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俊杰

作品数:65 被引量:64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6篇地震
  • 22篇第四纪
  • 19篇裂带
  • 17篇晚第四纪
  • 16篇断裂带
  • 12篇龙门山
  • 11篇古地震
  • 10篇第四纪活动
  • 10篇青藏高原
  • 9篇晚第四纪活动
  • 9篇龙门山断裂
  • 8篇中段
  • 8篇龙门山断裂带
  • 8篇滑动速率
  • 8篇发震
  • 6篇断层
  • 6篇青藏高原东缘
  • 6篇发震构造
  • 5篇地震活动
  • 5篇地质

机构

  • 65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65篇任俊杰
  • 36篇张世民
  • 17篇丁锐
  • 10篇徐锡伟
  • 8篇赵俊香
  • 6篇刘旭东
  • 6篇谢富仁
  • 6篇刘汉永
  • 5篇罗明辉
  • 5篇吕延武
  • 4篇侯治华
  • 4篇刘韶
  • 4篇魏占玉
  • 4篇谭锡斌
  • 3篇李传友
  • 3篇郑文俊
  • 3篇孙鑫喆
  • 3篇张英礼
  • 3篇许冲
  • 3篇姜大伟

传媒

  • 11篇地震地质
  • 8篇震灾防御技术
  • 6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地壳构造与地...
  • 2篇现代地质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2篇2014年中...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城市地质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8年活...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晚第四纪古地震历史
丁锐任俊杰张世民吕延武刘汉永
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大震复发特征与复发间隔估计被引量:11
2009年
汶川MS8.0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从映秀、北川至南坝长约24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然而目前关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复发特征研究较少.通过地震地质科学考察和断层断错地貌的差分GPS测量,发现第一级河流阶地、河床和河漫滩上的垂直断距大致相当,均代表汶川地震的位错,而第二级河流阶地上的累计位移大致是最新地震垂直位移的2倍.利用断错地貌、地震矩率和滑动速率3种方法,分别估算了龙门山断裂带大地震的复发间隔.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可能发生与汶川大地震相当的地震,大震复发符合特征地震模型;大震复发间隔为3000—6000a.该结果可为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预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定量数据.
任俊杰张世民马保起田勤俭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断错地貌复发间隔汶川大地震
2012年加拿大西海岸M_W7.7地震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10月28日加拿大西海岸发生了MW7.7地震,震中位于板块边界的夏洛特皇后断裂南段,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相对北美板块以约6cm/a的速率,使得断层面应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破裂的结果。历史地震分析表明,该地震正好填充了南段一个多世纪以来存在的空区。该地震的发生可能表明一个新的地震周期的开始,未来几十年内该断裂带上可能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发生8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周娜任俊杰
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断裂运动组合及地震分段特征被引量:43
2005年
逆冲构造带的分段性研究是评价该类发震构造地震危险性的基础工作。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重要的NW向强震构造带,该构造带以逆冲错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其组合形式与逆冲强度存在南北差异。通过NE向横向断裂的构造地貌分析,发现横向断裂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倾滑活动。根据其与纵向断裂的交接关系,将横向断裂概括为横向分割断裂、横向撕裂断裂和横向转换断裂3种类型,讨论了3类横向断裂在逆冲构造带分段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将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分为独立的3段,并分析了各段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表明,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以横向断裂为标志的3分段特点,既体现了段与段之间断裂活动强度、地震破裂强度与步调的差异,又体现了段内地震破裂步调的一致性,表明横向断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逆冲构造带的破裂分段,只是横向断裂的类型不同,其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张世民聂高众刘旭东任俊杰苏刚
关键词:逆冲地震活动特征发震构造走滑活动地震破裂分段性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被引量:4
2012年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的存在和最新活动时代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石油地震探测资料和浅层地震剖面揭示该断裂的存在,并断错了第四系;野外调查表明,龙门山中段山前存在明显的线性地貌特征,山前断裂断错晚了更新世晚期的洪积台地;探槽剖面揭示距今约1500a之前在山前断裂上曾发生过一次地表破裂型事件,而该断裂未来具备发生强震的潜势.断错地貌的差分GPS测量和年代学分析显示山前断裂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大于0.36mm/a,其与龙门山中段主干断裂活动强度相当,说明龙门山山前断裂在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变形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不仅能为成都平原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也有助于全面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机制.
任俊杰徐锡伟孙鑫喆谭锡斌李康康文君刘保金
关键词:龙门山中段山前断裂断错地貌探槽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震源性质及发震构造初步分析被引量:25
2018年
国际标准时间2017年8月8日13点19分四川省九寨沟附近发生了M_s7.0级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快速确定该地震的震源参数及发震构造,评估地震危险性,文章初步分析了该地震的构造运动背景、震源区速度结构、震源参数和破裂过程、库仑应力场,以及同震断层的三维形态等特征.研究表明:(1)九寨沟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构造转换带的子断层、位于虎牙断裂西北延长线的未标识断层上;(2)主震破裂位置和余震分布区域位于地震波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地壳中下部剪切波在震源区西南侧呈低速特征,在东北侧转换为较正常的速度值;(3).余震呈西北-东南分布,区域较窄,大部分余震分布在5~20km深度;(4)主震以左旋走滑为主,震源机制解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52°,74°和8°.起破点深达20km,矩心深度则较浅,为6km左右,破裂集中在3~13km.矩震级为M_w6.5左右;(5)地震破裂增强了断层两端和邻近的塔藏断裂东段的库仑应力.基于定位结果和地质考察资料的发震断层几何模型显示,断层的倾角从西北向东南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为66°~89°,平均值在84°左右,断层呈接近直立的高角度走滑特征.
谢祖军谢祖军郑勇房立华房立华张勇王毛毛单斌张会平张会平任俊杰季灵运
关键词:震源参数发震构造地震危险性
2013年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触发滑坡被引量:40
2013年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M S7.0地震。文中简要介绍了芦山地震的基本情况与芦山地震区历史地震及其相关地震滑坡情况。依据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的空间关系,对芦山地震滑坡大体分布范围进行了推测。根据地震滑坡分类学,将芦山地震滑坡分为破坏型滑坡、连贯型滑坡、流滑型滑坡3大类。其中,破坏型滑坡包括岩质崩塌、岩质滑动、岩质崩滑、土质崩塌、土质滑动等5类;连贯型滑坡包括土质坍塌与慢土流2类;流滑型滑坡为快速流滑。破坏型滑坡如岩质崩塌、岩石滑动、土质崩塌这3类是芦山地震滑坡中最常见的类型。基于震后可利用的高分辨率航片,初步解译得到3 883处滑坡位置点数据。最后,从余震对滑坡的影响,芦山地震滑坡与邻区地震滑坡对比分析,对后续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滑坡精细解译的启示等3个方面开展了分析与讨论。
许冲徐锡伟郑文俊魏占玉谭锡斌韩竹军李传友梁明剑李志强王虎王明明任俊杰张世民何仲太
关键词:地震滑坡
涪江流域河流地貌特征对虎牙断裂带活动性的响应被引量:15
2018年
青藏高原东缘岷山东边界的虎牙断裂带强震频发,但因第四系保留有限,目前对于该断裂的活动性仍认识不清。而基岩山区河流地貌与活动构造关系研究发现,河流地貌特征能够很好地记录构造活动信息。虎牙断裂带横跨涪江流域,这为通过河流地貌研究虎牙断裂的活动特征提供了条件。文中选择涪江流域SRTM 30m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GIS技术提取了涪江流域坡度(slope)、局部起伏度(local relief)、标准化陡峭指数(ksn)、面积-高程积分值(HI)等地貌指数,并对跨虎牙断裂带小流域盆地的平均陡峭指数(ks)和面积-高程积分值进行对比,结合野外调查、岩性、降水与现代侵蚀速率等特征,分析讨论了涪江流域地貌特征与虎牙断裂带活动特征的关系。研究表明:1)涪江流域基本处于稳态状况,区内仅有跨雪山断裂带的河道剖面显示明显的裂点,其余跨断裂河道剖面无明显裂点存在;2)虎牙断裂带两侧地貌指数差异明显,整体上表现为西高东低,这应与虎牙断裂的逆断活动有关;3)断裂两侧的小流域地貌指数差异分析表明,沿虎牙断裂带自北向南抬升作用逐渐增强,反映了虎牙断裂带北段以走滑为主,南段以逆断为主。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变形机制的理解。
梁欧博任俊杰吕延武
关键词:构造抬升走滑断裂
五台山北麓断裂南峪口段山前断层地貌与沉积的关系
2014年
五台山北麓断裂为山西断堑系北部繁代盆地南缘的控制断裂,其南峪口段断层陡坎类型大致有洪积台地陡坎、基岩陡坎和黄土陡坎。本文对选取的6个较为典型位置开挖的探槽进行分析,通过分别分析对比其坎前堆积的特点及各位置的特点,认为五台山北麓断裂南峪口段坎前沉积特征可分别从冲沟沟口、沟口与扇间洼地过渡带、洪积扇扇间洼地和洪积扇扇缘四类地貌单元进行探讨。冲沟沟口坎前沉积最主要的特征为:可见多级冲积锥,未见崩积楔;沟口与扇间洼地过渡地带坎前沉积特征为少量黄土参与陡坎演化过程并发育条带状古土壤,洪积相砂砾石层大量分布并与坡积物呈侵蚀接触关系;扇间洼地坎前沉积特征为同深度发育较多级崩积楔,大量发育风成黄土,洪积相砂砾石层以透镜体形状发育于黄土中;洪积扇扇缘的黄土陡坎坎前沉积特征为黄土沉积参与的陡坎演化过程,崩积楔之上顺层发育黄土状坡积物或黄土夹砂砾石层坡积物,该坎前沉积受洪积作用影响极小。崩积楔发育特征为:开挖同样深度下由沟口向扇间洼地可揭露崩积楔数量逐渐增多;洪积相砂砾石层由扇顶到扇缘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对坎前沉积的影响逐渐减小,成层性逐渐变好;坎前黄土沉积由扇顶到扇缘比重逐渐增大,由薄层的黄土状坡积物逐渐变为厚层的黄土沉积。该结论为山西地堑系正倾滑断层坎前沉积特点提供了对比依据,并对该地区古地震研究探槽开挖有一定指导意义。
赵丽媛张世民丁锐任俊杰龚正李天龙
关键词:断层陡坎洪积扇黄土
东昆仑断裂带东端的构造转换与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孕震机制被引量:36
2017年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之后,青藏高原东缘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发生的第三个震级M_s7.0以上的强震.这次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东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与东端其它构造之间的转换关系仍不清楚,因区内地质构造和地形复杂,东昆仑断裂带东端的主要构造仍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区域地震构造活动特征、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基础上,通过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已有的和最近开展的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结果,并结合现今GPS变形场资料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灾害特征分析,发现东昆仑断裂带最东段塔藏断裂上的左旋走滑除了一小部分继续向东传播转移到文县断裂带上外,大部分转化为其南侧的龙日坝断裂带北段、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上的近东西向地壳缩短,这可能是岷山隆起的构造机制,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正是左旋走滑的东昆仑断裂带在东端继续向东扩展的结果.
任俊杰徐锡伟张世民罗毅梁欧博赵俊香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