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涓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鲁东大学校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发酵
  • 4篇乳酸
  • 3篇响应面
  • 3篇L-乳酸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原生质体制备
  • 2篇质体
  • 2篇乳酸发酵
  • 2篇褐变
  • 2篇分子鉴定
  • 2篇保鲜
  • 1篇冬瓜汁
  • 1篇多酚
  • 1篇选育
  • 1篇乙醇
  • 1篇饮料
  • 1篇玉米浆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机构

  • 13篇鲁东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烟台南山学院
  • 1篇山东博华高效...

作者

  • 13篇丁涓
  • 5篇张莉
  • 2篇冯志彬
  • 2篇都婷婷
  • 2篇王艳华
  • 2篇李静
  • 2篇缪静
  • 2篇蒲洋
  • 2篇刘林德
  • 2篇刘进杰
  • 2篇魏敏
  • 1篇卜庆梅
  • 1篇冯志斌
  • 1篇王媛媛
  • 1篇张玉香
  • 1篇王丽娟
  • 1篇程显好
  • 1篇王东阳
  • 1篇赵彦宏
  • 1篇屈慧鸽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酿造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科技信息
  • 1篇酿酒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高浓度葡萄糖为碳源的L-苏氨酸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以L-苏氨酸生产菌TRFC为供试菌株,研究了高葡萄糖浓度下各种生长因子和培养条件对L-苏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脯氨酸可以解除高浓度葡萄糖对L-苏氨酸发酵的抑制作用,生物素可以提高L-苏氨酸生产菌的细胞得率及L-苏氨酸的产量,利用摇瓶发酵确定最佳用量分别为60mg/L和120μg/L;控制pH7.0和采用控制溶氧的脉冲补料方式L-苏氨酸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最优条件下,利用10L发酵罐发酵38h,L-苏氨酸产量可达110.2g/L,糖酸转化率为45.7%。
冯志彬赵彦宏王东阳程显好缪静丁涓
关键词:L-苏氨酸脯氨酸
平菇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保鲜效果被引量:20
2011年
以平菇(Pleurotus ostyeatus)为实验材料,以贮藏期间的质量损失率、褐变度、呼吸强度以及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气味、腐烂程度、黏度等)为观测项目,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保鲜剂柠檬酸、植酸、抗坏血酸、壳聚糖、食盐对平菇贮藏期间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鲜剂质量浓度组合为柠檬酸10g/L、植酸1.5g/L、抗坏血酸1.3g/L。经此复合保鲜剂处理的平菇在(8±1)℃可保存10d,其效果好于单一保鲜剂和蒸馏水对照。
张莉刘林德丁涓黄清荣
关键词:平菇复合保鲜剂保鲜质量损失率褐变度
不同保鲜方法对白玉菇保鲜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为探讨不同保鲜方法对白玉菇保鲜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乙醇熏蒸、不同温度热处理两种保鲜方法,对保鲜过程中白玉菇的呼吸强度、褐变度、失重率、细胞渗透率和感官评价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乙醇熏蒸法能显著抑制白玉菇的呼吸强度、褐变度,降低失重率和细胞渗透率,较好地保持感官品质;其中,450μL/L乙醇熏蒸法处理的白玉菇保鲜品质最优,能延长货架期至14天。与对照组相比,40℃热处理能有效抑制白玉菇的褐变、降低细胞渗透率,保鲜品质相对较好,但不能延长货架期。
丁涓张莉刘丽艳刘林德许欣王丽娟
关键词:白玉菇保鲜方法褐变保鲜品质货架期
一株海洋微藻的鉴定及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8年
从烟台海滨水域分离出一株海洋单细胞微藻。通过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株真核微藻属于四爿藻属(Tetraselmis sp.),命名为138号藻种。利用Central Composite 法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此藻株的原生质体备条件。获得了以原生质体制备率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Y1=88.30-0.19X + 2.44X2 + 2.28X3 - 0.95X1X2 - 3.13X1X3 + 3.78X2X3 - 9.85X1^2 - 7.95X2^2 - 7.22X3^2。得到最优制备条件:混合酶比例纤维素酶:果胶酶为5:2;混合酶浓度为4.5%(纤维素酶浓度为2.7%,果胶酶浓度为1.8%);缓冲液pH为6.4,最高理论制备率81.5%。经过3次平行试验,实际得到的原生质体制备率为80.5%,与模型预测值的误差为1.24%。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了所制备原生质体的转化能力。
张莉丁涓郝宇晨叶城蒲洋
关键词:分子鉴定原生质体制备响应面优化
L-乳酸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2009年
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碳源为葡萄糖添加量为6%时L-乳酸的产量8.1g/l,氮源为牛肉膏添加量为2%时L-乳酸的产量9.02g/l,PH为6.5时5.625g/l,均为同一条件下的最高产酸量,最终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6%葡萄糖、2%牛肉膏添、PH为6.5。
丁涓蒲洋都婷婷冯志斌魏敏王媛媛
关键词:乳酸链球菌L-乳酸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法优化紫球藻原生质体的制备
2018年
[目的]优化紫球藻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方法]利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结果]得到二次回归方程:Y=55.10+5.19X1-0.075X_2+1.76X_3-0.85X_1X_2-3.13X_1X_3-4.20X_2X_3-9.09X_1~2-6.66X_2~2-7.49X_3~2,确定了混合酶浓度(X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比例(X2)和pH(X3)三因素对紫球藻原生质体制备率(Y)的组合效应,得到了混合酶浓度2.2%、纤维素酶与果胶酶体积比2∶3、pH 7、渗透压稳定剂为0.2mol·L-1 KCl、30℃下轻微振荡、酶解6h的最优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68.5%的原生质体制备率。[结论]本研究提高了紫球藻原生质体的制备率,能够满足后续基因工程和遗传育种研究的需要。
蒲洋丁涓彭炜航孙静王艳华
关键词:紫球藻原生质体制备
一株海藻酸降解菌产酶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18年
褐藻酸分解菌是褐藻酸裂解酶的重要来源,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通过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筛选的方法,从采集自长岛的腐烂海带组织中分离出1株高产褐藻酸裂解酶的新菌株B2,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通过综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属于副球属(Paracoccus)。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该菌株产酶条件,得到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25℃,转速150 r/min,pH值为7.0,接种量8%,在此优化条件下,该菌株产褐藻酸裂解酶的酶活力为43.6 U/mol。
王艳华丁涓李帅军景春雷
关键词:分子鉴定发酵条件优化
冬瓜汁乳酸发酵饮料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以冬瓜汁为主要原料,配以黄瓜汁,进行新型冬瓜汁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冬瓜汁乳酸饮料最佳发酵条件为:冬瓜汁和黄瓜汁配比3∶1、加糖量4%、初始pH值6.0、接种量9%、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8h;最佳调配方案为:白砂糖10%、柠檬酸0.10%;最佳稳定剂组合为:0.05%CMC-Na+0.05%黄原胶。
刘进杰尚海燕卜庆梅丁涓
关键词:冬瓜汁乳酸菌发酵饮料
提高L-谷氨酸产量的后期发酵工艺参数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谷氨酸生产菌S9114为供试菌株,利用50m3发酵罐研究了L-谷氨酸的发酵过程,确定发酵后期产酸速率过低是影响L-谷氨酸产量的主要原因。优化发酵工艺的参数以提高L-谷氨酸后期发酵的比产酸速率,结果表明:采用溶氧控制的葡萄糖流加方式,控制发酵后期的pH值,在发酵的适当时期流加一定量的生物素和KCl等措施可有效提高L-谷氨酸的后期产酸水平。在最优条件下,单罐最高产量可达148g/L,糖酸转化率为60.5%。
冯志彬刘进杰王东阳缪静屈慧鸽张玉香张华丁涓
关键词:L-谷氨酸生物素
玉米浆发酵生产L-乳酸的工艺优化被引量:18
2011年
采用嗜热乳酸链球菌,以玉米浆为主要氮源,通过响应面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设计,最终确定出以玉米浆生产L-乳酸的最佳发酵方案为:葡萄糖84g/L、玉米浆41g/L、硫酸铵1.3g/L、pH6.5,其L-乳酸产量为11g/L,与添加牛肉膏产酸量(9.02g/L)接近,但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丁涓魏敏张莉
关键词:L-乳酸玉米浆响应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