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恒

作品数:148 被引量:467H指数:9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无锡市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0篇颅脑
  • 27篇手术
  • 26篇脑损伤
  • 22篇颅脑损伤
  • 21篇动脉瘤
  • 18篇动脉
  • 18篇血管
  • 18篇外伤
  • 17篇颅内
  • 17篇出血
  • 15篇重型
  • 15篇垂体
  • 14篇重型颅脑
  • 13篇术后
  • 12篇外科
  • 12篇膜下
  • 11篇脑外伤
  • 10篇入路
  • 10篇重型颅脑损伤
  • 10篇脑血

机构

  • 113篇江阴市人民医...
  • 30篇东南大学
  • 11篇苏州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镇江市第四人...
  • 1篇江阴市第四人...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7篇高恒
  • 51篇周新民
  • 47篇那汉荣
  • 46篇冯东侠
  • 22篇徐伟东
  • 21篇叶富华
  • 21篇王其平
  • 17篇徐向东
  • 17篇徐裕
  • 16篇费小斌
  • 11篇柴斌英
  • 11篇侯洁
  • 11篇张华
  • 10篇徐向东
  • 9篇吴伟
  • 9篇杨磊
  • 9篇龚海
  • 8篇徐冬
  • 8篇徐卫东
  • 7篇顾奇芳

传媒

  • 23篇江苏医药
  • 10篇江苏卫生事业...
  • 10篇临床神经外科...
  • 7篇江苏省第十八...
  • 5篇中国实用神经...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苏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医院管理...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科研...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17篇2014
  • 11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9篇2004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系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的10%[1]。从受伤到发病时间,一般在1-3个月。目前,对CSDH的治疗意见已基本一致,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应实行手术治疗。首选方法是行钻孔引流术,疗效满意,但当血肿液化不良,血肿腔存在分隔时,单纯钻孔引流往往不能完全清除血肿,术后复发率很高,有报道高达23%[2]。
徐伟东周新民徐裕潘鹤鸣龚凯高恒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CSDH硬脑膜骨瓣开颅蛛网膜
联合使用DSA和3D-CT血管造影指导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介绍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3D-CT进行手术前检查的经验。方法对1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了DSA和3D-CTA的检查,15例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开颅动脉瘤显微夹闭10例,经股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动脉瘤为宽颈7例,2例为前交通动脉膨大,瘤体为多极(分叶)4例,动脉瘤不仅局限于前交通,波及大脑前动脉A2段2例。15例患者治疗后无一例死亡,11例恢复良好,2例偏瘫,2例轻度智能障碍。结论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关系复杂,常规DSA检查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动脉瘤及周围关系,CTA检查可成为重要的补充,两者结合使用可指导手术或栓塞治疗方法的选择,为手术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是前交通动脉手术前的理想检查方法。
周新民冯东侠徐伟东高恒徐向东周正操
关键词:动脉瘤DSA
鞘内注射罂粟碱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2例分析
2006年
陈罡冯东侠徐伟东徐向东那汉荣高恒
垂体腺瘤的染色体改变及其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垂体腺瘤在颅内肿瘤的发病率约占10~12﹪.大部分垂体腺瘤为良性,部分向蝶窦,两侧海绵窦,周围颈内动脉,视神经和下丘脑浸润,甚至有部分呈现远隔转移,复发率高,表现为生物学行煌恶性倾向.关于垂体腺瘤的发生和生物学行为...
高恒
关键词:垂体腺瘤侵袭性流式细胞仪荧光原位杂交
文献传递
SIRI与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及Nomogram预测模型建立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基底节区脑出血(BGH)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并建立END发生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146例BGH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将病例分为END组(n=34)和非END组(n=112)。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SIRI与END发生的关系,并筛选出其他影响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应用Nomogram法对各个因素进行评分,构建预测模型。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IRI及模型对EN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END发生与血肿体积、不规则血肿、血肿破入脑室、血糖、淋巴细胞及SIRI水平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体积(P<0.001)、血肿破入脑室(P=0.012)、SIRI水平(P=0.023)是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确定SIRI=5.40×109/L为诊断END发生的最佳截点。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结合SIRI和其他标准变量的模型(AUC=0.869,95%CI:0.804~0.935,P<0.001)比未结合SIRI的模型(AUC=0.811,95%CI:0.734~0.889,P<0.001)和仅基于SIRI的模型(AUC=0.716,95%CI:0.622~0.810,P<0.001)对END发生具有更佳的预测价值。结论SIRI为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结合其共建Nomogram预测模型,以提高对END发生的早期识别和筛选能力。
费小斌周新民薛鑫诚龚凯高恒
关键词:脑出血基底节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合并自发性脑出血1例
2013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因被人发现神志不清伴呕吐1 h入院。发病前有少量饮酒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控制不稳定。入院时查体: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直径2 mm,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颈项稍强直,左侧肢体刺痛无反应、右侧刺痛定位,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头颅CT:右侧蝶骨嵴内侧类圆形占位,直径约4.6 cm,
费小斌高恒叶富华
关键词:蝶骨嵴脑膜瘤自发性脑出血显微手术
外伤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外伤性脑血管病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其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均有明显的外伤史,均行CTA及DSA检查,不同级别的外伤性脑血管病,处理方法不同,6例行放射介入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1例药物治疗,疗效良好,1例因高龄,合并严重后循环梗死、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外伤性脑血管病较少见,漏诊所致卒中后果严重,为在卒中前检查出外伤性脑血管病,需要参照相应的筛查标准,根据不同级别采取个性化的治疗。
叶富华周新民徐伟东姜志峰高恒解旭刚
关键词:颈动脉损伤椎动脉损伤
简易3D模具丙烯酸甲酯(PMMA)塑形技术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简易3D模具丙烯酸甲酯(PMMA)塑形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21例行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一组采用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99例,另一组采用简易3D模具PMMA塑形22例,术前行层厚...
费小斌那汉荣徐向东徐军高恒
机械振动排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11月选取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完随机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排痰机加量氨溴素雾化吸入方法排痰,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排痰加氨溴素雾化吸入方法排痰,1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使用两种方法排痰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及排痰量、排痰性质的改变。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1周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7.5±0.5)、(37.0±0.7)℃、(13.1±2.9)、(11.0±1.8)、(22.0±3.9)、(19.0±4.0)次/分、(50.4±7.7)、(45.3±5.8)、(83.0±7.6)、(89.0±4.7)mm Hg(1 mm Hg=0.133 k Pa)、(239±23)、(258±2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后使用机械振动排痰有利于颅脑创伤患者及时有效地将痰液排出,可以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机械振动排痰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人工叩背排痰方法。
薛鑫诚龚凯蒋剑锋叶富华周新民高恒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机械振动排痰氨溴素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实施策略与经验——以江阴市人民医院护理专业国培项目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的重要形式。江阴市人民医院作为护理专业的国培项目的实践基地,以"国培项目"为平台,积极实践和探索,在实施了三期项目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侯洁高恒张华徐冬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