨海湿地景观多样性呈现不同变化,高强度人为干扰将导致闽东滨海湿地景观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何东进林立游巍斌王韧蔡金标廖小娟
关键词:滨海湿地驱动力
互花米草幼苗对NaCl和CdCl_2交互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以互花米草幼苗为材料,利用室内河沙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NaCl)浓度和重金属(CdCl2)浓度下互花米草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体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CdCl2浓度范围在0.2-0.8 mmol/L时,高NaCl浓度(700、900 mmol/L)交互胁迫下处理组均枯死,表明NaCl和CdCl2交互胁迫并不能促进互花米草幼苗的耐盐机制,反而加速其灭亡,交互胁迫下互花米草幼苗生长所能忍受的胁迫浓度下降,互花米草幼苗最大耐NaCl浓度为500 mmol/L;在4组CdCl2浓度胁迫下,NaCl增加了互花米草幼苗叶片中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且3个指标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NaCl浓度(500-700 mmol/L)达到峰值,P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NaCl浓度为500-900 mmol/L处,S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胁迫浓度低的处理组中,也说明SOD先于另外两种酶出现在互花米草幼苗抗氧化过程中;SOD活性同时与POD活性和CAT活性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只有渗透调节物质中的游离脯氨酸和抗氧化酶体系中的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考虑各个指标,互花米草在0-0.8 mmol/L CdCl2和0-900 mmol/L NaCl交互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中的可溶性蛋白与抗氧化酶体系中的SOD活性、POD活性均较为敏感且对胁迫浓度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
侯栋梁何东进游巍斌王韧蔡金标王鹏肖石红简立燕李威威
关键词:互花米草CDCL2幼苗胁迫生理响应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机制的计量研究
2018年
基于协同发展作用机理,构建福建省新型城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评二者协调发展程度,进而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深入剖析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5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013年以前城镇化发展滞后旅游业发展。两者具有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且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中,旅游产业对城镇化拥有反向修正作用,旅游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研究对促进福建省旅游业与城镇化深入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纪志荣何东进巫丽芸游巍斌林枚
关键词:城镇化旅游业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杉木壮苗定向培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运用3层人工神经网络对影响杉木壮苗培育的3因素:播种时间(A)、定苗时间(B)和定苗株数(C)的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A,B,C与杉木地径生长(Y)之间的普遍映射关系,从而只要根据A,B,C即可预测其地径生长Y的值。
何东进洪伟吴承祯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杉木壮苗育苗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