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英强

作品数:87 被引量:230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领域

  • 67篇矿业工程
  • 4篇冶金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7篇浮选
  • 20篇铁矿
  • 17篇矿石
  • 14篇矿物
  • 11篇铜矿
  • 9篇菱镁
  • 9篇菱镁矿
  • 9篇精矿
  • 9篇黄铁矿
  • 9篇反浮选
  • 8篇高压辊磨
  • 8篇磁选
  • 7篇细粒
  • 7篇磨机
  • 7篇高压辊磨机
  • 7篇辊磨机
  • 7篇捕收
  • 7篇捕收剂
  • 6篇铁矿石
  • 5篇硫化浮选

机构

  • 66篇福州大学
  • 33篇东北大学
  • 11篇紫金矿业集团...
  • 4篇金策工业综合...
  • 3篇北京矿冶研究...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烟台黄金职业...
  • 1篇鞍山钢铁集团...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商洛学院
  • 1篇酒钢集团
  • 1篇华友钴业股份...
  • 1篇福州外语外贸...
  • 1篇北京华夏建龙...
  • 1篇厦门紫金矿冶...

作者

  • 86篇马英强
  • 66篇印万忠
  • 12篇罗溪梅
  • 11篇姚金
  • 8篇唐远
  • 8篇邓荣东
  • 7篇王东辉
  • 7篇孙洪硕
  • 6篇侯英
  • 6篇洪正秀
  • 5篇库建刚
  • 4篇张丽丽
  • 3篇孙传尧
  • 3篇胡元
  • 3篇吴维新
  • 3篇朱素娟
  • 3篇迟晓鹏
  • 2篇王乃玲
  • 2篇吴浩
  • 2篇李强

传媒

  • 21篇金属矿山
  • 12篇有色金属(选...
  • 5篇中国有色金属...
  • 5篇现代矿业
  • 3篇福州大学学报...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矿产保护与利...
  • 2篇黄金科学技术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2015(第...
  • 1篇有色金属(冶...
  • 1篇矿山机械
  • 1篇中国矿业
  • 1篇世界有色金属
  • 1篇矿冶
  • 1篇第八届全国矿...
  • 1篇2011年中...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10篇2019
  • 9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I-GWO-BP神经网络的紫金山铜矿浮选回收率预测研究
2023年
为克服传统测量浮选回收率方式存在的低效率、滞后性等问题,结合紫金山硫化铜矿浮选厂生产情况,采用基于MI(Mutual Information)互信息法对选厂原矿品位、丁铵黑药用量等浮选条件因子进行特征选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GWO-BP(Grey Wolf Optimizer-Back Propagation)、I-GWO-BP(Improved-Grey Wolf Optimizer-Back Propagation)的三种浮选回收率预测模型,并选取紫金山硫化铜矿浮选车间生产数据进行神经网络训练与验证试验,分析了浮选回收率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BP、GWO-BP的浮选回收率预测模型而言,基于I-GWO-BP的浮选回收率预测模型具有更大的相关系数和更小的均方误差根,说明该模型泛化拟合能力更强,对浮选回收率的预测值在很大程度上逼近于真实值,预测精度更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浮选回收率高效、准确、自动的在线预测技术开发提供支持。
夏永涛马英强印万忠印万忠鲁军鲁军张德文
关键词:浮选回收率BP神经网络
一种铜蓝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捕收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蓝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捕收剂黄原酸乙酸乙酯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以烷基黄原酸盐和氯乙酸乙酯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10℃~70℃条件下,反应1~4小时,物料摩尔配比为0.95~1.25:1,生成黄原酸乙酸乙酯...
马英强唐浪峰李国尧鲁军印万忠衷水平丛颖盛秋月
文献传递
铜蓝浸出化学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模拟生物堆浸工艺条件,在硫酸铁酸性介质体系下,针对浸出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和pH进行铜蓝化学浸出动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铁酸性浸出铜蓝符合典型的缩核模型,速率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而非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48.94kJ/mol。铜蓝的浸出率与温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呈正相关,pH对铜蓝浸出的影响微弱。在初始Fe3+浓度9.2g/L、Fe2+浓度3.0g/L、初始pH=1.00±0.05、氧化还原电位恒定在(720±10)mV(vs.SHE)、40℃条件下浸出288h,铜蓝的浸出率达到42.17%。
缪彦马英强廖张妍印万忠
关键词:蓝辉铜矿铜蓝动力学
不同成因黄铁矿表面特性及可浮性差异研究
2023年
针对塞尔维亚某矿床中上部矿带高硫型浅成热液黄铁矿(HSEP)和下部矿带斑岩型黄铁矿(PP),利用X射线衍射、纯矿物浮选试验、接触角测量、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等方法研究其表面特性和可浮性的差异。结果表明,HSEP和PP的铁硫原子个数比(Fe/S)分别为0.49和0.47,HSEP随着(210)和(211)晶面择优取向生长,而PP随着(220)和(311)晶面择优取向生长。HSEP的天然可浮性好于PP,随着矿浆pH值的增加,HSEP和PP的可浮性逐渐下降,且两者可浮性差异逐渐减小。PP在丁基黄药用量较低时反应的灵敏性更高,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2种黄铁矿可浮性无明显差异;而在使用丁铵黑药做捕收剂时,HSEP的可浮性均好于PP,并加大了不同pH条件下2种黄铁矿的可浮性差异。PP更容易受到淀粉的抑制,而在使用石灰抑制黄铁矿时,2种黄铁矿的可浮性差异随着pH值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在pH=12时两者的可浮性无明显差异且被完全抑制。不同硫酸铜用量和矿浆pH值条件下,2种黄铁矿的可浮性具有明显差异,加大捕收剂用量和硫酸均对HSEP活化的效果更好。
段文婷邓荣东马英强刘文元杨远坤
关键词:黄铁矿浮选
一种实现菱镁矿单步反浮选脱硅脱钙的试验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菱镁矿单步反浮选脱硅脱钙的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具体过程:将菱镁矿、白云石和石英单矿物进行人工配矿;将人工混合矿置于浮选设备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混合搅拌,室温下向矿浆中添加NaOH或HCl,调节pH值至9...
马英强汪聪印万忠
文献传递
不同磨矿体系下新生阳离子存在行为及其对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磨矿过程会使矿浆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及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对矿物浮选溶液化学性质及其可浮性产生难免影响。通过磨矿试验、原生离子和新生阳离子含量检测试验、单矿物浮选试验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考察了不同磨矿体系下新生阳离子的存在行为及其对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铜矿不同磨矿体系下矿浆溶液中存在的新生阳离子为Cu^(2+)、Fe^(2+)和Fe^(3+),且干式磨矿体系下产生的新生阳离子含量高于湿式磨矿体系;适量的Fe^(2+)和Cu^(2+)在黄铜矿表面能够形成新的活性位点,可增强黄铜矿表面与丁胺黑药的键合作用,从而提高黄铜矿的可浮性;适量的Fe^(3+)在pH值为5~7时对黄铜矿有轻微活化作用,但过量的Fe^(3+)会增大Fe(OH)_(3(aq))和Fe(OH)_(4)^(-)组分在溶液中的含量,使得矿物表面亲水性增强,从而对黄铜矿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铜矿不同磨矿体系的选择及其对浮选环境的调控提供一定的借鉴。
杨绵延马英强谢材印万忠邓荣东
关键词:黄铜矿浮选溶液化学
磁铁矿对赤铁矿反浮选过程的选择性磁团聚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考察了赤铁矿反浮选过程中添加磁铁矿对赤铁矿产生的选择性磁团聚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在赤铁矿和石英人工混合矿反浮选回收赤铁矿时,加入磁铁矿可提高精矿赤铁矿回收率,降低尾矿铁品位,且磁铁矿粒度越细,影响越显著,淀粉与磁铁矿组合使用比单独使用磁铁矿的作用效果明显。与不添加磁铁矿相比,当-5μm粒级磁铁矿的添加量为4%时,精矿赤铁矿回收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尾矿铁品位降低了22.5个百分点。通过沉降试验和SEM分析结果可知,磁铁矿能选择性地磁团聚细粒赤铁矿,改善细粒赤铁矿的反浮选效果。
王东辉印万忠马英强唐远
关键词:赤铁矿石英磁铁矿反浮选
Fe^(3+)对蓝辉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机理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考察丁铵黑药浮选体系中Fe^(3+)对蓝辉铜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3+)可强烈抑制蓝辉铜矿的浮选,且氢氧化铁沉淀是其抑制蓝辉铜矿浮选的有效组分。适量的柠檬酸钠能使蓝辉铜矿表面的氢氧化铁沉淀解吸,有利于丁铵黑药在蓝辉铜矿表面的吸附,从而活化蓝辉铜矿的浮选。
马英强黄发兰印万忠印万忠唐远
关键词:蓝辉铜矿FE^3+柠檬酸钠浮选
武平悦洋含银铜多金属矿铜银分离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武平银铜矿矿物间嵌布特征复杂,原有工艺流程选矿指标不是很理想,针对原流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铜银混合浮选—混合粗精矿再磨—铜银分离工艺流程,在铜银分离过程中提出通过载体抑制银矿物,即通过使用氧化钙+SD-1组合药剂对银的载体矿物黄铁矿等进行抑制,从而实现铜银的有效分离。通过系统试验研究,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0.29%、铜回收率为56.45%、银品位为1670.50 g/t、银回收率为15.36%的合格铜精矿,以及铜品位为1.19%、铜回收率为36.03%、银品位为742.85 g/t、银回收率为74.32%的合格银精矿。银精矿中铜品位小于2%,有效防止了硫化铜矿在银矿物浸出过程中的不利影响。
印万忠孙大勇丁亚卓侯英马英强吴浩王乃玲
关键词:再磨
预处理技术在难选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概况了难选氧化铜矿的相关研究,研究重点在于硫化浮选技术,综述了硫化预处理、高压电脉冲破碎预处理、焙烧预处理和超声波预处理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氧化铜矿硫化浮选的影响。对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促进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认为部分难选氧化铜矿强化硫化浮选的预处理方式在现阶段虽使得浮选指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如何选择适宜的预处理方式进而强化硫化浮选效果是今后难选氧化铜矿硫化浮选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郑双林马英强郭鑫捷周璞燏
关键词:难选氧化铜矿硫化浮选焙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