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正华

作品数:34 被引量:251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结节
  • 7篇人工智能
  • 6篇动脉
  • 6篇体层摄影
  • 6篇冠状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甲状腺
  • 5篇冠状动脉
  • 5篇肺结节
  • 5篇AI
  • 4篇腺肿瘤
  • 4篇甲状腺肿
  • 4篇甲状腺肿瘤
  • 4篇恶性
  • 3篇血管
  • 3篇造影
  • 3篇双能量
  • 3篇平扫
  • 3篇腺癌

机构

  • 30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西双版纳州人...

作者

  • 30篇张正华
  • 24篇韩丹
  • 8篇赵卫
  • 7篇段慧
  • 6篇黄建强
  • 6篇黄益龙
  • 4篇杨亚英
  • 4篇潘晓龙
  • 3篇吴岩
  • 3篇赵雯
  • 3篇陆琳
  • 2篇谢晓洁
  • 2篇邓亚敏
  • 2篇何波
  • 2篇李仲夏
  • 2篇马玲
  • 2篇杨静
  • 2篇杨雪君
  • 1篇江杰
  • 1篇范木英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3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能量CT增强碘浓度测定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参数分析,探讨碘浓度测定对甲状腺结节鉴别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82例患者共90个结节,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测量动脉期和静脉期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恶性结节的碘浓度及CT值,比较3组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及标准化CT值。计算双能量CT增强碘浓度测定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选取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的临界值。结果 90个结节中,病理检查恶性结节60个,良性结节30个;CT检查良性结节57个,恶性结节33个,碘图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78.33%、特异度为66.67%,包膜是否完整诊断良恶性结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5,P<0.05)。3组动脉期、静脉期NIC及标准化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87~69.89,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动脉期NIC及标准化CT值均低于正常组(Z=-3.48^-2.33,P<0.05);正常组、良性组及恶性组静脉期NIC值及标准化CT值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01^-4.87,P<0.05)。动脉期、静脉期各组间NIC与标准化CT值有相关性(r=0.89、0.74、0.75,P<0.05)。静脉期鉴别良恶性结节最佳临界NIC、标准化CT值分别为0.76、0.79,恶性结节小于该值时其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91、0.92。静脉期结节NIC、标准化CT值与碘图形态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62、0.768),三者结合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1%、93.60%。结论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静脉期NIC及标准化CT值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一定的价值,结合碘图形态学可提高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赵雯张正华韩丹杨静刘超然赵卫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结节
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生教学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医学AI技术正迅速从实验阶段进入到临床应用阶段,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面对大量的报告书写和影像阅片工作,其中肺部影像占了很大一部分,肺结节是目前肺部影像研究的热点,关于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教育的研究中较少。本文通过探讨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生教学中的初步应用,提高肺结节AI技术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对肺部病变中的应用,并对AI技术在实习生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段慧韩丹张正华
关键词: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专业
右半结肠Burkitt淋巴瘤伴肠套叠1例被引量:2
2016年
1病例简介 男,6岁,主诉:间断腹痛2个月余。体格检查:右上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5 cm×2 cm,质韧,活动度可,无压痛,皮温正常。CT与MRI检查见图1A~F。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回盲部至结肠肝曲,大小约8 cm×6 cm,质地硬,边界欠清,与升结肠、部分小肠粘连紧密,回盲部形成多重肠套叠,套入升结肠,升结肠肠壁增厚,近回盲部小肠扩张,肠系膜、大网膜可及多处肿大淋巴结,大小不等,部分融合成片。
杨雪君张正华郑凌琳杨亚英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结肠肿瘤肠套叠病例报告
CT低剂量检查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韩丹刘力曾宪春邓亚敏张正华江杰康绍磊吴岩黄益龙谢晓洁陆琳
采用防腐固定成人尸头颞骨HRCT及眼眶CT低剂量扫描;采用健康成年家犬11只模拟儿童胸部CT低剂量扫描,获取低剂量检查的参考参数和阈值。使用动态心脏模具行冠脉CT扫描,获得了不同心率条件下,电流调制期相范围的合理设置。以...
关键词:
关键词:CT检查
CT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学结合功能学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心血管疾病为世界范围内的首位死亡原因,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在所有心脏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CT是CAD患者的一线检查手段,传统CT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冠状动脉CTA(CCTA)等影像形态学检查已不能满足临床对CAD的诊断要求,CT来源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CT心肌灌注(CTP)开拓了CT探测CAD病变的新领域。
周小君蔡雅倩马玲盛林丽崔晓张正华韩丹
关键词:血流储备分数形态学检查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CTA
双源CT平扫碘值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TGAb、TPOAb的相关性初探
沈莎莎常雯韩丹张正华
基于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的胸部CT在早期肺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随着高分辨率CT(HRCT)在临床的普及,胸部CT已成为临床筛查早期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随影像组学、基因组学、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优化,使HRCT在准确诊断早期肺腺癌侵袭性、预测相关特殊分子生物学信息方面成为了可能。本文就胸部CT在预测早期肺腺癌浸润性、生物学特性、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周小君韩丹张正华马玲蔡雅倩黄建强
关键词:高分辨率CT人工智能
AI在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10月110例同时行CCTA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病人的影像资料,110例共1484段血管纳入评价范围。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轻度狭容(<50%)、中度狭(50%~70%)重度狭窄(>70%).AI软件自动对CCTA图像进行重建及计算分析。以IC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AI在CCTA中诊断冠状动脉狭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对AI与ICA结果进行Kappa值一致性检验。结果:①AI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7%.97.91%,88.53%,96.36%,准确性为93.60%,AI与IC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好(Kappa值0.86).②AI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为66.13%,与ICA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8)。诊断轻度狭窄准确性较高,诊断中重度狭窄特异度较高。结论:AI在CCTA中对冠状动脉狭窄节段的检出及诊断轻度狭窄具有较高准确性,诊断中重度狭窄特异度较高,可作为医师辅助诊断手段.
李浚利韩丹段慧黄益龙闵蕊蔡雅倩张正华
关键词: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基于AI数据分析对不典型肺结核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多参数数据对不典型肺结核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病例分析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4例肺结核影像诊断误诊为周围型肺癌和10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平扫图像,比较两组间AI量化各参数的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两组间的性别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肺癌组女性的发病率较高(65/107),结核组男性发病率较高(44/64)。CT最大值、CT最小值、CT平均值、最大面积、表面积、3D长径、峰度、偏度、紧凑度、球形度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89、-2.67、-3.97、-2.10、-2.39、-2.65、-3.19、-3.31、-2.48-2.60(P<0.05)。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CT最大值、CT平均值鉴别肺结核及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及0.682。结论当遇到较难鉴别的病例时,可参考AI参数的CT最大值和CT平均值进行鉴别,当CT最大值和平均值较大时,偏向于结核的诊断,而两值较小时,更偏向于诊断肺癌。
段慧韩丹康绍磊李德艳张正华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体层摄影术
新双源CT冠脉造影不同扫描模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CTA 3种扫描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行flash模式扫描,B组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C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3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扫描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0例可评价冠状动脉1 644节段,可评价率均达到99%.A组扫描时间最短(0.39±0.03)s,较B、C组分别缩短了91.91%、9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有效剂量A组(0.76±0.06)mSv、B组(2.51±0.61)mSv、C组(6.60±1.3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 3种扫描模式均可得到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flash模式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极低,适合心率≤65次/min且心律齐患者.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适用范围广,前者辐射剂量较低应作为临床首选的方法.
吴岩陆琳张正华韩丹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