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青华

作品数:88 被引量:449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1篇成像
  • 41篇磁共振
  • 38篇磁共振成像
  • 19篇影像
  • 15篇肿瘤
  • 10篇影像学
  • 10篇鼻窦
  • 8篇血管
  • 8篇鼻腔
  • 8篇MRI
  • 7篇颞骨
  • 7篇细胞
  • 7篇MRI表现
  • 6篇细胞瘤
  • 6篇X线
  • 6篇X线计算
  • 6篇病变
  • 5篇影像诊断
  • 5篇视网膜
  • 5篇体层摄影

机构

  • 7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山东省立医院
  • 4篇北京市耳鼻咽...
  • 4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孝感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作者

  • 87篇陈青华
  • 51篇鲜军舫
  • 46篇王振常
  • 25篇杨本涛
  • 18篇刘中林
  • 17篇燕飞
  • 10篇柳澄
  • 9篇刘凯
  • 8篇刘兆会
  • 7篇巩若箴
  • 6篇田其昌
  • 6篇王新艳
  • 6篇常青林
  • 6篇王永哲
  • 4篇刘莎
  • 4篇兰宝森
  • 4篇姜虹
  • 4篇李勇
  • 4篇赵波
  • 4篇李书玲

传媒

  • 18篇中华放射学杂...
  • 10篇医学影像学杂...
  • 8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全国第6届头...
  • 5篇眼科
  • 4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全国第七届头...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医学教育管理
  • 2篇全国第八届头...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9篇2008
  • 10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辨多模态MRI推进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个性化精准诊疗被引量:5
2021年
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不仅可以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而且可以导致患者容貌外观严重受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及时精准诊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高分辨率多模态MRI设备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眼眶的规范化运用,进一步提升图像分辨率和信息精准度,推进了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个性化精准诊疗水平。
马建民陈青华鲜军舫
关键词:眼眶肿瘤
多层螺旋CT双斜位MPR对骨半规管的全程显示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后处理,重建出各半规管全貌。方法:搜集观察对象105例(男52,女53),210耳,年龄范围为9个月至71岁,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对颞骨进行检查,然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后处理,重建出各半规管全貌。结果:通过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PR)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均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其全貌,部分前骨半规管(105例中6例,5.7%)未能显示全貌。结论: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后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能够很好的显示各骨半规管的全貌。
王道才柳澄刘凯陈青华王绍玉梁长虎林令博
关键词:半规管
视力下降患者MRI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引起视力下降的病变发生特点及最佳MRI扫描方案。方法:搜集2080例因视力下降行MRI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计算MRI显示病变的阳性率和各种病变的构成比,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法比较不同MRI序列对视神经炎的显示能力。结果:MRI检出病变的总阳性率为76.5%(1591/2080例),视路病变最常见,共1520例(95.54%),其中视路本身病变1157例,视路外压性病变363例;眼球病变21例,占1.32%;其它病变50例,占3.14%。对视神经炎,冠状面STIR显示率优于其它常规序列(P=0.001)。结论:MRI可发现引起视力下降的视路病变和其它病变,视神经病变和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引起视力下降的常见视路病变,冠状面STIR显示视神经炎最佳。
胡凌鲜军舫陈青华李静李书玲常青林王振常
关键词:视力下降视神经磁共振成像
多向调整MPR在颞骨解剖结构显示中的作用评价
由于颞骨解剖结构微小复杂、形态不规则,在HRCT常规轴位或冠状位单层断层图像上多数结构呈断续显示,与大体解剖形态有很大差别,即使加扫冠状位、斜矢状位或其他特殊扫描位置,有些结构也无法直接全程显示,不利于空间立体形象的建立...
柳澄陈青华刘凯巩若箴
关键词:影像诊断核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研究
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是较为常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肿瘤,以被覆上皮过度增生呈乳头状突向基质内为病理学特征,关于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5%~4.0%.尽管本病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其术后...
杨本涛王振常鲜军舫陈青华张征宇王永哲刘冰刘中林兰宝森
关键词:内翻性乳头状瘤MRI表现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成人听力下降的CT和MRI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采用HRCT和MRI探讨导致成人听力下降的病变发生率并分析比较HRCT和MRI显示这些病变的能力。方法:分析7254例成人听力下降患者的HRCT和MRI资料,统计HRCT和MRI显示病变的阳性率及各种病变的构成比,并比较HRCT和MRI以及不同序列和断面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7254例患者中HRCT和MRI发现病变者共5198例,阳性率为71.66%。其中HRCT显示病变的阳性率为75.66%,MRI显示病变的阳性率为37.98%,同时行HRCT和MRI显示病变的阳性率为74.09%。原发病因以化脓性中耳炎最多见,占79.28%;颞骨先天性畸形、外伤、听神经瘤、耳硬化症、迷路动脉压迫前庭蜗神经、肿瘤与肿瘤样病变及骨化性迷路炎分别占8.47%、3.38%、2.35%、2.31%、2.17%、1.31%和0.73%。MR内耳水成像显示前庭蜗神经缺如优于横轴面T2WI(P=0.008)和冠状面T2WI(P=0.006),显示迷路动脉压迫前庭蜗神经优于横轴面T2WI(P=0.002)和冠状面T2WI(P<0.001),显示骨化性迷路炎优于HRCT(P=0.012)和增强后T1WI(P=0.002)。结论:中耳炎是成人听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HRCT显示最佳,而MRI尤其是内耳水成像显示蜗后病变最佳,规范HRCT和MRI检查流程和方法可提高病变显示率。
陈晓丽鲜军舫王振常姜滨李静陈青华
关键词:听力下降比较影像学磁共振成像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氧合反应的磁共振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吸入100%纯氧后视网膜氧合反应(ΔPO_2)的变化规律。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6例糖尿病患者及年龄相匹配的6例健康受试者。方法应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研究对象先后间断吸入室内空气和100%纯氧进行数据采集,扫描时间持续约50分钟。NIHIMAGE软件包用于数据分析。主要指标视网膜前玻璃体信号强度、ΔPO_2。结果健康受试者整个视网膜的ΔPO_2空间变化是非均一的。在高浓度吸氧状态下初期,健康受试者视乳头区的视网膜前玻璃体信号强度迅速增高,而视网膜颞侧及鼻侧区信号强度不同程度下降。随着吸氧时间延长,各部位视网膜前玻璃体信号强度略有波动,但趋向逐渐增高。任一时间点的ΔPO_2与其余时相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组,视网膜前玻璃体的信号强度持续增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浓度吸氧结束后,健康受试者非视乳头区域视网膜前玻璃体信号强度呈不同程度的延迟强化效应。随后,各区域ΔPO_2均迅速下降。而糖尿病组患者在吸氧结束后其ΔPO_2迅速下降。对照组ΔPO_2与年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结论高浓度吸氧能够诱导视网膜前玻璃体区域特异性的信号变化。糖尿病患者ΔPO_2升高可能与视网膜血管调节异常有关。MRI可作为探测视网膜病理状态下氧合反应机制的有效工具。
许庆刚陈青华杨庆松鲜军舫王振常
关键词:糖尿病磁共振成像视网膜视网膜血流
多参数MRI鉴别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价值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在鉴别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内翻乳头状瘤恶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翻性乳头状瘤65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2例的MRI资料,均行多参数MRI扫描,包括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MRI,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证实且肿块直径〉1 cm。评估的MRI参数包括常规MRI特征、ADC值、达峰时间(Tpeak)、最大强化指数(CImax)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TIC)。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计数资料)、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及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两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脑回征、眼眶受累、坏死征象在内翻性乳头状瘤与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ADC值[(1.56±0.27)×10?3 mm2/s]低于内翻性乳头状瘤[(1.95±0.2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4, P〈0.01)。两者的Tpeak(U=-4.313)、CImax(U=-2.893)及TIC类型(χ2=21.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结论多参数MRI有助于鉴别内翻性乳头状瘤与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
王新艳陈青华王英宋丽媛鲜军舫
关键词:鼻腔鼻窦
多层CT面神经管MPR双斜位成像方法被引量:27
2006年
目的:探讨利用多层CT各向同性容积数据,实现面神经管的MPR双斜位成像。方法:对50侧正常颞骨行多层CT横断位扫描,利用双斜位MPR技术,先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与面神经管鼓室段长轴平行,然后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再次调整参考线方向与面神经管乳突段长轴方向平行,重组出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计算面神经管成像成功率,并与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比较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有无差异。结果: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需要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32.85°±6.76°,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14.15°±9.02°;在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上,面神经管表现为“ㄟ”形,由前向后同时显示出膝状神经节、鼓室段、后膝部和乳突段;面神经管双斜位成像成功率为100%,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大于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结论:多层CT双斜位MPR是显示面神经管的新方法,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对全面、直观地观察面神经管行程、管径、毗邻具有重要价值。
陈青华柳澄刘凯王道才
关键词:面神经管多平面重组双斜位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的影像表现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其中10例患儿行CT平扫,6例行MRI,7例行全身SPECT骨扫描。结果行CT检查的10例患儿中,9例表现为颅面骨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其中8例可见骨膜反应,3例表现为特征性的针状骨膜反应;另1例CT未发现异常但骨扫描显示异常。行MR检查的6例患儿均表现为颅面骨骨髓腔信号异常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骨髓腔异常信号影和软组织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行全身骨扫描,均可见颅面部放射性浓聚区,其中6例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骨转移。结论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有一定的影像特征,可提示诊断。
边昕王振常鲜军舫李眉燕飞陈青华杨本涛常青林田其昌刘中林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头颈部肿瘤诊断显像儿童肿瘤转移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