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习小慧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镀层
  • 2篇镀铁
  • 2篇微粒
  • 2篇显微硬度
  • 2篇复合镀
  • 2篇FE
  • 2篇-B
  • 1篇电镀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沉积
  • 1篇镀层厚度
  • 1篇硬质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羟基磷灰石
  • 1篇羟基磷灰石涂...
  • 1篇温度
  • 1篇镁合金
  • 1篇模拟体液
  • 1篇耐磨

机构

  • 3篇东北大学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东北特殊钢集...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习小慧
  • 2篇张禹
  • 1篇张丹
  • 1篇王金亮
  • 1篇车铁
  • 1篇张雅静
  • 1篇贾海龙

传媒

  • 4篇电镀与环保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电镀Fe-B_4C复合镀层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低温镀铁工艺,以B4C的粒径、B4C的质量浓度及FeCl2·4H2O的质量浓度为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阐述了各因素对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针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影响镀层耐磨性的因素顺序为B4C的质量浓度>B4C的粒径>FeCl2·4H2O的质量浓度;影响镀层厚度的因素顺序为FeCl2·4H2O的质量浓度>B4C的粒径>B4C的质量浓度;影响镀层显微硬度的因素顺序为B4C的质量浓度>B4C的粒径>FeCl2·4H2O的质量浓度;调整pH值能够获得规整的镀层外观;镀液中无微粒电镀20min后,再进行有微粒电镀,可显著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王金亮习小慧秦真波张禹
关键词:显微硬度耐磨性镀层厚度
AZ31仿生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镁合金AZ31作为研究对象,成功利用仿生法分别在24,48 h内在AZ31表面形成一次、二次羟基磷灰石涂层,随时间增加,涂层厚度增加.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进行表征并对形成涂层的试样进行耐蚀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涂层试样表面的HA涂层比一次涂层试样在基体表面分布均匀致密,二次涂层试样的降解速率比一次涂层试样明显降低,通过控制涂层形貌、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基体镁合金AZ31的降解速率.
张雅静张丹习小慧贾海龙
关键词:镁合金羟基磷灰石模拟体液
温度对B_4C微粒复合镀铁层性能的影响
2017年
研究了温度对B_4C微粒复合镀铁层的硬度、沉积速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镀层的硬度下降,沉积速率增大,耐蚀性变化不大。温度为45℃时所得镀层的性能和形貌均较好。
习小慧
关键词:温度沉积速率耐蚀性
Fe-B_4C复合镀层性能优化的研究
2013年
通过电化学沉积工艺,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选取B4C微粒的直径、B4C的质量浓度及FeCl2.4H2O的质量浓度为3个因素,以镀层的显微硬度为评价标准,研究了铁基复合镀层的组织性能,并确定了获得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作用的主次顺序为B4C的质量浓度>B4C微粒的直径>FeCl2.4H2O的质量浓度;在B4C微粒的直径10μm,B4C30g/L,FeCl2.4H2O 350g/L的条件下,获得的镀层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
习小慧王金亮张禹
关键词:镀铁复合镀层显微硬度正交实验
电化学沉积硬质微粒复合改性层的研究现状
2013年
综述了国内电化学沉积硬质微粒复合改性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硬质微粒复合改性层的性能及特点,给出了硬质微粒复合改性层与普通镀铁层相比存在的优点,针对B4C微粒复合镀层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技术改进展望。
王金亮习小慧车铁
关键词:镀铁复合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