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德华

作品数:222 被引量:3,000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2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0篇血液
  • 59篇连续性
  • 52篇血液透析
  • 51篇血液净化
  • 46篇肾脏
  • 35篇肾脏替代
  • 31篇透析患者
  • 29篇肾脏替代治疗
  • 29篇连续性肾脏替...
  • 26篇血液透析患者
  • 24篇连续性肾脏替...
  • 23篇血液滤过
  • 23篇连续性血液净...
  • 23篇疗效
  • 21篇重症
  • 20篇血浆
  • 19篇器官
  • 19篇综合征
  • 18篇肾功能
  • 18篇维持性

机构

  • 20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5篇南京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军区总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21篇龚德华
  • 136篇季大玺
  • 86篇刘志红
  • 86篇徐斌
  • 50篇黎磊石
  • 37篇谢红浪
  • 26篇刘芸
  • 24篇任冰
  • 22篇陶静
  • 20篇胡伟新
  • 15篇章海涛
  • 14篇王庆文
  • 12篇李川
  • 11篇朱冬冬
  • 10篇贾凤玉
  • 10篇张一丹
  • 9篇崔俊
  • 9篇刘云
  • 9篇何群鹏
  • 8篇邬步云

传媒

  • 115篇肾脏病与透析...
  • 11篇中国血液净化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5篇中华医学会肾...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护理杂志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2014年全...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2篇2011中华...
  • 2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15篇2015
  • 18篇2014
  • 13篇2013
  • 11篇2012
  • 17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11篇2006
  • 8篇2005
  • 16篇2004
  • 10篇2003
  • 10篇2002
  • 11篇2001
  • 7篇2000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肾损伤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被引量:1
2016年
尽管医疗水平及肾脏替代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目前关于AKI患者肾脏替代治疗仍存在许多争议,如治疗模式、剂量及时机等,然而关于治疗时机的争议焦点则在于早期干预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现今对"早期"的定义尚未统一,且大多数证据仅基于回顾性研究,不仅观察病例少且不同研究中AKI的病因及患者的合并症不同;少数前瞻性研究的病例数较少,未体现早期治疗的优势。因此在无确切证据证实早期治疗优势的情况下,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还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肾脏替代治疗风险等来决定。
何群鹏龚德华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并发症
终末期肾脏疾病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乐伟波龚德华
关键词:免疫功能TOLL样受体
组合式CWH-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组合式CVVH—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与传统血浆分离灌流治疗进行对比.方法:1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接受55例次胆红素吸附治疗,所有患者首次治疗均采用常规血浆分离后灌流的方法(常...
朱冬冬龚德华季大玺徐斌刘志红
以血浆作透析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以人体新鲜血浆作透析液行血液透析 (PHD) ,观察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1 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 ,4例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治疗 1 2h ,3例采用大孔树脂灌流器行血液灌流 (HP)治疗3h ,4例患者采用人体新鲜血浆作透析液 ,行PHD治疗 6h。PHD以 4 0 0 0ml血浆作为透析液循环使用 ,BLS81 6G滤器作透析器 ,持续治疗 6h。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 (DB)及间接胆红素 (IB)水平变化 ,及HVHF超滤液、PHD血浆透析液中TB、DB及IB浓度。  结果 :HVHF治疗 1 2h后 ,血清TB、DB及IB分别下降 (1 0 4± 4 2 ) %、(1 0 0± 6 3) %及 (1 0 1± 7 5 ) % ,超滤液中TB、DB及IB分别为 (3 33± 0 96 )、(1 98± 0 81 )及(1 35± 0 2 6 ) μmol/L。HP治疗 3h后血清TB、DB及IB分别下降 (1 4 4± 3 2 ) %、(1 4 4± 4 0 ) %及 (1 4 8± 3 2 ) %。PHD治疗 6h后患者血清中TB、DB及IB分别下降 (2 1 5± 5 3) %、(2 0 5± 2 9) %及 (2 4 1± 1 4 0 ) %。  结论
龚德华季大玺徐斌任冰刘云黎磊石
关键词:血浆高胆红素血症PHD血液灌流
终末期肾病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目标值的设定被引量:4
2015年
甲状旁腺激素(PTH)由甲状旁腺分泌,是反映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重要指标。PTH值受个体差异、饮食、采血时间及不同检测方法的影响存在变异性。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PTH目标值范围主要根据骨折发生率和死亡率划定,但尚无确凿证据说明PTH与死亡率的因果关系。用PTH的变化趋势而非单次检测结果来指导临床,结合其他影响因素综合理解CKD-MBD是目前的研究热点。2009年,KDIGO指南制定ESRD患者的PTH目标值范围较2003年K/DOQI指南放宽,带来PTH均值呈升高趋势。规范检测方法、探索有益生存的目标值范围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贾凤玉龚德华
关键词:甲状旁腺激素终末期肾病
染污置换液采用不同过滤器过滤效果的体外观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所需的大量置换液,在生产、运输、贮存及配置多个环节都存在污染可能,为避免污染置换液直接入血造成严重不良事件以保证治疗安全性,临床可在置换液入血前采用过滤器过滤以阻挡污染物.本研究拟通过体外研究对两种过...
孔凌樊蓉王婷龚德华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安全性
高低通量透析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内毒素水平的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研究高、低通量透析患者透析中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内毒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采用聚砜膜行高、低通量透析患者各 9例 ,测定其透析开始 (0分钟 )及透析后 6 0、90和 2 40分钟时血浆白介素 1β(IL 1β)、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毒素水平。结果 :2组患者透析至 6 0分钟时血浆 IL 1β水平最高 (与 0分钟相比 ,低通量组 P>0 .0 5 ,高通量组 P<0 .0 5 ) ,透析至 2 40分钟时水平最低 (与 0时相比 ,低通量组 P<0 .0 1,高通量组 P>0 .0 5 )。2组患者透析中 TNFα水平都呈上升趋势 ,内毒素水平都呈下降趋势 ,但无显著差异。大部分患者透析中 IL 6水平很低 ,只有 5例患者表现为升高。 2组患者在细胞因子、内毒素水平上并无差异 ;透析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内毒素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相比 ,并不会增加患者透析中细胞因子产生异常及内毒素污染的可能。
龚德华季大玺谢红浪徐斌刘芸黎磊石祁晓萍许瑞吉
关键词:血液透析细胞因子内毒素
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类型、临床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49例血液透析患者 ,口服四环素标记后行骨活检 ,同时检测相关生化参数。结果 :49例患者均有肾性骨病的临床表现 ,其中高转化型 2 4例 (4 9.0 % ) ,低转化型 19例 (38.8% ) ,混合型 6例 (12 .2 % )。 3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构成无差异 ,4例糖尿病患者均为低转化型 ;透析时间超过 10年者高转化型骨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透析 5~ 10年和≤ 5年者。骨铝染色阳性率为 6 3.3% ,低转化型高于高转化型及混合型组 ,高通量组和普通透析组骨病类型和骨铝染色无差异 ,高通量透析组透析前血钙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透析组 (P<0 .0 5 ) ,i PTH水平低于普通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低转化型骨病组服用活性维生素 D3制剂的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组。骨铝阳性组透析前血磷和 i PTH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 ,服用铝制剂的患者比例也高于骨铝阴性组。结论 :本组患者高转化型骨病与长时间透析、维生素 D3不足等因素相关 ,低转化型骨病可能与维生素 D3制剂使用不当、糖尿病等因素相关 ,而骨铝沉积则与服用铝制剂等因素相关 ,与透析时间长短无关。
季大玺谢红浪陈惠萍徐斌龚德华刘芸黎磊石朱建明WilliamE.HufferP.Ruegg
关键词:肾性骨病骨活检
恶性高血压伴慢性肾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998年
胡伟新龚德华
关键词:高血压嗜酸细胞增多肾功能衰竭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狼疮性肾炎伴血栓性微血管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狼疮性肾炎伴血栓性微血管病(LN-TMA)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LN-TMA且行DFPP治疗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免疫抑制方案联合DFPP治疗(DFPP组),以同期仅采用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30例LN-TMA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时摆脱肾脏替代治疗和血肌酐(Scr)下降50%比例、血清自身抗体水平及2年人肾存活率。结果 DFPP组21例中5例治疗2次,16例治疗3次。3个月时DFPP组13例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中11例(84.6%)摆脱了透析,对照组16例中8例(50%)摆脱透析(P=0.051),治疗初无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Scr下降50%的比例DFPP组高于对照组(62.5%对35.7%,P>0.05),DFPP组抗磷脂抗体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6%对8.3%,P<0.05),但抗ds DNA抗体转阴率及补体水平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分别有3例(14.3%)和8例(26.6%)进入终末期肾病,DFPP组和对照组2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0.5%和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初需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2年肾存活率DFPP组(84.6%)显著高于对照组(50%)(P=0.044)。结论免疫抑制治疗联合DFPP能增加近期摆脱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比例,显著改善有严重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远期肾脏存活率。
王悦至梁少姗龚德华刘正钊章海涛曾彩虹刘志红胡伟新
关键词:双重血浆置换狼疮性肾炎血栓性微血管病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