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建强

作品数:38 被引量:214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消融
  • 5篇射频
  • 5篇子宫
  • 5篇聚焦超声
  • 5篇高强度聚焦超...
  • 5篇病理
  • 5篇长骨
  • 5篇超声
  • 4篇影像
  • 4篇原发性
  • 4篇子宫肌
  • 4篇子宫肌瘤
  • 4篇细胞
  • 4篇活体
  • 4篇肌瘤
  • 4篇高强度聚焦超...
  • 4篇超声消融
  • 3篇多极射频
  • 3篇原发性三叉神...
  • 3篇肢体

机构

  • 31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昆明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34篇黄建强
  • 21篇赵卫
  • 9篇范宏杰
  • 7篇韩丹
  • 6篇张振光
  • 6篇张正华
  • 5篇胡继红
  • 4篇李宗芳
  • 4篇钱忠义
  • 4篇何波
  • 4篇周家龙
  • 3篇姚瑞红
  • 3篇李仲夏
  • 3篇蒋元明
  • 2篇边莉
  • 2篇田伟
  • 2篇潘晓龙
  • 2篇蔡莉
  • 2篇谢伟
  • 1篇姜永能

传媒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军事医学
  • 1篇第12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入栓塞治疗肾假性动脉瘤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肾假性动脉瘤(RA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1例RAP患者资料,术中分别采用普通弹簧圈、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作为栓塞剂。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11例均为单发RAP,3例有出血征象。RAP位于肾上段1例,中段4例,下段5例,副肾动脉1例。单纯PVA栓塞1例,弹簧圈栓塞1例,PVA加弹簧圈栓塞1例,明胶海绵加弹簧圈栓塞8例。术后瘤体及造影剂外溢均消失,载瘤动脉呈残根样。术中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术后1周内2例出血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现象,尿常规正常。结论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治疗RAP的方法 ,其安全可靠,能最大程度保护肾脏正常组织、挽救患者生命,值得推广。
张翔宇赵卫黄建强姜永能石潆
关键词:介入栓塞微创
双源CT平扫碘值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中碘图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量36例(47个结节)甲状腺结节实性部分以及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CT值与碘含量(碘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选取最佳敏感度及特异性的临界值。并比较其与传统形态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恶性结节(20个)与良性结节(27个)CT值与碘值分别为22.9~52.1 HU[平均(30.2±0.5)HU]、-3.2~1.0 mg/ml(中位数-1.5 mg/ml),30.2~55.1 HU[平均(39.4±0.7)HU]、-0.5~1.8 mg/ml(中位数0.9 mg/ml);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CT值与碘值分别为47.4~85.6 HU[平均(66.8±1.3)HU]、1.1~3.2 mg/ml[平均(1.8±0.1)mg/ml],56.8~85.7 HU[平均(68.4±1.8)HU]、1.2~3.0 mg/ml[平均(1.7±0.1)mg/ml]。其中各组CT值与碘值具有相关性(r=0.755、0.678、0.813、0.774,P=0.000)。碘值临界值为0.15 mg/ml时,敏感度为81.50%,特异性为80.00%,且与传统形态学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0.742)。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碘图可测定甲状腺正常组织以及病变的含碘量,恶性结节的含碘量低于良性结节,可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张正华黄建强韩丹赵卫王婧婧潘晓龙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碘含量
活体猪肢体长骨多极射频消融灶病理改变
2016年
射频消融已被尝试用于治疗骨样骨瘤、软骨母细胞瘤及转移性肿瘤等骨肿瘤,取得较好疗效。射频消融能有效地损毁肿瘤的软组织成分、瘤骨及瘤块边缘与肿瘤组织相互交织存在的骨质,但目前骨质射频消融后病理改变尚不清晰。
陈锦州赵卫黄建强胡继红钱忠义
关键词:病理改变多极射频消融灶长骨肢体活体
甲状腺癌的CT表现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CT表现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分析肿瘤数目、形态、大小、钙化、坏死、周围侵犯、实质部分增强程度等CT表现,并分析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65例患者中,107例(64.85%)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不同肿瘤数目、病灶钙化及坏死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2.606、1.522,P>0.05),不同肿瘤形态、大小、周围侵犯及强化特点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10、75.995、68.922、20.819,P<0.05);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形态、强化特点及周围侵犯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124、0.243、0.276、0.287、0.395,P<0.05),其相关程度依次为:周围侵犯>强化特点>肿瘤形态>肿瘤大小>年龄;而性别、肿瘤数目、有无钙化及坏死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r=0.074、0.126、0.005、0.121,P>0.05)。结论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肿瘤大小、形态、强化特点、周围侵犯及患者年龄,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患者应积极采取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张正华黄建强韩丹谢晓洁李仲夏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结淋巴转移
DE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64层DE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IMA)(直径≤3 m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DSA或手术证实,并在1周内行DECTA及DSA检查的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结果 DECTA检出34个,假阳性1个,漏诊4个,3D-DSA检出36个,假阳性0个,漏诊1个.以DSA为标准,DECTA检出微小动脉瘤(IM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6%、100%、91.9%.VE显示:动脉瘤清楚显示弓形隆起且内壁清晰者22个(含2个钙斑),可见弓形隆起并内壁不光滑者15个(含9个软斑,6个钙斑),规则的钙斑在VE上内壁显示可以是光滑的隆起,与无斑块者内壁区分欠佳,无斑块者和软斑者在VE上内壁显示和MIP的血管外壁形态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ECT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IMA)的检出率与DSA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之其无创性,故在临床服务中价值更高,VE显示动脉瘤内壁的膨出部分及破口受软斑和钙斑的影响很大,如果内壁光滑或规则钙斑,可以看到光滑的隆起膨出部分,如果内有纤维斑、脂肪斑及不规则钙斑,则可显示隆起内壁凹凸不平.
李滋聪邓亚敏黄建强韩丹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3D-DSA仿真内窥镜
对比增强MRI在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效果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MRI对比增强特点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的关系。方法:84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MRI对比增强扫描,按强化程度分为A和B组,按是否均匀强化分为C和D组,分别比较其治疗参数、消融效率和疗效等相关指标,同时评价HIFU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治疗参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两组中,6个月肌瘤减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其余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为A组优于B组;C和D组中,6个月肌瘤减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后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MRI对比增强强化程度低的子宫肌瘤,HIFU消融效率、短期疗效更佳。
范宏杰赵卫谢璇丞寸江平王滔黄建强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对比增强扫描消融
射频消融对活体猪肢体长骨的实际损毁效果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活体猪胫骨行经皮射频消融(PRFA),观察集束单电极RFA对胫骨骨端和骨干的损毁情况,为骨肿瘤的临床RFA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活猪16头,麻醉状态下,于两侧后腿胫骨骨端、骨干的相同位置行RFA,RFA后立即处死实验猪,获取的标本肉眼观察标本、制成切片后光镜下观察并测量。结果:骨端骨松质RFA灶坏死区的三维形态是长轴与针道重叠的椭球体,长轴(2.59±0.21)cm,短轴(2.15±0.10)cm,体积(6.34±0.27)cm3。骨干髓腔RFA灶坏死区的三维形态是长轴与骨干长轴平行而与针道垂直的椭球体,长轴(4.53±0.20)cm,短轴(1.71±0.22)cm,体积(7.14±0.36)cm3。统计分析显示,骨端骨松质及骨干骨髓组织RFA灶坏死区体积均小于射频消融仪标定坏死区面积(P均小于0.05),骨端骨松质小于骨干骨髓组织RFA灶坏死体积(t=2.011,P=0.049﹤0.05)。结论:RFA能够有效损毁骨端骨松质及骨干骨髓组织,可以应用于骨肿瘤的临床治疗。
陈锦州赵卫黄建强胡继红
关键词:射频消融病理切片
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卒中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分析
2017年
脑卒中是临床上难以攻克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以间充质干细胞(MSC)为基础的细胞移植为广大脑卒中患者健康的恢复带来了希望,但目前对MSC用于脑卒中治疗的研究不够透彻,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该文旨在从MSC的组织来源、制备流程、时间窗、移植途径、预处理、联合用药、示踪方法等角度,对其在脑卒中治疗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范宏杰赵卫李星海黄建强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卒中时间窗基质金属蛋白酶
活体猪肢体长骨多极射频消融灶的影像改变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活体猪胫骨近端骨端及骨干行经皮射频消融(RFA),观察RFA灶于RFA后不同时间点的影像学及其病理改变。材料与方法 11头活猪行RFA,处死前行X线及CT检查;共获取骨端及骨干组织对照标本、RFA后0~84d中的7个时间点骨端及骨干标本,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骨端多极RFA灶影像改变始于边缘,X线及CT检查均显示为低密度骨质吸收带,并向内逐渐扩展至中心,骨痂形成于低密度的外缘,并向内缓慢填充。骨干多极RFA灶CT检查最早显示为髓质内低密度区,且与RFA灶镜下坏死区相对应,X线及CT检查均显示其外缘内、外骨痂形成,内骨痂并向内逐渐填充至髓腔缩小。多极RFA后21~35d,X线及CT检查均见骨干病理性骨折。结论 X线及CT图像能够反映RFA灶的坏死范围、随后的吸收及周围组织修复过程的特点,可以为骨肿瘤RFA灶的损毁情况及周围组织修复过程的评估提供影像学参考。
陈锦州赵卫黄建强胡继红钱忠义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放射摄影术
基于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的胸部CT在早期肺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随着高分辨率CT(HRCT)在临床的普及,胸部CT已成为临床筛查早期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随影像组学、基因组学、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优化,使HRCT在准确诊断早期肺腺癌侵袭性、预测相关特殊分子生物学信息方面成为了可能。本文就胸部CT在预测早期肺腺癌浸润性、生物学特性、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周小君韩丹张正华马玲蔡雅倩黄建强
关键词:高分辨率CT人工智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