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飞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克隆
  • 4篇基因
  • 2篇蚯蚓
  • 2篇纤溶酶基因
  • 2篇酶基因
  • 2篇克隆方法
  • 2篇核苷酸
  • 2篇核苷酸序列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新基因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氧化镉
  • 1篇融合基因
  • 1篇人骨形成蛋白
  • 1篇人骨形态发生...
  • 1篇重组人骨形态...
  • 1篇重组人骨形态...
  • 1篇重组腺病毒

机构

  • 8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陈飞
  • 7篇梁国栋
  • 7篇付士红
  • 6篇侯云德
  • 2篇孙兆军
  • 2篇刘礼初
  • 2篇郑启新
  • 2篇徐义辉
  • 2篇杜靖远
  • 2篇柴玉波
  • 2篇单凤平
  • 2篇王振福
  • 2篇孟宪志
  • 2篇李丽
  • 1篇周国林
  • 1篇谭业颖
  • 1篇尹先仁
  • 1篇沈悦
  • 1篇王自力
  • 1篇施侣元

传媒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2篇2002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骨形成蛋白1全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克隆人骨形成蛋白1( O P1) 全基因c D N A,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方法 取新鲜胎盘组织提取总 R N A,分别以 Oligo(d T) 、随机引物及特异引物 R T P C R。以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作序列测定。结果 以 Oligo(d T) 引导的 R T P C R 仅扩增出 O P1 基因3′端560bp 片段,以随机引物及特异引物引导的 R T P C R 扩增出5′端750bp 片段,重组连接两片段得到 O P1 全基因c D N A;序列测定显示5 个核苷酸变异,但编码的氨基酸相同。结论 首次从中国人胎盘组织克隆到 O P1 全基因c D N A。与 Gen Bank 中的 O P1 序列比较,中国人 O P1 基因之中存在5 个简并密码子。
刘礼初杜靖远梁国栋付士红陈飞肖宝筠郑启新候云德
关键词:克隆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初步活性测定被引量:10
1999年
构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体, 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 成熟肽的0.36 kb 基因片段与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 成熟肽的0.44kb 基因片段连接,得到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 融合基因; 经测序鉴定后,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2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 温度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初步纯化后测定其对培养小鼠成骨样细胞增殖、分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克隆质粒转化的工程菌,经42℃诱导4~6 h 后,高效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 在SDS-PAGE上出现一新的蛋白带, 分子量约29 ku,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 ,表达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初步纯化、裂解、复性后的BMP-2/7 蛋白具有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增殖及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BMP-2/7 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刘礼初梁国栋杜靖远付士红陈飞郑启新肖宝筠侯云德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融合基因大肠杆菌
氧化镉吸入毒性研究
1991年
陈飞尹先仁王献仁吴志宏谭业颖
关键词:氧化镉污染毒性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2(IL-12)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1999年
利用腺病毒表达系统在肝癌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有生物活性的白细胞介素-12(IL-12)。IL-12的P35和P40cDNA分别克隆到腺病毒载体pACCMVpLpA,构建pAC/P35和pAC/P40表达质粒。与腺病毒重组质粒pJM17共转染293细胞,通过基因重组产生IL-12P35和P40重组腺病毒。用重组腺病毒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经ELISA和Western检测证明,在这两株细胞中均有IL-12的表达,并且经IFN-γ诱生法检测表明,在HepG2和SMMC7721细胞中表达的IL-12具有诱导产生IFN-γ的生物学活性。本实验为研究IL-12对肝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王自力梁国栋付士红周国林刘礼初陈飞施侣元侯云德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肝癌腺病毒
蚯蚓纤溶酶新基因PV_(242)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29
2002年
从我国特有的双胸蚓属 (Lumbricusbimastus)蚯蚓体内提取到一种有纤维蛋白平板溶解活性的蛋白质 ,采用聚偏二氟乙烯膜 (PVDF)微量测序法测得蛋白质的N端氨基酸序列 ,依此设计简并引物 ,通过RT PCR获得其对应cDNA .该cDNA全长 888bp ,1~ 72 6位核苷酸对应读码框架 (ORF) ,编码含 2 4 2个氨基酸的成熟肽 .终止子 (TAG)位于cDNA的 72 7~ 72 9位 ,其余核苷酸序列为 3′端非编码区 .成熟肽命名为蚯蚓纤溶酶PV2 42 .蛋白质预测得知蛋白质等电点为 4 33,含组氨酸 (His4 4 )及丝氨酸 (Ser191)两个活性位点 ;蛋白质由两个结构域组成 ,表面有活性裂隙 ;该蛋白质属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胰蛋白酶类 .经国际基因库等多种查询比较未见PV2 42 基因的报道 ,为首次发现的新基因 ,在国际基因库的输入号为GenBankAF10 96 4 8.随后构建了pTrxFUS PV2 42 重组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GI72 4中获得融合蛋白TrxA/PV2 42 的可溶性表达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表达蛋白 ,融合蛋白有纤维平板溶解活性 .
徐义辉梁国栋孙兆军陈飞付士红柴玉波侯云德
关键词:蚯蚓纤溶酶新基因克隆
正蚓科双胸蚓属蚯蚓纤溶酶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克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蚓科双胸蚓属蚯蚓(Lumbricus bimastus)纤溶酶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克隆方法,该基因由888核苷酸组成,其中1-726位核苷酸是基因成熟肽序列,727—729位是终止密码子TAG。该基因表达的...
梁国栋孟宪志付士红李丽侯云德陈飞单凤平王振福
文献传递
正蚓科双胸蚓属蚯蚓纤溶酶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克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蚓科双胸蚓属蚯蚓(Lumbricus bimastus)纤溶酶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克隆方法,该基因由888核苷酸组成,其中1-726位核苷酸是基因成熟肽序列,727-729位是终止密码子TAG。该基因表达的...
梁国栋孟宪志付士红李丽侯云德陈飞单凤平王振福
文献传递
蚓激酶的克隆及其对BHK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5
2002年
Lumbrukinase gene from earthworm ( L.bimastus ) was obtained by RT\|PCR. The product, PI 239 , was sequenced and analyzed by biology programs and database. The gene including signal peptide coding sequence was cloned into an eukaryotic vector and the clones were obtained by transferring into BHK cells. The gene was fused with EGFP gene at C\|terminal to be detected conveniently by its fluorescence. The lumbrukinase gene PI 239 has 852 nucleotides that code for 239 amino acid residues as mature peptide chain. The N terminal of PI 239 shares certain homology with those known lumbrukinase. The enzyme contains relative more acidic amino acid residues, and has homology to serine protease. It belongs to the acidic protein, serine protease. Conformation prediction indicates that its secondary structure mainly consists of β sheet. It has two super secondary structure motifs with the active sites Asp188 and Ser189 in between. The DNA and mRNA of the whole gene could be detected in BHK clones, but no recombinant protein detected. Under cofocal microscope, the cells transferred with fused gene showed fluorescence indicating that the fused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addition, the cells containing the fused gene died soon while most of the control cells were still alive. It seemed that the protein could be expressed in BHK cells as a cytotoxin, though at a low level.
孙兆军梁国栋陈飞付士红沈悦柴玉波李晓宇徐义辉侯云德
关键词:蚓激酶克隆BHK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