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方
- 作品数:62 被引量:47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网络与文学翻译批评被引量:25
- 2006年
- 在网络时代,读者借助网络提供的特别空间,在某种意义上为自己赢得了文学翻译批评的话语权。文章着重探讨文学翻译的网络批评的特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认为网络批评的广泛性、自发性和尖锐性为文学翻译批评开拓了新的空间。作者进而讨论了批评主体地位和有效性等问题。
- 许钧高方
- 关键词:网络文学翻译批评文学评论
- 现状、问题与建议—─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思考被引量:127
- 2010年
-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确定了"走出去"的文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学作品的译介和交流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在国际上的译介情况如何?中国文学在走出去的历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在译介中遇到哪些障碍?如何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助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就"中国文学走出去"所涉及的一些核心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 高方许钧
- 关键词:中国文学译介
- 傅雷诞辰百年纪念暨“傅雷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2008年是傅雷先生诞辰100周年。2008年5月15-18日,由南京大学、江苏作家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办,南京大学法语系、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承办,大众书局、香港翻译学会和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协办的傅雷诞辰百年纪念暨“傅雷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 高方
- 关键词:翻译
- 关注文学的命运——读《逝者的馈赠——论文学》
- 2007年
- 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艺处前处长玛德莱娜.戈贝伊.诺埃尔女士到南京大学访问。她是萨特和波伏瓦生前的好友,与法国文坛的不少作家都有密切的交往。四十年前,戈贝伊·诺埃尔女士曾对萨特和波伏瓦进行过专访,拍成记录片。访问期间,她就如何理解萨特与波伏瓦谈了自己的看法。言谈之中,透露出她对文学在当今社会中命运的深深忧虑。
- 高方
- 关键词:文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馈赠萨特记录片忧虑
- 翻译的选择与渐进的理解--勒克莱齐奥《沙漠》的译介与评论被引量:3
- 2010年
-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在中国已有近三十年的译介历史。中国对勒克莱齐奥的选择与翻译,具有明显的特点。《沙漠》一书是勒克莱齐奥在中国译介的第一部作品,译者的选择与理解,对其在中国的传播着多重的意义。本文针对勒克莱齐奥获奖后中国文坛对其褒贬不一的评价,以勒克莱齐奥在中国最早译介的《沙漠》一书的选择与理解为例,通过中国的法国文学翻译和研究界对该作品渐进的认识与理解的过程的描述与分析,说明对一个作家的思想和创作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其中涉及包括意识形态、社会语境和文学价值观等在内的多种因素。
- 高方
-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沙漠》译介
- 鲁迅在法国的传播与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一个无法绕过的存在。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的与现代的"作家,他的影响早已超越了中国。就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传播而言,鲁迅可谓是进入法语读者视野的第一位作家,
- 高方
-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家
- 书与我们的世界
- 2011年
- 书写文化影响着科学、文学、思想的传播,书写文化与一个国家的民主、道德、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是一种工具,与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与身份相关。本文从玛雅文化的消亡谈起,从书与国家、书与民族、书与文化等角度,探讨了书与我们世界的关系。作者通过对现代社会中作家、作品、读者与出版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某种忧虑,并认为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达个体文化身份。
- J.M.G.勒克莱齐奥樊艳梅高方
- 关键词:民族文化
- 国际视野、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被引量:3
- 2012年
- 从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出发,认为要做出高水平有创新性的博士学位论文,需从基础入手,开拓学术视野,增强问题意识,避免研究的片面性和重复性,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各个环节,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在积累中寻求突破。
- 高方
-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
- 追寻非洲文明之旅——《奥尼恰》简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奥尼恰》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之一,在其创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对这部旨在找寻历史和自我的具有自传体特征的小说加以解读,指出小说的写作体现了作者基本的创作思想:通过写作,寻找历史的踪迹,对消失的非主流文明予以特别的关注。小说展示了儿子樊当的寻父之旅、父亲吉奥弗洛瓦的寻找消失的文明之旅和梅洛埃黑女王的寻找新城之旅。三重之旅在奥尼恰交汇,在历史与传奇、梦想与现实的交错中,展现的是非洲的天与地,人与物,是非洲人与殖民者无望但勇敢的斗争,是非洲不绝的历史与文明。
- 高方
-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远行文明
- 虚构自传中的身份建构--《非洲人》叙事模式分析
- 2016年
- 《非洲人》是勒克莱齐奥带有虚构色彩的一部自传小说。本文借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等理论对文本进行叙事建模,挖掘作品在作者的"历史化"愿望与"结构化"愿望之间所呈现的叙述张力和深层内蕴,阐明勒克莱齐奥通过写作实现"被叙述的自身",试图揭示作家在感知还原性叙事与神话隐喻式创作尝试中所体现出的对身份的追问和对认同的超越。
- 高方李露露
-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自传叙事身份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