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林

作品数:32 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理学
  • 9篇文化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团簇
  • 10篇密度泛函
  • 10篇泛函
  • 9篇密度泛函理论
  • 9篇泛函理论
  • 6篇前线轨道
  • 6篇教学
  • 6篇催化
  • 5篇NI
  • 5篇TI
  • 5篇磁性
  • 5篇催化活性
  • 4篇前线轨道理论
  • 4篇稳定性
  • 3篇电子性质
  • 3篇工科
  • 3篇磁学
  • 3篇V
  • 2篇态密度
  • 2篇自旋

机构

  • 32篇辽宁科技大学
  • 2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鞍山市环境监...
  • 1篇辽宁冶金焦化...

作者

  • 32篇陈林
  • 24篇方志刚
  • 13篇赵振宁
  • 8篇刘琪
  • 5篇冯天
  • 4篇王志有
  • 4篇陈绯
  • 4篇王月
  • 4篇周袭非
  • 3篇田晓溪
  • 3篇闫立东
  • 2篇王涛
  • 2篇徐洪波
  • 2篇赵雁波
  • 2篇张伟
  • 2篇李莉香
  • 1篇高云
  • 1篇王南
  • 1篇高丽娟
  • 1篇顾婷婷

传媒

  • 14篇辽宁科技大学...
  • 4篇中国冶金教育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化工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化学世界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化工技术与开...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机化学实验微课设计与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课程实验教学方式需要变革。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被运用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阐述了无机化学实验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应用实践,在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陈绯王志有陈林王月高云赵雁波
关键词:无机化学
团簇V_3BP成键方式及其磁学性质
2018年
基于拓扑学原理、DFT和B3LYP/Lanl2dz对原子簇V_3BP进行全过程优化,取能量相对较低的8种稳定构型,对其电子结构和轨道杂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发现:P—B键的形成是由B-2s和P-3s轨道的s-s杂化导致的,而V-3p、V-3d、B-2p轨道的p-d-p杂化和V-3p、V-3d、P-3p轨道的p-d-p杂化导致了V-B、V-P键的形成。团簇V_3BP中还存在p-d-p-p杂化。团簇构型越相似,其态密度分布及在各处的贡献就越相近。V-3d轨道成单电子是原子簇磁性的主要形成来源;团簇构型p轨道未配对电子对构型1^(4)、1^(2)、2^(2)与3^(2)的磁性有一定贡献,对其他构型磁性贡献较小;s轨道成单电子所起贡献同样很小。此外,B、P原子的掺杂致使团簇的磁性降低。
方志刚崔远东陈林赵振宁徐诗浩刘琪冯天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态密度磁学性能
团簇Ti_3B_2催化活性的研究
2017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下的团簇Ti_3B_2的优化构型,对其从HOMO、LUMO轨道贡献、能隙差值以及Fermi能级图等方面来研究其催化活性位点、化学反应活性及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团簇Ti_3B_2中,Ti原子在HOMO和LUMO轨道贡献率总和均大于50%,为团簇Ti_3B_2的潜在活性位点,构型1(1)的能隙差值最小(EGAP=0.054 a.u),反应活性最强;构型1(1)容易接受丰富的电子,进而参与催化过程;构型4(1)容易提供大量的电子,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冯天方志刚陈林赵振宁刘琪徐诗浩
关键词:催化活性位点
团簇V_3BP结构的研究
2017年
为深入探究团簇V_3BP的存在构型,本文以三角双锥、四棱锥和平面五边形对原子簇V_3BP进行构造,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团簇V_3BP各个可能构型进行优化和计算,最终得到20种稳定构型,并研究这些构型的能量和键长。结果表明,除构型10^(4)外,四重态稳定性好于二重态稳定性。构型1^(4)、2^(4)、3^(4)、4^(4)、5^(4)的稳定性在所有优化构型中最好,它们的能量相同且为最低,构型差异很大,但平均键长却几乎接近。在构型6^(4)~1^(2)(10^(4)除外)中,各键键长变化幅度不同,存在此消彼长和协同变化两种趋势。多重度是影响相同构型稳定性的因素之一。构型1^(4)~10^(4)、1^(2)~10^(2)能量依次升高,在3V+B+P→V_3BP的合成路线中各构型均能自发合成,但随着能量的增加自发程度在不断减小。构型10^(2)最不稳定,自发程度最小。
崔远东方志刚赵振宁陈林刘琪韩建铭徐诗浩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团簇Ni_(4)P催化析氢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究团簇Ni_(4)P催化析氢最强的结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团簇Ni_(4)P的初始构型进行计算和优化,得到5种优化构型。从热力学稳定性、前线轨道图和前线轨道能级差对团簇Ni_(4)P的析氢性能分析发现,构型1^((4))和1^((2))的热力学稳定性较强;团簇Ni_(4)P各优化构型均易吸附水中的氢原子,Ni原子为团簇Ni_(4)P催化活性位点,且构型1^((4))、1^((2))和2^((4))催化析氢的活性更强。(1^((2)))-H、(2^((2)))-H在电化学脱附法和化学重组法中均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以上说明构型1^((2))是团簇Ni_(4)P催化析氢最强的结构。
吕孟娜方志刚秦渝廖薇陈林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前线轨道理论
团簇Cu3P2的催化活性与电子自旋密度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构型进行优化计算,获得了二重态4种,四重态2种,共6种稳定构型。对其从HOMO和LUMO轨道、能隙差和库普斯曼定理三个方面进行催化活性的分析,在团簇Cu3P2中,过渡金属原子Cu和非金属原子P都是团簇Cu3P2前线轨道的主要贡献者,构型3(2)的能隙差值最小,亲电指数值最大,故构型3(2)反应活性最强。各构型P原子的电荷分布自旋向上,Cu原子大部分电荷分布也是自旋向上的α电子。各构型的外围电子的自旋密度分布对构型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王美玲方志刚赵振宁陈林李历红秦渝
关键词:催化活性前线轨道
团簇V_3B_2成键及磁学性质研究被引量:41
2017年
为深入研究团簇V_3B_2中成键方式及磁学性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B3LYP/Lanl2dz水平对团簇V_3B_2进行全参数优化,对优化构型的轨道杂化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基于总态密度及分波态密度的分析发现团簇V_3B_2所有存在的稳定构型中,V—B键的形成主要是V-3p、V-3d、B-2p的p-d-p杂化,与文献报道的p-d杂化及s-p-d杂化有所不同,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2p、V-3d、V-4s的p-d-s杂化及B-2s、V-4s的s-s杂化也对该键的形成有一定贡献,至今未见文献报道。基于轨道自旋态密度的磁性分析表明B的掺杂导致了团簇磁性的下降,团簇磁矩基本上是由V-3d轨道中未成对电子贡献。
徐诗浩方志刚韩建铭赵振宁陈林刘琪
关键词:磁性
团簇Ti3Al3的磁性及自旋密度研究
2020年
设计团簇Ti3Al3模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并在B3LYP/lanl2dz水平下运用Gaussian 09程序对其进行一系列的优化、计算。研究发现团簇Ti3Al3在二、四重态下的构型具有磁性,且Ti原子磁矩对团簇总磁矩的贡献较大;d轨道的电子自旋态密度图对称性最差,说明其上的成单电子最多,是团簇磁性的主要来源。另外,在0 eV处,由于存在巡游电子的磁性,使自旋向上的α电子和自旋向下的β电子发生位置互换,且磁距完全对称。
方志刚王君奥陈林李历红秦渝
关键词:磁性自旋密度
团簇Ni4P反应活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2021年
为了探究团簇Ni4P反应活性最强的结构,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Lan12dz水平对团簇Ni4P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二、四重态下6种优化构型。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图、前线轨道能隙差及库普曼斯定理角度对其反应活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构型1(4)~2(2)得电子能力强于失电子能力,构型3(4)~3(2)失电子能力强于得电子能力;团簇Ni4P各优化构型反应活性大小关系为:2(2)<1(2)<1(4)<2(4)<3(4)=3(2),说明构型3(4)和3(2)最可能成为非晶态合金Ni4P催化剂的有效结构。
吕孟娜方志刚秦渝侯欠欠许友井润田陈林
关键词:反应活性前线轨道理论
依托多维考核强化课堂内外教学互动被引量:1
2017年
经过研究与实践,建立一套完整的无机化学多维考核体系。多维考核很好地强化了课前、课堂及课后等环节的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王志有陈绯陈林王月周袭非方志刚高丽娟顾婷婷
关键词:教学互动高校课堂教学效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