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燕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102H指数:4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的选育及恢复性鉴定
- 究利用WA型、HL型、BT型3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与16个籼、粳恢复系测交,筛选出了对以上3种细胞质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的广谱型恢复系6078。通过回交,将广亲和品种Lemont的广亲和基因导入607...
- 汤述翥张宏根顾燕娟吴卫峰顾世梁严长杰梁国华顾铭洪
- 关键词:水稻育种杂交粳稻育性恢复
- 水稻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及其遗传分析被引量:26
- 2006年
- 以250个代表性水稻品种和一个籼粳交(巴利拉/南京11)DH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品种Wx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0个水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分布在9.2%~29.2%之间;用AccⅠ-PCR标记对这些品种和DH群体眠基因座基因型的检测表明,在200个籼稻品种中有151个品种带有等位基因Wx^a,有49个品种带有等位基因Wx^b;在供试的50个粳稻品种中绝大多数带有等位基因Wx^b,只有7个品种例外。进一步对250份品种和DH群体的耽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带有Wx^a和Wx^b等位基因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4%~14.01%和23.6%~25.1%,Wx基因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贡献率在77.9%~91.4%之间;在耽位点上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不同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仍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达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眠基因控制外,同时还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文中讨论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改良的可行策略。
- 吴洪恺梁国华严长杰顾燕娟单丽丽王芳顾铭洪
- 关键词:水稻直链淀粉含量WX基因
- 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4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3
- 2007年
- 连粳4号(连20-417)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等特点。适宜在苏北、鲁南、皖北以及河南新乡地区推广种植。
- 方兆伟徐大勇卢百关樊继伟钟环陈庭木顾燕娟秦德荣
- 关键词:杂交选育中粳稻栽培要点水稻条纹叶枯病高产稳产
- 同核异质粳稻不育系特性比较被引量:37
- 2005年
- 对由粳稻品种苏秋、六千辛转育成的2套同核异质不育系的不育性、可恢复性、开花习性及异交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BT型、HL型不育系花粉以染败为主,WA型不育系花粉以典败为主;BT型苏秋A和BT型六千辛A分别有0.06%和3.72%的自交结实率,不育性最不稳定。2)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程度影响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败育越彻底,穗伸出度越短。3)BT型不育系的花时、花期与保持系最为接近;HL型不育系花时稍有滞后,花期相仿;WA型不育系花时明显滞后,花期明显拉长,开花不集中。4)BT型、HL型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WA型不育系。5)BT型不育系的可恢复性最好,HL型不育系次之,WA型不育系最难恢复。提出了用HL型不育系部分替代BT型不育系的设想,以解决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不育性不够稳定及细胞质单一的问题。
- 汤述翥孙叶张宏根顾燕娟陆驹飞田舜余波顾铭洪
- 关键词:杂交水稻粳稻不育性开花习性
- 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RVA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6年
- 以优质粳型糯稻苏御糯为供体,品质较差的籼稻桂朝2号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2F4群体,通过发展分子标记,研究了淀粉合成相关基因Wx、Sbe1、Sbe3I、sa、Pul、SssⅠ等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Wx基因对RVA谱8个特征值的表现均起主要作用,对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Sbe1、SssⅠ、Sss-Ⅱ3和Sss-Ⅲ1表现明显的上位效应。在糯稻遗传背景下,分支酶基因Sbe1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Ⅰ、Sss-Ⅱ3和Sss-Ⅲ1都可对RVA谱特征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尤以Sss-Ⅱ3的作用最为明显。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之间普遍存在着互作。根据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RVA谱特征作用的复杂性,对稻米淀粉黏性特征的遗传改良作了讨论。
- 吴洪恺梁国华顾燕娟单丽丽王芳韩月澎顾铭洪
- 关键词:水稻淀粉RVA谱淀粉合成相关基因
- 水稻3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利用粳稻品种六千辛、苏秋、苏蕾转育成的3套同核异质不育系研究不育细胞质在8个主要经济性状上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不育细胞质在结实率、每穗实粒、单株产量、株高4个性状上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抽穗期、单株穗数、每穗总粒、千粒重4个性状的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②不同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存在差异,BT型不育系细胞质效应较小,红莲型不育系次之,野败型不育系细胞质效应最明显。因不育细胞质效应只表现在与不育性相关的性状上,选择可恢复性好的不育系与恢复力强的恢复系配组,可提高杂种F1的结实率,从而消除或减小不育细胞质负效应。
- 孙叶顾燕娟张宏根田舜汤述翥顾铭洪
- 关键词:水稻细胞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