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荣东

作品数:75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矿业工程
  • 9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30篇浮选
  • 21篇矿物
  • 13篇选矿
  • 12篇精矿
  • 12篇矿石
  • 10篇品位
  • 8篇锌矿
  • 7篇氧化锌矿
  • 7篇离子
  • 7篇硫化
  • 7篇矿物加工
  • 7篇方解石
  • 7篇捕收
  • 7篇捕收剂
  • 6篇低品位
  • 6篇铜矿
  • 6篇细粒
  • 6篇矿物加工工程
  • 5篇矿物表面
  • 4篇选矿工艺

机构

  • 46篇福州大学
  • 30篇昆明理工大学
  • 6篇紫金矿业集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华友钴业股份...
  • 1篇福建省长汀金...

作者

  • 74篇邓荣东
  • 29篇刘全军
  • 18篇库建刚
  • 13篇叶峰宏
  • 13篇胡婷
  • 9篇晏全香
  • 8篇马英强
  • 8篇左蔚然
  • 7篇胡元
  • 6篇张治国
  • 5篇印万忠
  • 5篇刘述忠
  • 4篇杨远坤
  • 4篇李兵磊
  • 3篇常富强
  • 3篇杨俊龙
  • 3篇刘俊伯
  • 3篇姜美光
  • 3篇肖红
  • 2篇刘金艳

传媒

  • 6篇矿冶
  • 6篇教育教学论坛
  • 5篇金属矿山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有色金属(选...
  • 2篇非金属矿
  • 2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稀土
  • 1篇矿山机械
  • 1篇轻金属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福建冶金
  • 1篇Transa...
  • 1篇科教导刊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大学教育
  • 1篇新课程研究(...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1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某金矿矿石中金品位为15.0 g/t,金主要以自然元素的形式赋存在银金矿中,部分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中,其次以微细粒包裹体的形式赋存在石英和云母中,由于金的存在形式较为复杂,主要深入研究脉石矿物中的金的回收,本试验最终采用重选—浮选—氰化的联合流程,在获得高品位金精矿的同时,尾矿中的金品位降至小于0.5 g/t。
姜美光刘全军邓荣东胡婷叶峰宏肖红杨俊龙
关键词:脉石矿物金精矿尾矿
一种菱镁矿酸触发-流态化分选方法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菱镁矿酸触发‑流态化分选方法,该方法在固液流化床分选装置中进行。菱镁矿与酸反应产生CO<Sub>2</Sub>气泡过程中,其表观比重会减小,继而增大菱镁矿与非碳酸盐矿物的比重差...
邓荣东幸鼎权段文婷王怡
文献传递
福建某铅锌浮选尾矿再选试验研究
2023年
福建某铅锌浮选尾矿中铅、锌、银的品位分别为0.23%、2.11%、36.3 g/t,其中锌和银有较高回收价值。该尾矿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黄铁矿和方铅矿,非金属矿物以方解石和石英为主。针对矿石特点,采用优先浮选开展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9.92%的条件下,以石灰为pH调整剂,硫酸锌为抑制剂,乙硫氮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经1粗3精1扫浮铅,可获得铅品位4.56%、银品位320 g/t,铅回收率15.55%、银回收率6.63%的银铅精矿;针对选铅尾矿,以石灰为pH调整剂,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经1粗3精2扫浮锌,可获得锌品位37.32%、银品位152 g/t,锌回收率73.25%、银回收率18.80%的锌精矿。试验指标较好,可为该尾矿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李鑫邓荣东邓荣东陈钦王锦荣何环银林建绥刘想想
关键词:铅锌尾矿尾矿再选铅锌分离优先浮选
不同磨矿体系下新生阳离子存在行为及其对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磨矿过程会使矿浆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及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对矿物浮选溶液化学性质及其可浮性产生难免影响。通过磨矿试验、原生离子和新生阳离子含量检测试验、单矿物浮选试验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考察了不同磨矿体系下新生阳离子的存在行为及其对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铜矿不同磨矿体系下矿浆溶液中存在的新生阳离子为Cu^(2+)、Fe^(2+)和Fe^(3+),且干式磨矿体系下产生的新生阳离子含量高于湿式磨矿体系;适量的Fe^(2+)和Cu^(2+)在黄铜矿表面能够形成新的活性位点,可增强黄铜矿表面与丁胺黑药的键合作用,从而提高黄铜矿的可浮性;适量的Fe^(3+)在pH值为5~7时对黄铜矿有轻微活化作用,但过量的Fe^(3+)会增大Fe(OH)_(3(aq))和Fe(OH)_(4)^(-)组分在溶液中的含量,使得矿物表面亲水性增强,从而对黄铜矿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铜矿不同磨矿体系的选择及其对浮选环境的调控提供一定的借鉴。
杨绵延马英强谢材印万忠邓荣东
关键词:黄铜矿浮选溶液化学
稀土料液除杂实验研究及固液分离技术探讨
2018年
针对稀土精矿酸溶料液中铝(7.21 g·L-1)、铁(0.31 g·L-1)含量高,不适合下游萃取分离的特征,结合生产中的具体技术难题,制定了氧化—中和—助凝—絮凝—过滤—洗涤的稀土料液除杂新工艺。通过探索实验、条件实验和中间实验,获得了铝、铁含量分别为258 mg·L-1、2.3 mg·L-1,稀土总收率大于99%的合格料液,该工艺具有生产成本低、固液分离速度快的特点,为同类型稀土精矿的预处理工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库建刚李来超邓荣东晏全香左蔚然
关键词:稀土除杂絮凝固液分离
一种磷矿石脱镁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磷矿石脱镁的方法,将磷矿石原矿经磨矿至-0.074mm的占质量60~80%,使组成矿物单体解离,再以每吨磷矿石原矿中加入1~20kg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酸溶液至pH值为3~5,然后经搅拌后将矿...
邓荣东刘全军常富强胡婷叶峰宏
文献传递
氧化环境下铜蓝的表面性质、捕收剂吸附和浮选特性
2022年
采用微型浮选试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和接触角测量技术对铜蓝在NaClO和FeCl_(3)作用下的表面特征、捕收剂吸附和浮选特性进行研究。微型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aClO和FeCl_(3)的存在能有效抑制铜蓝,但所需抑制剂的用量大,且调浆时间长。XPS和TOF-SIMS分析结果表明,NaClO能氧化铜蓝表面,减少Cu的活性位点,并在铜蓝表面生成CuO和Cu(OH)_(2)等氧化产物。添加FeCl_(3)后,氢氧化铁在铜蓝表面的沉淀使矿物表面亲水物质的含量增加,阻止丁铵黑药在铜蓝表面的吸附,从而使铜蓝可浮性进一步降低。
甘永刚甘永刚邓荣东
关键词:铜蓝可浮性NACLO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自由探索
2023年
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课程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含义,回溯历史上思想道德教育转变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从工科专业角度认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辩证关系,思考专业教学中可挖掘提取的多种思政元素,并阐述课程教学环境下思政内容创新教学改革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探索,以及工科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和统一,提出了开展工科课程思政教育的若干建议,以期为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晏全香库建刚邓荣东
关键词:工科思想政治教学
一种方解石与菱镁矿的分离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解石和菱镁矿的分离方法,其针对分选的前处理过程,先调节含有方解石的菱镁矿粗精矿矿浆浓度至30~50wt%,加入分散剂,搅拌2分钟后再加入硫酸溶液,调节pH值至1~3,低速搅拌20~60s后固液分离;将分...
邓荣东黄裕卿胡元左蔚然
文献传递
福建省某铜矿选矿流程优化试验研究
2020年
本文以不同铜品位的原矿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不同的浮选流程结构对比试验研究,筛选出了最佳的浮选工艺流程,为该铜矿调整流程结构、强化铜浮选效果提供依据。最终推荐的流程为“铜快速浮选—中矿再磨再选”,闭路试验可获得综合铜精矿含铜30.52%、铜回收率91.25%,硫精矿含硫45.83%、硫回收率45.33%的优异指标。与现场流程相比,该流程对原矿铜品位变化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在不降低铜回收率的情况下,该流程可提高铜精矿品位5个百分点,并且减少石灰用量550g/t。
廖银英杨远坤巫銮东邓荣东
关键词:选矿工艺快速浮选中矿再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